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葫蘆絲獨奏曲《斷橋殘月》(李春華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1、標題釋義杭州西湖以自然風光與人文勝蹟著稱,最為人稱道的是“西湖十景”,這十景中不僅囊括了西湖一年四季的變化,更凸顯出了其中的人文因素。自宋代以來,西湖景觀不斷的添置變化,因此又有宋代十景、元代十景、清代十八景之說。古人在對西湖景觀的描述上留下了著名的詩文,如唐代白居易的《憶江南》[⑧]、宋代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⑨]、林逋的《山園小梅》[⑩]等對西湖景觀進行了詩意的刻畫。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斷橋殘月》(李春華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2、曲式結構在現代音樂作品中,以西湖為體裁的創作更是美不勝收,與其他音樂作品的詩化描繪不同,葫蘆絲曲《斷橋殘月》另闢蹊徑,以西湖傳統景觀中的“斷橋殘雪”為原型,更多的描繪了心理上的變化過程,是葫蘆絲作品中借景抒情,著重在情的優秀作品。此曲為李春華作曲,採用F或D調葫蘆絲演奏,筒音作sol,4/4拍與2/4拍的混合拍子。全曲的素材來源於江蘇民歌《孟姜女》的主題,透過對主題的陳述發展和變奏創作而成,樂曲結構帶有明顯的三部性,曲式結構如下表: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斷橋殘月》(李春華曲)音樂與演奏分析

3、演奏分析

(1)引子:作者巧妙的引用了竹笛名曲《姑蘇行》[11]的引子,與《姑蘇行》中景色描繪不同,此曲的引子更加註重心境上的描繪,在冗長的氣息的襯托下表現了愁緒、悽婉的情緒,此部分的演奏要注意氣息強弱的變化,在連音的演奏上注意速度的變化,倚音的演奏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加入波音技巧的倚音,一種是連音性的倚音,前者要演奏靈活,後者演奏要圓潤,把典雅秀麗的風格表現出來。其次是從“4”音滑向“3”音的時候,實際的演奏效果是從“4”音經過“5”音後滑向“3”音,指法要連貫。

(2)A段:分為a和a1兩個部分,a部分呈現主題,素材來源於民間小調《孟姜女》,氣息起伏不大,較為平穩,屬於敘述性音調,注意切分音型和休止符的運用。a1部分是a部分的變化,在演奏上注意頓音和波音的運用。

(3)連線部:共有三個樂句,節奏語言較為流暢,在第二和第三樂句的最後一小節是顫音的運用,手指要放鬆,保證顫音的均勻性。

(4)B段:此部分緊接在連線段後面,速度加快,分為三個部分。c部分有四個樂句,節奏型為固定節奏“××× ×× ”,三吐音與單吐音要吹奏清晰,注意重音的把握,在弱拍強音位和弱音位上有波音技巧出現,要靈活演奏。

經過四拍1音的顫音之後進入d部分,四個樂句具有相同的節奏,注意雙吐音的清晰、均勻,特別是把握好低音3的吹奏。e部分仍然是雙吐音形式,為了表現律動效果,注意在每一拍的重音與雙吐音的清晰度,其次是要控制好速度,保持勻速進行,在經過一個“突慢”的樂句後,進入A1段。

(5)A1段:從旋律材料上看此部分是A段的變化,有兩點要注意,一是波音技巧,二是力度的把握。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斷橋殘月》(李春華曲)音樂與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