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讀李商隱,永遠不能越過的便是《錦瑟》。

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讀到《錦瑟》,那時候便被詩人這綿綿的情絲所感染。

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大抵也就不過如此。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然而,關於這首《錦瑟》卻又有很多傳說。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據說,這首《錦瑟》是李商隱寫給一個叫李華年的道姑的。

某一年,李商隱去往山中一座道觀小住,由此結識了道姑李華年。這李華年是個貌美的女子,而且頗有才華,與李商隱吟詩作對,相處融洽。

然而,快樂的日子是短暫的。

很快李商隱就要離開道觀,與道觀李華年作別之時,萬分不捨。

而後,便有了這首《錦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因為詩句中有“華年”之字,便認定與此詩是寫給一個叫李華年的道姑的,似乎有點牽強。

但有人也說了,這詩中所寫的‘莊生曉夢’‘望帝春心’‘滄海鮫淚’‘藍田日暖’皆有道家思想,這便契合了李華年道姑的身份。

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那樣一位叫李華年的道姑,尚且不知。但是,據考證,這道《錦瑟》寫於李商隱晚年。

一位垂垂老人,即便是真的到道觀裡小住,遇上那麼一位知情知意的道姑,在暮年時分,還真的動得了春心嗎?

當然,這個因人而異。愛情,不分年紀。

就如當年人到暮年的李之儀,在經歷了喪妻喪子之痛後,不也遇到了一位年輕的紅顏知己,而後寫下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所以,相遇、相知、相愛,這種事與年紀無關。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但李商隱似乎與李之儀有些不同。

據考證,李商隱這首詩其實是寫給亡妻的悼亡之詩。

中年喪妻,懷才不遇,屢遭排擠的李商隱,曾經與寫過不少《無題》的愛情詩。才華不能揮手於廟堂,只能在風花雪月裡遣詞寂寞。

人到暮年,回首看,一生坎坷,有難言之痛,有至苦之情,無法宣之於口,只能藉由著祭奠亡妻的時候,寫上這麼幾筆,以慰相思,也慰餘生。

想當初,鄭仲賢寫《送別》:

亭亭畫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人之別離,詩人怨的卻是畫舸。而李商隱憶往事,怨的卻是錦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史記》中說,古瑟本為五十弦,但後來皆為二十五絃。但又有說法是,二十五絃的古瑟斷了兩半,所以便為五十弦。而詩裡‘錦瑟無端五十弦’,意為斷絃之意。

中年喪妻,當然便是斷絃了。

所以,我個人更相信這首《錦瑟》是寫給他的亡妻的。當然,關於李華年那一段插曲,於愛情來說,也算是美好的。但也僅僅只是個插曲而已。

人生裡一定有很多插曲,還有很多花絮,但故事主線永遠只有一條,就像是這斷了弦的古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追憶逝水年華,追憶那些回不去的曾經,在暮年之時,多麼希望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把那些還未來得及珍惜的都好好珍惜,把那些錯失的,都可以一一彌補。

然而,此情此景為什麼到了年紀一大把的時候才來追憶呢?

只是因為當時的心中只有一片茫然。

年少不經事,以為後來有很多機會重來。

其實,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