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修佛人這樣說,道理原來是這樣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一句俗語。其實小編本來是不信這類話題的,因為小編之前一直認為未來的一切都是不可預知的,現在所說的一切所謂未來怎麼樣都是虛無縹緲毫無根據的。但是,小編後來遇到一位修佛人,他告訴小編,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佛教中也有“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的說法,佛教中也認為兒童時期的一些行為與表現其實是預示著未來的一些現象和人的發展的。

為何“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修佛人這樣說,道理原來是這樣

小編之前一直以為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生活中某個決定的不同可能就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所以沒有誰的未來是註定好了的,一切都充滿了變數。相信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有跟小編一樣的想法,認為也許上天佛祖對每一個人的命運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每個人的決定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命運。直到遇到那位修佛人,小編才知道,所謂的不同決定會影響決定自己的命運只不過是命運的某一個小點而已,每個人命運大的輪廓,大的走向,確實是在一出生或者兒童時期就已經決定了的。這也是那位修佛人告訴小編的,從這一點來說,“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確實是有道理的。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一下這句話的道理是什麼!

為何“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修佛人這樣說,道理原來是這樣

一、三歲看八十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三歲看老”這句話的意思與上文提到的“三歲看大”其實是差不多的意思,主要就是強調了三歲這一年齡階段的重要性。可能有人常常聽到這句話知道這個結論,卻始終不明白這句話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這句話更多的是體現教育的重要性。人們通常認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同時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心與探索欲。而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在面對世界時,其實最先接觸到的以及接觸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身邊照顧自己的人。這些人對孩子的言行、思維、想法和認知都會產生影響。甚至由於孩子面對世界的新奇性和空白特點,幾乎以後的一切特點都會在這個時候得到影響。所以,對一個幾乎是一張白紙的幼兒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說明多數人認為孩子的本性是好的,會受到身邊人的性格特徵的影響。尤其剛出生到三歲的孩子對一切都還是懵懵懂懂地,卻也在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從走路到說話,這都是有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所接觸到的人是最能影響他們的了。因此說“三歲看八十”,其實並不是真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看到他八十歲是什麼樣子,而是說在孩子三歲的時候,他的基本性格特徵已經受到了影響,幾乎不會再變。他在三歲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其實就是日後的行為縮影,不會再有太大的改變了。所以這句話的本意其實是要看重對孩子三歲前後的教育與引導,要給孩子好的環境和教育,讓孩子能夠形成一個好的性格。

為何“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修佛人這樣說,道理原來是這樣

二、七歲看終身

說完前半句“三歲看八十”,我們來看看“七歲看終身”,其實這句話與前半句意思大同小異,也是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所不同的是,我們知道七歲其實是孩子一個讀書的、開始接受知識的年齡段了。所以“七歲看終身”其實是一個告誡後人對於子女讀書的年紀需要重視的話語。畢竟這個時期孩子要讀書了,將面臨學校這個教育環境,這也是在孩子心智未成熟階段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樹立很好的習性,那麼就會對他們一生造成影響。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指一個人有好的學習態度和觀念。這樣的人在未來乃至終身都將會不斷有所收穫,因為他一直有顆願意學習的心。而這顆心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其實就是在他七歲前後的時候受到的教育的影響。在孩子七歲時,能夠給他好的教育,引導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是對他的終身都有好的作用的。

為何“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修佛人這樣說,道理原來是這樣

以上就是“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的道理所在,若有疑問,可留言評論,感恩您的閱讀,祝您福氣盈身,平安順遂。阿彌陀佛。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