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23萬,連虧4個月,預製菜是一門好生意嗎?

最近幾年的風口賽道中,總能看到預製菜的身影。

不少創業者也盯上了預製菜。

那麼預製菜是一門好生意嗎?

先說結論,預製菜的發展是趨勢,增長迅猛。

如果是面向商家使用者,值得嘗試。

如果是面向個人使用者,最好謹慎入場。

跟好公司學管理創業

富日記

購買專欄

什麼是預製菜呢?

預製菜通常是經過預加工的半成品,透過加熱或微波等簡單操作,就可以迅速上桌。

很多人擔心預製菜的營養口味問題。

其實這些都早就解決了。

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預製菜不論營養還是口味,都和現做相差不多。

在一些高檔連鎖餐廳,有60%以上的菜品是預製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資料顯示,國內已有超過74%的連鎖餐飲企業自建了中央廚房,其中超過半數的餐飲品牌在研發標準化成品及預製菜品。

特別是隨著外賣等行業的興起,更是給預製菜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無論從哪個角度,預製菜都可以說大勢所趨。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預製菜市場規模為3000億左右。

投入23萬,連虧4個月,預製菜是一門好生意嗎?

預製菜在中國處於高速發展初期。

如果按照每年20%的複合增長速度估算。

在未來5年,預製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規模的市場。

但一定要記住,預製菜更適合面向商家使用者。

如果把目標使用者定為餐館、外賣商家等,為這些商家提供產品和服務,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因為訂單量大,復購率高。

如果把目標使用者定為個人消費者,說不上是一門好生意。

有一位創業者,今年3月在成都開了一家預製菜門店。

他加盟了一個預製菜品牌,從繳納意向金到選址、裝修再到培訓,只花了一個多月就開了店。

從繳納加盟費用到購買裝置、貨品再到預付租金,這位創業者花了23萬。

63平方米的門店,開在小區大門口。

他以為小區這麼多人,生意一定不錯。

按照品牌方的預估,他一年能盈利75萬元,每個月至少能賺6萬元。

但沒想到的是,四個月過去了,他的門店一直在虧損。

他算了一筆賬,成本主要是人工、房租和電費。

投入23萬,連虧4個月,預製菜是一門好生意嗎?

門店兩個員工的工資至少需要1萬元。

預製菜不需要後廚,但需要24小時冷凍儲存,每個月的電費在1500元左右。

房租至少8000元,再加上各種日常耗損大約800元。

每個月門店的基礎運營成本在2萬元左右。

門店每天營業額在300-1500元之間,以日均800元的營業額,毛利率50%計算,每個月的毛利為1。2萬元。

但這還不足以覆蓋運營成本,門店每天從早8點開到晚8點,還是虧損8000元。

而且這還是理想狀態,基本每天營業額就在200-300元,不到十單。

透過搞折扣、促銷活動,營銷額會上去,但毛利率就下來了,只能在20%。

從開店到現在,這位創業者的門店一直都在虧損。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另一位創業者前期投入二十多萬,最後選擇關店止損。

為什麼預製菜門店的2C生意不好做呢?

因為它的目標群體太細分了。

想經濟實惠的人,覺得預製菜貴,他們會自己買菜做飯。

想方便省時的人,覺得預製菜還要自己加熱,太麻煩。

他們會去外面吃,或者叫外賣。

只有夾在中間的人,才會選擇預製菜。

這些人也會左右搖擺,不會成為長期忠誠客戶。

可能某一天路過菜市場就乾脆自己買菜了。

偶爾路過餐館,可能就進去吃了。

看到外賣平臺有活動,可能就點外賣了。

所以預製菜就很尷尬,如果消費者要省錢,幹嘛不自己做。

如果消費者要省時間,幹嘛不去餐館吃,或者叫外賣。

投入23萬,連虧4個月,預製菜是一門好生意嗎?

2014年就有類似青年菜君這樣以售賣半成品淨菜為主的O2O企業。

2014年,青年菜君拿到千萬元級別的A輪投資。

只過了兩年多時間,它就不得不關門倒閉。

雖然那時因為技術原因,青年菜君賣的是半成品淨菜,和現在的預製菜不能比。

而且青年菜君是半成品新鮮淨菜,為減少損耗要求使用者提前一天預訂。

但它和現在的預製菜生意一樣,都面臨目標客戶太細分,並且左右搖擺的兩難問題。

本質上,預製菜這樣的產品特點,決定了2C市場的目標客戶只能是很細分的一小塊。

即使運營能力再強,服務再好,在這麼細分的使用者群體面前,也很難做得太好。

至於他們上一級的品牌商,往往過得比較滋潤。

因為他們做的是2B生意,面向的是中小加盟商。

總結一下,預製菜發展空間很大,但更適合2B,而不是2C。

我們經常說,選擇大於努力。

這裡的選擇指的是戰略上大方向的選擇。

比如是不是做預製菜,是to B還是to C ?

大方向如果沒選對,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做好。

很多創業者努力了好幾年,最後失敗了。

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不是他們幹了幾年失敗了,而他們一開始就失敗了又堅持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