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又是一年元宵節,今天是己亥年的元宵佳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每到這個節日,家家都需要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都說中國人擅長於把所有的節日都過成情人節,可這元宵節卻是正統的中國傳統情人節。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詞——

“宵禁”

。宵禁令古代就有,特別是在戰亂、災難橫行的時代,或者是在具有特殊政治經濟意義的區域內實施的。違反宵禁令的人輕則拘禁,重則就地正法。 宵禁的實施,直接斷絕了晚上青年男女約會的機會。但元宵節這天就不一樣啦!元宵節當天夜不宵禁 ,在這個特別的夜晚,古時候的男男女女,可以到燈市去看花燈花市,通宵歌舞,來個美麗的邂逅。

比如歐陽修這首《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花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這首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再比如辛棄疾寫在元宵之夜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本詞描繪元夕的一系列熱鬧繁華的景象如寶馬,雕車,鳳簫,蛾兒雪柳黃金縷(婦女的頭飾)來營造一種充滿人間煙火氣

可是後面筆鋒一轉,轉到描繪一位她,一位在燈火闌珊處孑然一身的佳人。襯托了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高潔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眾裡尋他千百度”也是搜尋引擎“百度”的起名來源,沒想到度娘還和元宵節有莫大的淵源。

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現代人過節已鮮有過去的禮儀習俗,唯一流傳至今的,恐怕就是吃了。和家人吃上一晚熱氣滾滾的元宵或者湯圓(南北方差異),這些食物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除了吃之外,每逢節日搖紅包恐怕是中國人給傳統節日過法的重大創新了,除了春晚,元宵節也不例外。今年上文提及的“百度”度娘又給大家發紅包了,看元宵晚會時搖一搖,紅包拿不停,說不定,還能開輛紅旗帶回家。具體玩法如下:

古人鬧元宵:張燈結綵寫情詩;當代人過節:吃著元宵搖紅包

其實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過節日都是對未來的期許與盼望。祝福各位讀者今年事事順利,心想事成。有什麼特別的元宵節禮俗,歡迎在評論區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