岳母給岳飛後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是我國史上歷代傳唱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曾三次投戎,功績斐然,他的代表作《滿江紅》更是千古傳唱的愛國名篇。他的英雄事蹟振奮人心,更是激起了一個民族的愛國情懷。不過,比起他的雄韜偉略,“精忠報國”這四個字更是深入人心,彷彿不只是刻在了他的背上,還深深地嵌入了一顆顆愛國之人的心中。

岳母刺字一舉無疑是宣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利器,它代表了岳母的德賢、岳飛對岳母的恭順以及對國家的忠義。因此,我們能在多個戲劇、影視作品或是廣告中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它的核心理念早已高於本身的政治價值和文學價值,是中國歷史與現實社會完美融合的最佳體現。

岳母給岳飛後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然而,有關岳母刺字一事的記載,在歷史文書上卻並不多見,比如:宋人筆記野史、岳飛曾孫岳珂編著的《金陀萃編》中都無提及。唯有元人所著的《宋史》中描述到:岳飛以背示眾,其上“精忠報國”四個字及其醒目,只是,這四字是誰所刻也並沒有作些說明。

到了明憲宗成化年間的《精忠記》中,也仍然只提有岳飛脊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個字樣。再到明世宗嘉靖年間熊大木所編著的《武穆精忠傳》說道:岳飛為勉勵勞苦大眾,請工匠在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字。依熊大木所言,他在編寫這本書時深刻考究岳飛的事蹟記載,雖然,此處小有推測之意,尚存模糊之處,但是,也可說明“精忠報國”乃岳母所刺的可能性不大。

再加上史書上記載的“精忠報國”實際為“盡忠報國”,更是削減了岳母刺字一事的真實性。

岳母給岳飛後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而現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其實,是清朝乾隆年間錢彩的評書《精忠說岳》中的一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大概說的是:岳母唯恐岳飛聽信不肖之徒的花言巧語,做出不忠不義的事情,就在岳飛背上寫下“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再用繡花針刺,之後再將醋墨塗於其上,便可做到永不褪色,永遠給岳飛起到警示的作用。

雖說《精忠說岳》廣為流傳,岳母刺字的故事也口口相傳,以至於其後的《倒精忠》等都紛紛採用了這個說法。但是,史實中嶽飛的母親姚氏,其實,是個沒有什麼文化的普通村婦而已,她的事蹟記載也並不多見。《百氏昭忠錄》有言:“岳飛自小孝順,北方境地戰亂紛紛,岳母希望他能從軍報效國家,岳飛聽從岳母的命令,雖萬般不捨,但留下自己的妻子來照顧岳母,就揚長而去了。”

岳母給岳飛後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隨後,岳飛飛黃騰達,領兵打戰,岳母又託人帶口通道:“不用思念顧及我一個老婦人,安心地為國家出力,替天子分憂。”

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可以說是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精忠報國。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所以,世尊其為賢母。

另外,在宋代刺字並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做到的,而是一項專門的技藝。《水滸傳》第八回說,林沖被“刺配遠惡軍州”,“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第十二回說,楊志被判刑,也“喚個文墨匠人,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表明宋時並非是任何人都具備隨便給人刺字的手藝的。

岳母給岳飛後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可以想見,刺字的手藝並非人人都有,其工藝流程複雜,需要經過專門的學習方可上手,岳母區區農婦習得這門技藝的可能性是不大的。“精忠報國”最多也就只有夾帶在當初岳母捎去的口信中的可能,當然,這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推測而已。

因此,儘管岳母刺字一舉流芳百世,但是,實際上現有的史實資料尚淺,遵從史實依據的岳飛研究者們,如鄧廣銘、王曾瑜、龔延明幾人,在他們各自編著的《岳飛傳》裡都不曾採用這個典故。

歷史的長流滾滾不息,努力回望這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仍然永遠無法窺見它的盡頭,也看不清數不清其中猶如泥沙一般的沉浮許久的歷史事蹟。許多史書傳記長埋地下,有的破損,有的腐爛,有的甚至永遠不見天日,最終,導致我們不可追尋的事蹟有太多太多。

岳母給岳飛後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只能說,以現有的依據來看,岳母刺字並沒有確切可信的歷史記載,後世將它改編成小說、戲劇等形式的作品作為典故傳頌,不乏將其誇大其詞、有違史實的戲劇色彩在其中,這也就間接地更加模糊了大眾對岳母刺字這個典故的真實性的探究。

事到如今,不管岳飛背上的字樣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不論這字是岳母、工匠又或是其他什麼人所刺,我們都很難加以考證,但是,岳母刺字在我們心中的歷史價值已經不能僅僅靠它是否有其確切的歷史依據而去下結論了。它本身帶給我們的正面影響,勉勵作用早已高出一切,它所蘊含的愛國情懷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所以,不如我們就讓這個歷史謎團成為我們心中的歷史長歌,永恆傳唱。

參考資料:

『《宋史》、《專家岳母刺字只是傳說而非史實》、《精忠說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