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傘飛行員和跳傘傘兵,有何區別?為何一個能殺一個不能殺?

美國著名的101空降師師長有一句名言“傘兵死了活該”,因為傘兵在跳傘時會面臨極大的危險,除了發生跳傘意外,極有可能被地面的防空兵或者其他活力打死,而駕駛戰機的飛行員卻相對比較安全,因為很多國家都曾簽署過相關協議,不會對跳傘的飛行員開槍,儘管在戰場有一部分國家並不遵守這樣的協議。

這個協議其實是在1977年之後才有的,但在一戰的時候,各國就有類似的傳統,飛機剛剛被投入到戰場的時候,能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偵察敵情,由於技術和觀念的落後,當時的飛機上根本不沒有火力裝置。不過1914年,一名飛行員卻改變了這一觀念,他認為戰場是殘酷的,看到對面有飛行員跳傘,他掏出手槍就將其擊斃,隨後這樣的觀念也影響了很多人,飛機後排上坐的人基本上都開始拿上了步槍,慢慢的飛機就變身成了戰鬥機。因此,各國從此刻開始才有了防空武器。

跳傘飛行員和跳傘傘兵,有何區別?為何一個能殺一個不能殺?

在一戰的時候,能駕駛飛機的都是來自歐洲的貴族,他們在戰場上也遵守那一套老掉牙的貴族風範,和敵國飛行員在空中見面之後,甚至還要打個招呼,不過戰鬥機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為了保護本國的貴族飛行員不被殺害,這些國家就默契的將敵方的飛行員保護起來。

跳傘飛行員和跳傘傘兵,有何區別?為何一個能殺一個不能殺?

到了二戰時期,這一習慣依舊被各國空軍所延用,因為他們知道訓練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消耗多大的代價,雖然很多國家的立場不同,但訓練飛行員的投入是一樣的。其實人們所說的《日內瓦公約》保護跳傘飛行員不過是謠傳而已,在1923年的時候,確實有類似的草案,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簽署過,因此這項草案並未正式列入《日內瓦公約》。

跳傘飛行員和跳傘傘兵,有何區別?為何一個能殺一個不能殺?

在二戰中射殺飛行員雖然會招致非議,但很多國家並不介意,尤其是日本,他們經常這樣做,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這樣的做法不無道理,戰爭拼的就是國力,戰機飛行員的數量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體現。其實不止日本,很多國家的軍官都特別鼓勵自己手下計程車兵去射殺那些已經跳傘的飛行員。

跳傘飛行員和跳傘傘兵,有何區別?為何一個能殺一個不能殺?

1977年,《日內瓦公約》才有了明確規定,從遇難飛行器下跳傘降落的飛行員,在下降過程中不得成為被攻擊物件,但空降部隊不在這項條約的保護範圍內。傘兵和跳傘飛行員本質上是有很大差別的,傘兵跳傘的目的是攜帶武器加入戰場,而跳傘飛行員本質上相當於放下武器的戰俘,所以不應該成為被攻擊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