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江西景德鎮瑤裡古鎮,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瑤裡,古名“窯裡”,這裡因生產精美的陶瓷而興起的古鎮,故而得名。陶瓷生產的基本原料是高嶺土,就產自瑤裡鎮附近的高嶺山,從唐代中葉開始,古鎮就成為全國陶瓷生產的重鎮。直到本世紀初,瓷窯外遷,“窯裡”才改名為瑤裡。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瑤裡境內五華山,主峰海拔1618。4米,是景德鎮昌江的東河源頭。這裡的瑤河流域,是景德鎮瓷業的發祥地,在瑤河沿岸的山水之間,既有多處瓷業生產基地――礦坑、窯址和作坊,又有為之服務的交通體系――水運碼頭、古驛道,還有由瓷業及其貿易支撐起來的聚落體系――商業碼頭、集鎮、村落。但近代之後,由於這裡地處山區,又遠離交通線的公路、鐵路,使得這座古鎮而衰落,她曾經有過的那一段輝煌歷史逐漸被凝固和塵封,被世人所遺忘。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十七世紀初,清朝康熙年間,法國有個名叫昂特雷科萊的法國傳教士,來到瓷都江西景德鎮。從他第一次見到景德鎮陶瓷起,昂特雷科萊就被“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瓷器深深地吸引,對精美的中國陶瓷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五光十色、精美絕倫的陶瓷是怎麼燒製出來的?昂特雷科萊感到非常好奇,他一邊傳教,一邊暗中進行考察,希望能夠揭開景德鎮陶瓷的奧秘。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一天,昂特雷科萊從一位瓷器工匠那裡得知,景德鎮能夠燒出溫潤如玉的瓷器,除了精湛的技藝外,還因為這裡出產一種優質的高嶺土。高嶺土?昂特雷科萊牢牢記住了這個名字,決定去採礦現場看個究竟。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就這樣,這位法國傳教士來到了瑤裡古鎮進行探訪。高嶺土因產自高嶺山而得名。高嶺山位於景德鎮東面40公里處,這裡的地下埋藏著一種神奇的白色黏土,用它作原料燒製的瓷器“玉骨冰肌”,耐酸耐磨,歷經千年也不會變色。有關高嶺土的來歷,當地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樂遊開眼界伴你天下行

相傳很久以前,高嶺山下的高嶺村住著一戶姓何的夫婦,一家人起早貪黑,靠耕種幾畝薄田艱難度日。 一個冬天的早晨,北風呼嘯,天氣格外寒冷。何老漢推開屋門,吃驚地發現門外躺著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老人因凍餓、疲勞交加,已昏倒不省人事。何家夫婦趕緊把老人抬進屋,又請來郎中為他治病。在他們的精心護理下,老人恢復了健康。臨行前,老人從口袋裡取出一粒晶瑩潔白的小石頭,交給何老漢,說:“感謝你救了我的命。我這裡有一塊神石,送給你。你把它種在村後的高嶺山上,七七四十九天後,地裡就會長出白玉土。這種土潔白如玉,用它可以燒製出精美的瓷器。”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何氏夫妻將信將疑,決定試試看。他們登上高嶺山,挖個坑,把小石頭埋在裡面。。四十九天後,挖開一看,地裡果然長出了潔白粘土。夫妻倆高興極了,連忙按照老人說的方法取土製瓷,結果真的燒製出了精美的瓷器。從此景德鎮的瓷器名揚天下。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至於高嶺土從何時起被用於製造瓷器,查閱史料,尚無定論。據史書記載:從公元一世紀左右,即東漢時代,景德鎮就有了陶瓷業,經過三國、魏晉時期的發展,到了唐代,景德鎮的陶瓷已經名聲在外,被譽為“假玉器”。由此可知,景德鎮的陶瓷生產至少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從景德鎮的地名,也可以驗證其悠久的制瓷歷史。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景德鎮在春秋戰國時期地屬楚國東南境。三國時屬吳地,東晉設鎮,始稱“昌南”,漢易名“新平”,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樑”,北宋趙恆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定名“景德鎮”,轄於浮樑縣。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據記載:北宋景德元年的一天,宋真宗趙恆,正在書房裡批閱奏摺,太監走上前,輕聲稟報說:“皇上,進貢的瓷器到了,請皇上過目。” 瓷器被抬了進來,宋真宗立即被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瓷器所吸引,就見這種瓷器釉色青中顯白,白中泛青,精緻高雅,潤澤似玉。其中有幾隻瓷碗更是與眾不同,釉色青白,再配上牡丹、蓮、梅、卷草、鳳、魚等圖案,非常漂亮。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宋真宗愛不釋手,拿著瓷碗把玩了許久,即問這些珍貴的瓷器產自何方,叫什麼名字。太監回稟說,這些瓷器叫青白瓷,產自江西昌南鎮。 宋真宗下旨讓江西昌南鎮大量燒製精美的青白瓷,作為御用瓷器。當時,昌南鎮燒製的青白瓷,底部都書有“景德年制”的款印。後來,景德就成了這個南方小鎮的新地名。而宋真宗趙恆,也被稱為景德皇帝。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此後,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朝廷就把高嶺山採礦區列為“官礦”,由政府統一管理,開採的高嶺土被運到景德鎮作為燒製瓷器的原料。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法國傳教士昂特雷科萊來到高嶺山,被眼前熱火朝天忙碌的工作場景驚呆了。採礦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礦坑星羅棋佈地散佈在各處。在這裡勞作的工人有數千人,他們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有的挖採,有的篩選,有的淘洗,有的裝車,秩序井然。在通往景德鎮的道路上,車水馬龍,運送瓷土的大小車輛來來往往,他們先把高嶺土運到碼頭,再裝船運往景德鎮。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昂特雷科萊當時是這樣描他見到的情景:“景德鎮擁有18000戶人家,其中一部分是商人,他們有很大的住宅,僱傭的工人數量多得驚人。”真實地反映出清朝初年景德鎮的繁榮景象。 1712年,昂特雷科萊撰文向歐洲介紹了景德鎮高嶺土的特點和燒造方法。法國人從此認識了高嶺土,瞭解了燒製瓷器的奧秘,他們在18世紀中葉也成功地燒造出了優質的瓷器。隨後,英國、瑞典、荷蘭等歐洲國家也紛紛效仿,整個歐洲的制瓷業得到巨大的發展。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1869年,德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希霍分來到高嶺考察,後來,他在他的名著《中國》第三卷中,對高嶺土作了詳細的介紹,並且用“高嶺”的發音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KAOLIN。從此高嶺土聞名世界。

2001年,高嶺土採礦遺址分別被列為全國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瑤裡也成為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成為了著名的一處文化古蹟。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有人說:不去高嶺土採礦遺址,就不能全面瞭解景德鎮生產瓷器的歷史。這話很有道理。許多中外遊人來到景德鎮,都會到高嶺土採礦遺址一睹它的風采。

走進瑤裡生產陶瓷的窯場、礦坑遺址。這裡的村莊周邊、瑤河兩岸,留下大量宋、元、明、清的古礦洞、古水碓等瓷業遺址。廢棄的淘洗池內長滿了青苔,周圍殘留下了大量白色的尾砂。尾砂是高嶺土淘洗後廢棄物,據統計,礦區遺址內堆積的尾砂多達750多萬噸。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漫山遍野堆積的白色尾砂成為高嶺山上一道獨特的景觀。一條由白色尾砂鋪成的公路,在鬱鬱蔥蔥的山間蜿蜒曲折地盤旋,宛如一條玉帶纏繞在青山綠水之間,被人們譽為“青山浮白雪”。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高嶺古道是昔日挑夫們把瓷土運到山下東埠碼頭的要道,全長2500米,寬2米,共有5600多級臺階,全部用麻石鋪砌而成。從古道的寬度,如今我們依然可以想象出當年開採和運輸高嶺土的繁忙景象。高嶺古道中間有兩座石亭,供挑夫中途歇息之用。這裡至今還儲存著一些有關高嶺土開採的珍貴石刻資料,向人們訴說著悠悠往事。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為什麼用高嶺土燒製出的瓷器會那麼精美呢?原來,高嶺土是一種風化的花崗石,含35%的三氧化二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黏結性和化學穩定性,用它制瓷,可以大大改善瓷器的物理效能,減少瓷器的變形機率。因此,高嶺土又被形象地比喻為“瓷之骨”。因為高嶺土有很好的黏結性,又被稱為“高嶺石黏土”。

景德鎮高嶺土命名地,講述它的故事,詮釋瓷土之源,瓷器之根

作為世界瓷都的景德鎮,景德鎮制瓷原料的產地,瑤裡的高嶺土也名揚海外,KAOLIN(高嶺土)已經成為國際黏土礦物學的專用術語和世界制瓷原料瓷土的通用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