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拒絕立後?有三個重要原因

漢民族的宗室繼承傳統中,向來有著“傳嫡不傳庶,立長不立幼”的規矩。一國之君雖然坐擁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但僅有正宮皇后誕下的嫡子,才是皇位繼承人、國之儲君。所以,立後立儲在中國曆朝歷代中,至關重要。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正式制定了以皇帝正妻為皇后的後宮制度。然而,令人震驚的是,秦始皇本人竟然一生都沒有冊封皇后,同樣也沒有立過太子。甚至足足建造39年之久的秦始皇陵中,從未預留皇后墓的位置。這足以證明,秦始皇從始至終都未打算過立後。

秦始皇為何拒絕立後?有三個重要原因

皇帝不立後不立太子,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可以說僅秦始皇一人如此。那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秦始皇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今天,帶你瞭解秦始皇拒絕立後的背後原因。

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實現大一統,到1916年取消帝制,中國經歷了83個王朝,出現過近500位正統皇帝。在這之中,秦始皇嬴政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

嬴政是秦莊襄王嬴異人和趙姬之子,13歲即位,21歲親政。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間,嬴政率領秦國陸續吞併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和齊國。隨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秦始皇被明代文學家李贄譽為“

千古一帝

”,事實上他也是最符合這個稱號的帝王。秦始皇在全國推行“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的制度,使得全國達成了整齊劃一。與此同時,秦始皇創立的中央集權制、郡縣制等,更是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皇權制度的基本格局。

當然,秦始皇作為一個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他所犯的錯誤也數不勝數。比如焚書坑儒,強行實施文化專制;比如徭役太重,召集70萬人耗費39年修建皇陵;比如嚴刑酷法,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比如賣官籌錢,百姓獻上一千石糧食,就能拜爵一級等等。

然而,站在一國之君的立場上,以上種種都並非不能理解。秦始皇真正犯下的最大錯誤,其實是沒有冊封皇后,沒有立下正統太子。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總共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由於諸多原因,其子女中留下姓名的寥寥無幾。

秦始皇為何拒絕立後?有三個重要原因

由於沒有立儲,所以在秦始皇駕崩之後,秦朝內部圍繞著新帝人選,展開了極其激烈的爭鬥。原本,秦始皇的長子公子扶蘇,為人賢良明達,處事英明果斷,在朝臣百姓中的聲望也極高,是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者。

然而,野心勃勃的趙高和李斯卻聯手逼死公子扶蘇,並殺害了蒙恬等忠臣。隨後,二人篡改秦始皇的傳位詔書,強行將胡亥推上皇位。而貪圖享樂、昏庸殘暴的秦二世絲毫沒有辜負趙高的期待,他不僅將國家政事全部放手給了趙高,自己心甘情願當起傀儡;甚至為了維護帝位,殘忍地將其餘31個兄弟姐妹全部誅殺。

太監趙高專權,皇帝胡亥昏庸無度,兩人將整個秦朝攪得昏天黑地,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人掀起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隨後,六國陸續展開復國行動,秦朝迅速走向滅亡。

秦始皇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耗盡一生打造的大秦王朝,會因沒立下正統儲君,而在自己去世僅11年後,便轟然倒塌。

秦始皇在位37年,稱帝11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朝臣一定多次上書請求秦始皇立後立儲,只可惜從未成功。秦始皇之所以會對立後之事百般推拒,主要與他背後的三個女人有關。

在這裡,需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嬴政之父嬴異人的身世。嬴異人本是秦孝文王贏柱和夏姬之子,可因為夏姬不受寵,所以連帶著嬴異人也備受忽視,還曾被送往趙國當質子。幸得呂不韋出手,將嬴異人遷入了贏柱寵妃華陽夫人名下,改名子楚。就這樣,嬴異人一舉從棄子,躍升為了秦王。相應的,華陽夫人被尊為了華陽太后,夏姬也被抬為夏太后。

秦始皇為何拒絕立後?有三個重要原因

嬴政上位時年僅13歲,完全就是一個擺設。當時真正操控朝堂的,是立在他背後的四座大山。除了“仲父”呂不韋之外,還有那三個女人:嫡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以及母親趙太后。這三個女人都給嬴政帶去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先說華陽太后。華陽太后是楚國貴族,始終和呂不韋站在同一陣營。在嬴政正式執政之前,整個秦國其實都牢牢把控在華陽太后手中,朝堂上下全是她的親信。可以說,那個時期的嬴政,就是華陽太后手中的傀儡,沒有任何實權。

其次是夏太后。夏太后原本是韓國王室公主,由於韓國太過弱小,所以夏太后在後宮一直備受忽視。久而久之,她也對權力產生了極大的慾望。只可惜在奪權之爭中,她沒有選擇站在親孫子嬴政身邊,而是極力扶持嬴異人的另一個兒子成蛟上位。雖說夏太后的計劃最終沒有成功,但她不顧血緣親情、和嬴政敵對的做法,還是令嬴政非常失望和憤恨。

當然,兩位祖母和嬴政生母趙太后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趙姬本是趙國富商之女,後被呂不韋相中,成為了呂不韋的寵姬。一次宴席之上,嬴異人對上前獻舞的趙姬一見傾心,便向呂不韋討了去。之後,趙姬生下了嬴政,母憑子貴被封為了王后。奈何嬴異人上位僅3年後便逝世,年紀輕輕的趙姬成了寡婦。

秦始皇為何拒絕立後?有三個重要原因

或許是天性使然,或許是複雜經歷的引導,趙姬很快就展現出了放蕩的一面。耐不住宮闈寂寞的她和呂不韋舊情復燃。此後的數年裡,呂不韋經常利用身份之便,潛入後宮與趙太后私通。

只不過,隨著嬴政的長大,天性謹慎的呂不韋決定斬斷與趙太后的不倫關係,以免被嬴政察覺後釀成大禍。為了順利脫身並安撫趙太后,呂不韋精心挑選了一名叫做嫪毐的男子,將其扮做太監送進了後宮。

嫪毐沒有令呂不韋失望,他很快就俘獲了趙太后的芳心。趙太后可以說愛嫪毐愛到痴狂,她不僅絲毫不顧倫理綱常,接連為嫪毐生下兩個孩子;還將其封為了長信侯,賜予了他無數的財富以及無上的地位。

在趙太后鬼迷心竅般的瘋狂支援下,嫪毐竟然從一個男寵,一躍成為了朝堂中僅次於呂不韋的第二大勢力。得意忘形的嫪毐甚至以秦王嬴政的“假父”自稱,並不斷給趙太后吹枕邊風,試圖讓他們的兩個孩子當儲君。

公元前238年,嫪毐趁嬴政離宮,竟竊取了秦王玉璽和太后璽試圖造反,只不過被嬴政一網打盡。隨後,嬴政下令車裂嫪毐、滅其三族。與此同時,嬴政終於知道了嫪毐與趙太后的私情。他當即處死了二人的兩個兒子,並與趙太后斷絕母子關係。就連呂不韋也受到牽連,因恐懼而自殺。

強勢專權的華陽太后,陽奉陰違的夏太后,放蕩不堪的趙太后,這就是與嬴政血脈相連、最為親近的三個女人。她們三人的所作所為,給年少時期的嬴政帶去了極為深刻的陰影,也在嬴政心中埋下了厭惡女人的種子。關於這一點,有兩個非常直接的證據。

其一。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巡遊時,曾命人刻制了《會稽刻石》。其中有兩條非常顯眼的內容,即“有子而嫁,倍死不貞”以及“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前一句是在斥責再嫁的寡婦,後一句則是在抨擊因不滿男方而悔婚的女性。從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對“女性貞潔”問題十分偏執,這也側面印證了趙太后對他造成的嚴重陰影。

秦始皇為何拒絕立後?有三個重要原因

其二。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將各國佳麗都收入了後宮。《三輔舊事》中清晰寫道,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但奇怪的是,史書上卻幾乎沒有關於秦始皇任何妃子的記載。而且,在秦始皇駕崩後,除了育有子嗣的妃嬪外,整個後宮都給他殉葬了。這足以可見,秦始皇對待他的妃嬪,都是隻走腎不走心,冷漠又殘酷。

正是因為這三位手握大權的女性,才使得嬴政厭惡女性,不願將正妻皇后之位隨意給出去,也不願讓某個女性再擁有三位太后那樣的權力。

秦始皇始終不願立後的另一個原因,與他的自傲有關。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還專門取了“三皇”和“五帝”兩個最高稱呼,結合為“皇帝”作為自己的帝號,以彰顯自己前無古人、至高無上的地位。

單從這個稱呼就能看出,秦始皇是一個自傲自負的人。所以,在秦始皇眼中,再傾國傾城、驚才絕豔的女人都配不上他。秦始皇這種極端的“寧缺毋濫”思想,使得皇后之位一直空缺。

此外,愛江山勝過一切的秦始皇,在晚年時期一直沉迷於煉丹修仙,瘋狂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當然,他也堅信自己可以得到永生。受這種觀念的影響,秦始皇從不急於立後選太子。同樣他也不想分權給任何人,讓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哪怕是自己的兒子。

源於這三個原因,才使得秦始皇一直沒有立後。不過,倘若秦始皇泉下得知,自己不立後不立太子的決定,成功讓奸臣趙高鑽了空子,導致他耗盡一生心血建立的王朝,短短10年便毀於一旦。他是否會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