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人也被稱為“三蘇”,並不是蘇軾一家

北宋自趙匡胤立國之後,透過“杯酒釋兵權”削弱了武將實力,便重視文教發展。重文輕武的宋朝開啟了一代文學上的頂峰時期,誕生出許許多多的治國文臣以及文學家。如我們熟知的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蘇軾等等,在中國政治、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三人也被稱為“三蘇”,並不是蘇軾一家

在仁宗時期蘇洵一家三人,被稱為“

一門父子三詞客”,傳名至今更有“三蘇”的雅號

,現在的眉山依然建有“三蘇祠”作為紀念。其實在眉山不遠的四川德陽境內還有一個蘇家,祖孫三人也被稱之為銅山“三蘇”,名氣雖不比眉山“三蘇”,但在歷史上自留有他們的一筆。

銅山“三蘇”是北宋太宗時期到仁宗時期的人物,祖孫三人分別是蘇易簡、蘇舜欽、蘇舜元

。蘇易簡是另外“二蘇”的祖父,其父親原先五代時期後漢的進士,而他出生在後周時期。蘇易簡生養在書香世家,其少時就展現出學習上的天賦。二十二歲時便進京趕考並高中狀元,從此名揚天下,他以文章為盛,深得當時太宗皇帝的讚賞,有“君臣千載遇”的美名。

蘇易簡為官公正無私,為臣常勸誡皇上,他官至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可以說太宗皇帝對他是十分信任的。蘇易簡告訴宋太宗做事情要持重謹慎,方能穩固江山根基,並以古代計時的欹器為例,以“

日中則昃,月滿剛虧,器盈則覆,物盛則衰

”作為勸諫。

蘇易簡為人幽默又知識淵博,可就是對於嗜酒無法控住自己,以至於最終因飲酒過度而終,年僅三十九歲。他留下的《文房四譜》涉及的“筆、墨、紙、硯”產生的根源、工藝以及流傳的故事都體現出他文章上的造詣,為後世研究提供了幫助。

此三人也被稱為“三蘇”,並不是蘇軾一家

蘇易簡雖為狀元,但從詩賦上、文學上的成就遠沒有蘇舜欽高。

蘇易簡的兩個孫子蘇舜元、蘇舜欽都是敏而好學,且都曾在仁宗時期入朝為官。

蘇舜元要長兩歲,當官後在救濟饑荒、防禦西夏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為人精悍任氣節,做事果決,在書法上有一定造詣,是蘇舜欽所不能及的。

蘇舜欽可以說是銅山“三蘇”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他留存的文章和詩詞遠遠高於其祖父和兄長。受家中文風的影響,蘇舜欽從小對當時的文章就有自己的見解。我們都知道最早的“古文運動”是從唐朝的韓愈、柳宗元開始的,到北宋時是為歐陽修所繼承,但

蘇舜欽在年輕時不入俗流,與鄉友就開始提倡古文,比歐陽修的還早。

古文上的提倡,自然影響了自己詩歌上的風格。蘇舜欽不喜輕浮豔麗的詩文,他以詩文作為自己發洩的載物,摒棄以往文章中的華麗辭藻,使詩文更加有實用性。他政治上所寫的議論文和歸隱後所作的散文都對以後的古文形態有著很大的作用,詩歌方面同樣如此。

“詩之於時,蓋亦大物。”所謂“大物”,即是指詩可以反映“風教之感,氣俗之變”,若統治者有“采詩”制度,就可以據以“弛張其務”,達到“長治久安”。

此三人也被稱為“三蘇”,並不是蘇軾一家

蘇舜欽性格豪邁、積極,這都在他的詩歌上能夠表現出來。所謂“詩言志”,他把自己的憤懣、想改變現實的意願大都寄託於詩歌當中,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在

宋詩方面的貢獻,也讓他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為“蘇梅”。

說到蘇舜欽還有一個好玩的典故,他非常喜歡讀書,性格又十分豪放。他在岳父杜衍家居住的日子裡,每次讀書都是邊讀邊飲酒。岳父自然疑惑,便派人去偷偷觀察他,等人回來稟告才知道他此等行事的原因。原來蘇舜欽每每讀書的時候,讀到精彩的地方他都會飲上一大杯酒。比如讀到張良刺殺秦始皇丟擲的大鐵椎只砸到秦始皇的隨從車上時,他是拍案覺得可惜,就喝一大碗酒。又讀到張良與劉邦在陳留相遇,他更是覺得君臣相遇實屬不易,接著又是一大杯酒。

這杜衍聽聞後,又是大笑又是欽佩,他說“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由此可見蘇舜欽對讀書的喜好和豪放的性格,讓人們明白讀書並不乏味,只要你真有心,這讀書佐酒又有何妨。此後,也漸漸成了一段美談。

此三人也被稱為“三蘇”,並不是蘇軾一家

銅山“三蘇”與眉山“三蘇”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只是前者未有後者般那麼知名。除去詩文、政治上的原因外,亦有年齡相關。銅山“三蘇”活得最長的是蘇舜元,但也只活了四十九歲,

比眉山“三蘇”的平均年齡65歲還差了二十幾年,在生活和創作上難免不會有所影響。

如今的四川德陽《名人園》濱河公園內,有紀念他們的雕像,有興趣者不妨慕名而去,一睹銅山“三蘇”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