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權的延伸——外戚和宦官

在東漢,外戚和宦官是維護國統和朝廷權威的進步力量,而壟斷知識,霸佔郡縣治理權,兼併土地計程車族知識分子是政治腐敗,激化階級矛盾的元兇!如果沒有宦官和外戚輔佐皇權,朝廷早就分裂了。

東漢皇權的延伸——外戚和宦官

拋開男性天然對太監的厭惡和鄙夷,客觀的看待,宦官仍然是一種群體對權力的自然嚮往和掌控,於皇帝而言,尤其是東漢大多的小皇帝來說,動輒就要殺他廢他的那些宮外“大人們”,還真就不如親近一點平日哄他讓他的“閹人們”。至於什麼寫聖旨,唐朝的廢殺皇帝,明朝的折損將士,仔細想想,歷史上每一種讓後人痛心的為非作歹,男人,女人,閹人,哪一種人沒做過呢?

何謂封建?主體不就是封建士大夫嗎?直到近代,籠絡不住這一群體,就別想坐穩江山。

東漢皇權的延伸——外戚和宦官

東漢自章帝后,皇帝全是幼少繼位,而皇帝成年後想要從外戚手中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都只能透過政變這種極端的方式,這也是宦官這一群體在東漢能崛起的一個重要歷史背景,東漢宦官是真的厲害,幫好幾個小皇帝反殺,而皇帝只是想要一批聽話幫做事的人,但是就算找到了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的親戚朋友都想跟著分配利益,而這些人為了親友們就會不再聽話。但是宦官作為皇權的延伸幫助皇帝反殺另一部分皇權的延伸——外戚,其實外戚能被閹人鬥倒,還是離不開皇帝本人的意志。不管誰掌握皇權,皇帝天然就是離皇權最近的,一切制度都是圍繞皇帝設計的,名位始終重過千鈞。只是東漢皇帝大多都是短命無嗣,才被外戚鑽了空子。

說到底還是制度缺陷問題,國家的興衰完全取決於皇帝本身的壽命,有了足夠的壽命才能談能力和貢獻。權利和責任是並存的,這是把權責過於集中的結果,皇帝本身是否能承接得住就是很大的問題,而皇位繼承又不可能是絕對平順的,所以不光是漢朝吧,大多數能存在的長一點的政權後期都有面臨繼承人越來越年輕的問題。

東漢皇權的延伸——外戚和宦官

原因在於前期能有良好的繼承往往都是皇帝的子嗣較多,從中可以挑出較為優秀的且適齡的人繼承,而古代的醫療等條件導致了只有多生才能保證繼承人的問題,但缺點在於無法保證其壽命,原因還有政治和生活等因素。如果其當權者較早死亡,就會不能保證子嗣的數量,那麼也無法保證繼承者的質量,然後只有找大臣或外戚輔政,最後就會導致皇帝越來越年幼,越是對權利無法掌控,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當然這也只是原因之一吧。

當中央裡外戚和宦官為皇權展開鬥爭時,此後隨之是士族和軍閥登場,東漢三國的動亂的根源也是多方政治勢力和集團慘烈的反覆鬥爭,摧毀了國家的行政管理基礎,後來黃巾之亂以及各地的暴亂也是這一原因的外延表現和後續,同樣這種動亂也為後世埋下了禍根。

東漢皇權的延伸——外戚和宦官

東漢皇帝普遍性的短命我覺得主要還是運氣問題,第一,被毒殺的皇帝是有記載的,其他皇帝要是有個啥意外不應該被區別對待;第二,殤帝,衝帝這種年紀小,不懂事的最好控制,外戚應該是最不想他們死的人,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漢和帝那樣二十來歲兒子小就死的那種,這種孩童死掉對外戚有害無益;最後看看不用外戚的桓帝靈帝,活的也不是很長。

總的說,東漢皇帝更想運氣不好又被抓住機會,皇權瘋狂旁落。

東漢皇權的延伸——外戚和宦官

別看士人黨人老是說天下破敗都是宦官的問題,實際上,作為開天眼的後人看,宦官是火上澆油,但士人是持續性的刨大漢朝廷的根基,誅宦說得冠冕堂皇是打擊宦官,實際上作為皇權的延伸,打擊宦官就是刨皇權的根,擴大自己的權利,最後十常侍被誅了,大漢好了嗎?大漢仲姓天下楷模袁紹起來誅宦起來討董,最後的目的是取漢代之,最後東漢在各方勢力的撕扯下轟然倒下。說起來宦官最多是廢立皇帝把持權力,士人卻想的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