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漫漫自由之路的修行者

曼德拉:漫漫自由之路的修行者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

這是一首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歌曲。黃家駒以《光輝歲月》向黑人領袖曼德拉致敬。

曼德拉聽到這首歌曲之後,立即找人翻譯了歌詞內容。當他聽完含義之後,72歲高齡的曼德拉潸然淚下。

彼時,他剛剛結束自己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思索著南非未來的藍圖。悲傷對他來說是一種太過奢侈的情緒。

面對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和壓迫,他憤怒過、暴躁過,甚至組織並參與了暴力與恐怖活動。面對政治轉型或是革命反抗的抉擇,在通向自由的漫漫長路上的修行從未停止。

正如曼德拉撰寫的《與自己交談》一書之中,他坦白自己其實是一個罪人。

“在獄中有件事深深地困擾我,我不經意地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錯誤形象,被人當成是聖人,”曼德拉說,“ 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

一個不斷努力的罪人,一個退下神壇永遠在修行的鬥士,更加令人欽佩!

非典型性貴族

在南非——這個白人統治和種族隔離制度歷時300餘載的國度裡,黑人四分五裂,歷史上從未建立過統一的國家。他們過著痛苦而麻木的生活。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非洲一個部落的小村莊。他的父親不僅是部落的酋長,而且還是泰姆布國王的顧問,輔佐過兩代國王。

曼德拉九歲時,父親去世,泰姆布王朝的攝政王成為他的監護人,將他從部落村莊帶回自己的王宮,並當作親生兒子一樣撫養教育。

從落後的村莊來到繁華的宮殿,曼德拉被視為一個沒有教養的鄉巴佬,根本無法適應王宮裡的生活。

有一次,一個牧師的小女兒與曼德拉玩耍的時候,她的姐姐告訴她:“如果你愛上這個愚蠢的男孩,他將會毀掉你的一生。”

這句話深深地傷害了曼德拉幼小的心靈。

他憤怒。可他並沒有因為發洩完情緒而止步。他意識到,言雖刺耳,但不失其普世價值觀。

曼德拉:漫漫自由之路的修行者

一切令人愉悅信賴的形象,諸如堅毅果敢、謙遜沉穩、和藹可親等等,都同儒雅斯文的言行舉止分不開。

為此,他必須克服長久以來的隨性,努力融入上層社會,學著口吻溫和,語氣舒緩,從性格修養、素質水平、精神面貌等各方面修煉自己。

在王宮裡,攝政王和各部落酋長們議論國家大事或講述非洲歷史的時候,曼德拉都會旁聽。他聽到了很多誓死抵抗西方侵略者的非洲戰士的故事。

不同於一般孩童,只是以這些英勇事蹟激發童年的想象力,或佐以獵奇消遣。曼德拉從中吸取到了更多。

他看到的是,在商討國家大事或英國殖民地政府頒佈新法律的時候,攝政王都會將部落首領、酋長以及醫生、農民、僱工等各個階層的代表召集到王宮進行商議。

大家會從這些探討的內容中,求同存異。至於意見不同者,彼此也不會黨同伐異,倚仗自己的權勢打壓異見者。

曼德拉在這些誓死抵抗侵略的英勇故事,以及這樣民主的氛圍之中成長。

他不斷堅定自己要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度的決心,不斷歷練自己對於世事的洞察與分析——用努力修行來支撐自己的決心。

後來,曼德拉考入當時南非黑人的最高學府福特哈爾大學攻讀文學學士學位。

大學期間,曼德拉被提名為大學的最高學生組織“學生代表委員會”候選人。此時,學生們關於“改善伙食”和“參加更多的學校管理”的建議被校方粗暴拒絕。

於是,“學生代表委員會”決定抵制學校組織的投票,候選人們用辭職的方式抗議校方,並以此敦促校方採納學生們的建議。

校方再次強行組織選舉,曼德拉再次被選上,再次以辭職抗議。

校方不可能因為曼德拉的抵抗而妥協,結果是:福特哈爾大學開除了曼德拉。

這件事更加堅定了曼德拉堅持正義的原則。這一場“開除”的風波,於意氣風發的青年曼德拉而言,亦算一場歷練。

在往後的歲月中,他經歷過無數次的抉擇。他努力做到:兩難之中,取捨之間,堅守正義,有所捨棄,方得大義。

憤怒的鬥士

1948年,白人政府當局開始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規定400萬白人掌握著南非政治經濟的全部權力,而2500萬的黑人只是廉價勞動力,工資僅為白人的十分之一。

政府頒佈了一整套共計350餘項的種族主義法律:只有白人才享有公民權,才能進入行政、立法、司法體系。這些法律並非紙面上說說而已,而是非常具體且伴以極其嚴厲的推行。

曼德拉:漫漫自由之路的修行者

這些法律涵蓋了南非政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無鉅細,無所不包。

白人和黑人,不得通婚,不能住在同一區域,公共場合的座位不能混用,不得就讀於同一學校,不得同住一個房間即便死後也不能同葬一個墓地。一旦越界,便遭槍殺!

倒行逆施!

黑人飽受奴役,橫遭虐待羞辱。

曼德拉開始積極地投身政治,他在大反抗運動和人民議會中起到了領導作用,這些運動的基礎就是“自由憲章”,透過向白人政府喊話為黑人爭取權益。

由於白人政府不為所動,曼德拉開始調整路線,他開設了律師事務所,為請不起辯護律師的黑人提供免費或者低價的法律諮詢服務,從法律層面替黑人爭取權益。

當他發現和平對話方式無法實現黑人的訴求時,他選擇了暴力,然而殖民者則更暴力。

1960年3月21日,曼德拉組織了五千民抗議者示威遊行,卻遭到軍警的開槍掃射。慘案共導致了69人死亡,180人受傷,曼德拉也因此被捕入獄,但是最後透過在法庭辯論上為自己的辯護,而無罪釋放。

這一次的挫敗使得曼德拉意識到軍事力量的重要性。

1961年9月,曼德拉建立了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並任總司令。準備“以革命的武裝對抗反革命的武裝”,希望透過暴力革命最終奪取政權,建立沒有種族隔離政策的民主國家。

曼德拉透過這一“半武裝組織”,從事破壞活動,並炸燬民用設施,希望能使外國資本撤離南非, 使嚴重依賴外資的南非經濟遭受損失;迫使南非白人重新考慮他們的不平等政策。

他曾秘密赴國外訪問,並出席“反非自由運動大會”,呼籲對南非實行經濟制裁。

曼德拉此舉迅速得到了絕大多數窮苦人的支援,一躍成為真正的黑人領袖,精神支柱,並聲名遠揚,威震四方。

他跑遍了南非各地點燃革命的火種,號召黑人起來鬥爭。在抵抗不平等的道路上,他不斷調整著路線,不斷修煉著取得勝利的方式。

1962年,曼德拉被白人政府逮捕入獄,當時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越境”罪判處曼德拉5年監禁。

1964年,南非政府又以“企圖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處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終生監禁,當年他被轉移到羅本島上。

羅本島B區5號的修行者

羅本島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監獄,島上曾關押著囚犯、逃亡者、東方國家的王子、反抗英殖民主義的革命領導人等等。而羅本島讓世界為之銘記,是因為這裡曾囚禁過曼德拉。

曼德拉:漫漫自由之路的修行者

1964年,曼德拉被用飛機送往與陸地隔絕的羅本島,意味著他將在此了卻一生。入獄之初,曼德拉的體重下降了近20千克。他的憤怒與絕望可見一斑。

1米83的身軀,被囚禁在只有4平方的逼仄空間裡,日復一日,整整18年!

曼德拉曾在這裡撈海藻。

羅本島的海水受寒流影響,冰冷刺骨。曼德拉穿著單薄囚衣站在海水中。

曼德拉曾在這裡挖石灰。

羅本島採石場被太陽一照便似火爐。岩石滾燙,粉塵飛揚。曼德拉帶著鐐銬,用尖鎬和鐵鍬挖掘出石塊,再用錘子把岩石砸成小塊。他手掌起泡,腳踝磨裂,渾身像雪人似的沾滿石灰粉塵。由於石灰粉迸濺入眼,曼德拉得了眼疾,終生未愈。

白人政府希圖用這種毫無意義的苦役折磨他,並摧毀他的信仰,讓他在枯燥的磨難中絕望。

腳下刺骨的海水,曾浸溼過曼德拉的身軀。採石場上的酷熱岩石也曾炙烤過他的腳板。

在這些毫無成效的勞作中,在這漫無邊際的囚困中,曼德拉無數次思索過——自己的白骨也許會長埋於此。

但同過往每一次遇到挫敗一樣,他將這些苦難視為一場修行和歷練。他無所畏懼地承受著這一切,磨鍊著自己的意志,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置之死地而後生。至此,他開始規劃在獄中如何有意義的活著。

他每天在牢房裡原地跑步45分鐘,做1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50次下蹲。

他開始攻讀倫敦大學法學學士學位,繼而學習經濟學。

做苦工的同時,他與其他政治犯們討論,互相汲取政治營養。他既善於傾聽,也善於辯論。

在高牆內的苦役之中,他對南非的命運反覆梳理,對信仰和道路重新審視。

他在監獄中寫下了長達500頁的書稿,名為《通向自由的漫漫之路》,被獄友帶到了英國出版,震驚了世界。並且透過此舉加強了國際社會對於南非政府暴行的制裁。

同時,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對種族隔離的抗爭。並對過往的失敗與傷亡加以總結。

他透過各種渠道用“無暴力”思想指導非國。在全國各地透過有組織、有秩序、有目的的和平示威、罷工、罷課、遊行、靜坐等無暴力形式的鬥爭,以表達佔90%以上黑人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決心和意志,注意和平有序,有理有節,儘量避免與政府和軍警發生不必要的流血衝突。

曼德拉成功地將監獄變成了他的大學,把自己從一個憤怒的領導者變成了深思熟慮的沉靜學者。

入獄之前的曼德拉,你看得出他有熱情激情,但充滿了憤怒,有一種好鬥的衝動感。經歷了27年牢獄之災,在艱難苦澀的煎熬折磨之後,他完成了一次偉大的修行與蛻變。

容貌變得冷靜、溫和、安詳。 一種穿透一切的智慧蘊含在眼中。

曼德拉:漫漫自由之路的修行者

南非在實行種族隔離後期那段時間,受到了國內黑人的強烈抵制和國際社會的嚴厲制裁,這一切最終導致南非於1990年解除隔離,實現民族和解。

1990年,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宣佈無條件釋放曼德拉。曼德拉重獲自由。

種族和解的聖雄

有史以來,一個國家從舊體制轉向新體制,大多伴隨著暴力、衝突甚至是戰爭。

面對無數次武裝鬥爭相互殺戮,曼德拉開始反思。他認為每一次暴力的對抗只能增加民族仇恨,積蓄宿怨,絲毫不能改變社會的現狀。

他說:“軍事勝利即使有可能,也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雙方在沒有必要的衝突中使成千上萬人犧牲性命,這是毫無道理的。 暴力絕不是解決南非問題的最終方法。”

他考察了南非的政權性質,雖然有種族隔離的壞政策,但政治制度基本上還是合法的民主制度。解決種族問題不能簡單地靠驅逐白人,畢竟後者掌握著建設國家所必需的知識和管理技術。

他開始推行民族和解政策,倡導種族平等,宣傳包容思想,為非洲大陸樹立了榜樣。

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94年,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曼德拉當選為南非歷史上的首位黑人總統。

在曼德拉執政期間,並沒有走以暴制暴、種族仇殺的老路。他認為民族矛盾只能走協商對話、無暴力民族和解的新路。

曼德拉以無與倫比的政治氣度帶領南非和奴役他們的殖民者達成了和平和解。

7月18日是曼德拉的生日。聯合國將7月18日定為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日,以表彰他對和平文化與自由的貢獻。正如曼德拉的一本著作的書名所說,《通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這位漫漫長路上的修行者,用失敗、苦難甚至絕境來歷練自己,不斷修行,被譽為“南非國父”,成為引領非洲大陸反帝、反殖、反種族隔離的一代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