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化標準提升“共同富裕”的說服力

近年,“共同富裕”成為權威媒體的重要話題、人民群眾的不倦談資。

到了2035年,我們如何衡量“共同富裕”是否取得“實質性進展”?筆者認為,用定量分析方法,建立數學模型,為“共同富裕”之“共同”提供量化標準,以提升說服力,這項工作將會很有意義。

脫貧標準,其玉可鑑。1986年第一次制定扶貧標準,確定貧困標準為年收入206元以下者,對應貧困人口1。25億,脫貧標準是年收入206元及以上。2001年第二次制定扶貧標準,脫貧標準提高到865元,對應貧困人口9422。8萬。2011年第三次制定扶貧標準,脫貧標準提高到2300元,對應貧困人口1。22億。制定標準,實事求是。有了標準,宣佈全部脫貧,全國人民無異議,全世界無異議。

科學發展,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層樓。共同富裕,有兩個概念,富裕,共同。衡量富裕,可借鑑恩格爾係數;衡量共同,可借鑑基尼係數。

統計學家恩格爾發現,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逐漸下降。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100%。聯合國給出標準,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大於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我國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1978年為60%,2003年為40%,2015年為30。6%,2016年為30。1%,2019年為28。2%,2020年為30。2%,2021年為29。8%。

從我國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看,已達到聯合國認可的“富足”了。然而,會有相當多的家庭感覺自己拖了後腿,家庭恩格爾係數是大大超過平均數29。8%的。

這就談到貧富差距的話題了。統計與社會學家基尼研究出了比較複雜的基尼係數計算公式,成為國際上通用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係數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基尼係數越接近0表明居民收入越是均等,基尼係數越接近1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基尼係數小於0。2表明居民收入過於平均;0。2-0。3之間較為平均;0。3-0。4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於0。5時差距懸殊。

我國收入基尼係數,於2000年越過0。4警戒線,並逐年上升。而且民間機構計算的財富基尼係數,遠遠高於收入基尼係數。所以縮小窮富差別的呼聲刷爆網路,“共同富裕”的願景深得人心。

運用恩格爾係數和基尼係數,或再結合中國實情進行一些引數修正,科學地、令人信服地採集資料樣本,得到我國每年的恩格爾係數和基尼係數,也就得到衡量“共同富裕”的量化資料。讓“共同富裕”成為可以感知的具象,成為全國人民的統一口徑,成為有說服力的發展成果。

用量化標準提升“共同富裕”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