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後將70釐米長管插入胃中,催吐群體自稱“兔子”:不要嘗試,是和魔鬼做交易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張維納)

一陣水流嘩嘩聲後,小越舒坦了。她把剛剛拍下的照片發給記者,照片上,一攤黃色膽汁漂在馬桶裡,“這次有點狠,膽汁都吐出來了”。小越18歲,每次吃完飯,她都要躲進衛生間,將一根70釐米長的催吐管從自己的嘴巴插入,經過咽喉和食管,插入胃部,將剛剛吃下去的食物透過管道吐出來。催吐這件事,小越偷偷做了兩年。如今,身高1。6米的她僅35公斤。

暴食後將70釐米長管插入胃中,催吐群體自稱“兔子”:不要嘗試,是和魔鬼做交易

記者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催吐管。記者任勇 攝

當下,病態審美在不斷地加劇整個社會的容貌焦慮。近日,受訪專家告訴記者,進食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主要臨床特徵為進食行為異常,患者對體重和體型過分關注。對催吐形成依賴的人多患有貪食症。一組資料顯示,進食障礙患者近年逐年增多。

女孩小越

隨心所欲地吃,反正總能吐

時間倒回到2019年年初,16歲的小越體重約56公斤,開始愛美的她覺得自己胖了,“要瘦,哪有漂亮女生允許自己體重過百。”

為了減肥,她開始瘋狂節食。有多瘋狂?早上一個雞蛋,中午一根玉米,晚飯不吃,堅持了兩個月,迅速瘦到了40公斤。但過度節食的後果是失控暴食。瘦身後,小越又開啟了暴飲暴食模式,體重很快又過了百。

透過百度貼吧中的“催吐吧”,小越第一次知道,飯後催吐既可以暴飲暴食滿足味蕾,又能保持消瘦身材,“一舉多得”。2019年6月,小越開始了催吐生活,她開始將催吐管插入胃部,透過異物刺激嘔吐,達到減肥目的。

開始催吐後,小越迎來了新生活,她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美食,也無須擔心體重問題。她一邊吃一邊瘦,不到一個月,就瘦到了35公斤。

如今,她一天吃四五餐。翻看小越的外賣記錄,一頓午飯,她可以吃一份麻辣燙、兩個漢堡、兩杯奶茶。即使是晚上10點,如果想吃夜宵,小越也會立馬下單,“隨心所欲地吃,反正總能吐。”直到現在,父母仍不知道纖瘦的女兒一個人躲在洗手間偷偷催吐。

催吐兩年,小越的面頰開始變寬,下頜線處有明顯凸起,這是催吐者都要面對的容貌變化。但小越知道,這還不是催吐的最大危害。

網路亂象

“催吐吧”以隱蔽方式重現

催吐群體自稱為“兔子”,“兔子的諧音就是‘吐子’,隱喻兔子們每天在暴食後催吐。”催吐群體成員多為年輕女性,很多人在未成年時就開始催吐,對身材有著近乎狂熱的偏執。

催吐群體的秘密根據地是百度貼吧。今年年初,有媒體報道過催吐群體,之後百度貼吧中的“催吐吧”就被封停了。“催吐吧”被封停後,很快,他們又轉移到了更為隱蔽的“絆吧”。為了掩人耳目,這些曾經自稱“兔子”的催吐群體,開始用暗語和縮寫代替敏感詞。貼吧中,大家聊的話題集中在三個方面:一種是曬美食,越多越好;一種是曬體重,越瘦越好;一種是經驗帖,大家分享“怎麼吃更容易吐出來,吃什麼更省錢”。

“這是一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組織”,小越告訴記者,正如他們自比的兔子,柔弱、警覺,一有風吹草動就飛速逃走,但與此同時,又有頑強的生命力。

記者暗訪

電商平臺上仍可買催吐管

此前,媒體曝光過“催吐吧”以及網路電商平臺銷售催吐管。如今“催吐吧”重出江湖,重新出現的還有催吐管。

記者透過淘寶以“催吐管”“仙女管”關鍵詞搜尋時,頁面自動跳轉出“拒絕身材焦慮 自信的仙女,你最美!”的提示頁,透過拼多多電商平臺搜尋“催吐”等關聯詞後,仍有催吐管、催吐片等商品銷售。

記者諮詢其中一家店鋪,瞭解到催吐管共有4種型號,直徑分別為10毫米、12毫米、14毫米、16毫米。聽聞記者是催吐新手,賣家建議記者全套購買,“10毫米和12毫米是用來開嗓的,14毫米和16毫米可以吐食物”。

記者下單購買後,賣家主動添加了記者微信。賣家告訴記者,為了溝通安全,不能在電商平臺教授使用方法,需要透過微信溝通,“10分鐘包教包會”。

3天后,記者收到了催吐管,用軟尺測量購買的催吐管,顯示有70釐米長,差不多有一個成年人的手指粗。催吐管是典型的“三無”產品,上面沒有任何標識和字樣。

賣家後又將記者拉進了一個“仙女俱樂部”的微信群,這是賣家建立的催吐交流群。在百人聚集的“仙女俱樂部”群中,大家自覺標明各自的目標體重。記者看到,35公斤-40公斤是大家期待最多的體重範圍。

切膚之痛

催吐是在和魔鬼做交易

暴食後將70釐米長管插入胃中,催吐群體自稱“兔子”:不要嘗試,是和魔鬼做交易

採訪物件向記者展示催吐管。

記者網上下單催吐管時,曾想過親身嘗試。但在收到商品後,遲遲不敢將那根與胳膊一樣長、手指一樣粗的塑膠管插入胃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吳軻教授提醒記者:不要做危險嘗試。他嚴肅地表示,當你在非專業醫學狀態下,將一根管子吞進去後,會有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危險發生。

吳軻教授解釋,人體相關組織經催吐管反覆摩擦,會引發水腫,嚴重者會引起窒息。同時損傷食道黏膜,可能會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發生,而一些慢性炎症也會有腫瘤癌變風險。

“人的胃受神經支配,暴飲暴食後再暴力催吐,最終會形成條件反射,身體開始依賴催吐。”作為胃腸外科專家,吳軻教授也充滿疑問:哪裡來的勇氣敢將這根管子插進胃裡?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創傷病區主任張淑芳表示,敢將催吐管插進胃裡,說明催吐者的精神狀態異於常人。

2002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開始使用電腦進行資料統計,那時全年僅有一例進食障礙病例住院,門診就診進食障礙者僅8人次。2005年後就診病例逐年增加,由兩位數增加到了三位數;2012年後更是顯著攀升,2016年進食障礙的就診人數超過1100人次,2019年已超過2700人次。

這個暑假,小越在百度貼吧中反覆勸說那些希望透過催吐減肥的網友:“不要嘗試,催吐是在和魔鬼做交易。”

專家提醒

對催吐形成依賴的人

多患有貪食症

進食障礙患者逐年增多,張淑芳也有同樣的感受。7月初,張淑芳的診室裡來了一對母女,女兒可心身高1。7米,體重37公斤,催吐4年,除了嚴重營養不良外,已停經兩年。精神狀態上,可心情緒麻木、反應遲鈍、內心空虛。還曾用美工刀輕微劃傷自己手臂,以體驗存在感。

可心被確診為進食障礙。進食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包括“厭食症”和“貪食症”,主要臨床特徵為進食行為異常,患者對體重和體型過分關注。

張淑芳介紹,對催吐形成依賴的人多患有貪食症。“對於貪食症患者來說,暴食像是吸食毒品,對食物的渴求讓她無法遏制,催吐則讓她有沉醉的快感。”

當下,少女感、螞蟻腰、BM風等“白幼瘦”病態審美在不斷地加劇整個社會的容貌焦慮。除了社會營造的病態化審美,張淑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次提醒,進食障礙患者的進食行為通常是被一些負面情緒所驅使——比如家庭帶來的壓力或創傷重現的焦慮。“患者通常會表現出低自尊和完美主義,希望討好他人,無法擁有健康完善的人際關係。改變進食行為成為他們逃避情緒的應對方式。”

患者可心在自述中稱,她性格內向壓抑,缺乏安全感,追求完美。而父母性格急躁,常常爭吵,並將可心捲入父母的矛盾衝突中。張淑芳提到,進食障礙更像是一個“顯示器”,反映出家庭內部的問題和衝突。

暑假期間,可心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治療了一個月,8月初,她申請出院回家,張淑芳對她仍有擔心,“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幫助,憑藉她的個人力量,很難擺脫病症”。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小越、可心為化名)

【編輯: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