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作者:主創團·豬媽媽

“媽媽,我好難過,所有人都那樣看我,不跟我玩,感覺快要活不下去了……”

前陣子,閨蜜向我哭訴,說因為10歲女兒的話,整夜失眠,心像被戳了無數窟窿一樣難受。

原來,一次語文課上,閨蜜女兒因朗誦聲音太小,被老師說

“太溫柔了,下次聲音再洪亮點。”

兩個平時不太喜歡她的女生就開始四處造謠,說她是

“裝清純”“故意勾引男生”。

後來,兩個人說,演變成四個人說、一群人說……很多同學都開始對她指指點點。

校園論壇上還有人上傳了她以前唱歌、比賽的影片,底下全是“騷”、“做作”、“婊子”之類的評論,甚至連她考了滿分的試卷,也會莫名其妙的破損或不見。

而這些,都是閨蜜女兒一個人在默默承受。

直到一天,她情緒失控,狂扇自己耳光,說“都是自己的錯”,閨蜜才知道,女兒已經被同學排擠、欺負快一學期了。

閨蜜非常心痛,她抱緊女兒,一遍遍安慰“這不是你的問題”,也專門找老師溝通,請他留意和處理這些孩子間的不當言行。

但很多行為發生在網上,孩子們動動手指,就可以點贊評論、傳送訊息,老師也毫無辦法。

聽完閨蜜的講述,我心裡非常難過。之前看到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的一組資料顯示,初中階段,61。2%的學生都受到過至少一種形式的校園霸凌,我還不太相信。

真的發生在自己身邊,尤其是這麼優秀、和善的孩子身上時,我才驚覺,原來欺凌真的離每一個孩子都很近很近。

前幾天看新聞,一個15歲的女孩,跟媽媽說她去跑步了,結果從6樓一躍而下,骨折、胰腺永久性斷裂、多器官損傷,經過三個月的搶救,才撿回了一條命。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而這個跳樓的女孩不是別人,正是和楊冪、鄧超等合作過多部電視劇的小童星——邵一卜。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在生活中,邵一卜是一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曾獲得過很多獎項,但正因為優秀,遭到了一些同學的嫉恨、排擠。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他們罵她

“綠茶”、“噁心”、“去死”,

不堪折磨的邵一卜就真的選擇了輕生。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事件發生後,有網友問:這算校園暴力嗎?

因為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被同學罵了,沒有扇耳光、沒有拳打腳踢……這能算霸凌嗎?

但不正是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惡意,隨隨便便就差點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嗎?

這當然算霸凌!

侮辱、造謠、傳播、孤立、排擠……任何利用人與人之間關係,攻擊和傷害他人的行為,都是比身體攻擊更殘忍的社交欺凌,它就是校園霸凌中的一種!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孩子們這樣做,可能出於好奇、好玩、從眾,但有時就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在同伴的內心留下很深的傷痕,直到成年時想起,還會像針扎一樣難受。

而被排擠、欺凌的孩子,更是容易出現自卑、怯懦、痛苦、抑鬱等情緒,即便沒在當時做出過激行為,成年後,也會因為自我評價低,成為關係中的“討好型人格”或“小透明”。

有段話很殘酷,但很有道理:

“孩子之間的社交,因為單純,也很殘忍。如果不告訴他,什麼是惡,他能把人逼死;如果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孩子間的社交問題已十分嚴峻,如果家長們還無意識、不重視,那校園霸凌只會愈演愈烈!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孩子的“小社會”,比家長想象得更殘忍

很多家長對孩子被欺負或欺負人並不敏感,這源於我們對兒童社交的兩個誤解:

1、孩子間鬧著玩能有多嚴重?被欺負了,肯定會說。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看過一個報道:

河南某小學一7歲女孩,被三男同學按住,往眼睛裡強塞了幾十片小紙片,直到媽媽發現,小女孩才說出真相。

相信看到新聞的父母和我一樣震驚、憤怒。那可是眼睛啊!平時進粒灰都痛得不行,這三個男孩怎能沒有感受?怎麼下得去手?女孩為什麼一直強忍著,不及時告訴家長。

其實,研究表明,教育缺失和大腦發育不平衡會使孩子對自身行為的預判不足、控制力有限,很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

這階段的孩子,點子很多,不知輕重,更容易做出“殘忍”的事。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而被欺凌的孩子,也是一樣。他們對自己受到的傷害沒有準確的判斷,甚至以為是自己的錯……

不想成為老師口中的“麻煩”,怕父母擔心、責怪,怕丟人,受到威脅不敢說……都可能成為他們沒辦法開口求助的原因。

家長們千萬別抱著僥倖心理,忽視了問題的嚴重性。

2、我家孩子不太可能是受欺負,或者欺負人的那個。

家長們還有一種僥倖,認為有身體缺陷、性格內向的孩子才容易受欺負;愛欺負人的孩子,也多半成績不好、調皮搗蛋。

自家孩子這幾點都對不上,自然不會是其中的一個。

但真是這樣嗎?

校園欺凌從來不分物件,也不需要“正當理由”。任何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一個偶然事件,都可能成為孩子被攻擊或攻擊別人的點。

上中學那會兒,我們班有個特別活躍的同學,活動總衝在第一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他也最積極,但班裡就是有很多同學“看不慣”他。

有次舞蹈教室打掃,他脫了鞋去幫忙,幾個同學就故意將一盆髒水“打翻”在他鞋子上。

他一深一淺踩著溼鞋子,失望離開的樣子,一直刻在我腦海裡。因為我,就是那個參與其中,在別人看來,不太可能欺負人的“好孩子”。

成年了,明白這是霸凌行為,我心裡充滿了愧疚,但當時,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普通的“捉弄”而已。

這些校園經歷中輕飄飄的事,現在回憶起來只感到沉重、惋惜。

我們從沒被教育過,和同學相處時的邊界在哪裡,別人越界時如何保護自己……

所以,現在也很少意識到,原來在“社交問題”上,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這麼欠缺。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這些教育誤區,正在把孩子推向深淵

在我們讀書時代,並沒有“兒童社交”的概念,所以,在父母看來,只要沒被打得鼻青臉腫回來,都不會想到,孩子的人際交往能有多大問題。

這樣的錯誤觀念,已經把我們推向了問題重重的成人世界。現在,我們又在把自己的孩子,推向困難的深淵。

誤區一:苛責型教育

有些父母喜歡在孩子身上找問題,孩子說被欺負了,家長不但沒有安慰,反而說,“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欺負,就欺負你?”讓孩子反思自己的原因。

嚴厲要求,表面上是幫孩子提升品行,實際上扯掉的是孩子的救生衣。

很多孩子遇到性侵、暴力等嚴重傷害時,不開口求救,就是因為他們也認為是自己的原因……

誤區二:粗暴型教育

有的父母們並不關注孩子的社交,但一聽孩子受欺負,恨不得衝去學校給孩子撐腰。即便控制住暴脾氣,也會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就給我打回去!”

教孩子面對霸凌行為,要敢於反抗,這沒錯。但粗暴地告訴孩子打回去,其實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果孩子從小所受的教育是要做個“不打人”的好孩子,那這時粗暴地要求孩子打回去,他很難做到。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又會被說“沒用”,這時只會更無助。

誤區三:忽視型教育

“學生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習,別整這些有的沒的。”在家長眼裡,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孩子間那些“不開心”,根本不值一提。

當孩子告訴父母,自己沒朋友時,父母只會說“別人不跟你玩,你找另外的人玩不行嗎?”“不跟你玩正好,你這段時間給我好好抓下學習。”

看似迴應了孩子,實際卻是對孩子社交需求的無情忽視。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問題不解決,即使有再好的成績,也很難培養起健全的人格。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社交好的孩子,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北大心理學博士王明姬老師曾說:

“同伴經歷和夥伴關係,對孩子的人格發展,社會性發展,包括道德發展,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良好的社交關係中,孩子能參與團隊協作、學會分享、助人謙讓、共同進步,還能用社會化的視角來評價自己,收穫自信、獲得支援。

警惕!“新型校園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職業成就80%是由軟實力決定的,只有20%由硬技能決定。而軟實力中排名第一的就是:

溝通與合作能力

面試官在考察人才時,也會專門就一類問題打分,如,“這個學生是不是一個容易相處的室友?”以此來判斷一個人與別人融洽相處的能力。

所以,社交能力的培養,不光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也是孩子獲得職業發展和取得一生成就的有力保障。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