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在發射過程中威力巨大,那麼為何不會出現炸傷彈殼的情況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武器彈藥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中子彈就分為很多種,例如穿甲彈、燃爆彈、達姆彈等等。雖然子彈的威力變大了,但這也引發了我們的好奇,子彈在發射的過程中威力巨大,那麼為何不會出現炸傷彈殼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炸傷彈殼的情況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情況,我們熟知的“炸膛”,其實就是彈殼被炸傷之後的現象。出現炸膛的原因,無非就是槍管變形、槍膛內有異物、子彈發射過程中受到阻礙。但從這些問題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子彈威力再大,也不會是炸膛的起因,這又是為什麼呢?

子彈在發射過程中威力巨大,那麼為何不會出現炸傷彈殼的情況呢?

子彈發射時由底火引燃發射藥,發射藥瞬間爆炸後產生高壓燃氣,透過體積膨脹將子彈頭推出彈殼,並透過槍膛裡的膛線產生螺旋,進而擊中目標。

很多人都以為子彈與彈殼之間是一體的,甚至部分網友還以為彈頭和彈殼是焊死的。其實子彈與彈殼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是個桶型容器上面塞進去一個尖頭塞子。子彈殼就是那個有底沒蓋的圓筒,而子彈則是直接插在彈殼上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插上去的,但還是非常地緊實,並不會輕易脫落。

而之所以彈殼不會被髮射藥瞬間炸傷,其實也是因為發射藥在引燃的瞬間,釋壓的方向全部集中於彈頭,將子彈推出彈殼之後,壓力減少的情況下,是不會發生爆炸的。再加上彈殼從始至終都是被槍膛包裹著,發射藥在爆炸後也會被槍膛所吸收,由於槍膛的強度要遠遠高於彈殼的強度,所以就算是發射藥威力巨大,也不會發生爆炸,除非槍械平時不好好保養,出現裂紋導致槍械強度不夠,不然的話不會發生爆炸的情況。

子彈在發射過程中威力巨大,那麼為何不會出現炸傷彈殼的情況呢?

很多人都以為槍械擊發子彈的時候,彈殼內的發射藥是爆炸產生的能量,但實際情況則是發射藥是透過高速燃燒來轉化能量,所以爆炸的機率也會小很多。

當子彈在槍械內部被擊發時產生的能量,通常以“膛壓”進行計算,像我國國產的95式自動步槍,所使用的子彈為5。8X42mm,彈殼記憶體有1。69克的發射藥,在擊發子彈的過程中可以產生3200kg/cm2的膛壓,也正是因為如此強大的膛壓,才會為子彈提供動力。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發射藥所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並不是在彈殼內產生的,而是在槍管內部產生的,也就是說承受巨大壓力和衝擊力的是槍管,這也解釋了為何炸膛時損毀最多的是槍管了。

子彈在發射過程中威力巨大,那麼為何不會出現炸傷彈殼的情況呢?

目前子彈底火的發射藥一般都是高感度烈性炸藥,從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看出,這種炸藥的感度極高,非常容易發生爆炸。而在發射藥的主要組成部分來看,疊氮化鉛也是能夠滿足發火率的重要因素以及起爆條件。

雖然高感度烈性炸藥容易發生爆炸,但想要成功擊發還是需要透過撞針猛烈地撞擊底火,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成功發射子彈的撞擊力必須大於2kg的力量,可見子彈裡的發射藥的藥量必須嚴格把控,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啞火的情況。

目前軍火市場上的發射藥,可以達到5300米每秒的衝擊力,由於衝擊力過於迅速,在擊發子彈的瞬間,彈殼內的發射藥還沒有燃盡,子彈就已經被蹦出彈殼了,因此也不會發生炸膛的情況。

子彈在發射過程中威力巨大,那麼為何不會出現炸傷彈殼的情況呢?

如果武器出現了炸膛的情況,那麼基本上可以判定為膛壓大於槍管長度,或者是彈殼本身的質量問題,不過目前的軍火武器已經很少再出現槍械的質量問題了。

相較於傳統武器,人們對於未來武器的暢想從未停止過,其中大部分人都覺得彈殼的用處並不大,畢竟未來武器更加接近於鐳射武器,不過從目前來看的話,槍械想要拋棄彈殼的定律還是為時尚早,就算目前已經出現了無殼步槍彈或可燃外殼,但從成本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彈殼還會成為目前較為主流的子彈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