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的幾十年間,中國人的擇偶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歲月如梭,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相親觀念都是不同的,擇偶的條件也都不同,要求更是大相徑庭。在新中國建立的幾十年間,中國人的擇偶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否正在你的身邊上演,是否戳中了你的痛點呢?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

新中國建立的幾十年間,中國人的擇偶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中國剛建立的那幾年

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們的國家還是一窮二白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人們並沒有追求過高的生活質量,相反都是奔著能夠好好過日子的奔頭去的。

在當時能夠經過組織介紹的相親大部分都能夠成功,因為不管是男方或者是女方,對於家庭背景的在意度還是很高的,而在當時我們中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民家庭,他們很早就不上學了,成為了家裡的勞力,不管是他們工作在田地裡,還是有能力的在機關上班,只要是到了二十出頭的年紀,上級領導一定會為那些沒有結婚的青年男女牽線搭橋的,是能促成一對就是一對。

在當時很多家庭都認為這家是農民會更好,因為這樣的家庭純潔,而且他們之間相親談論的內容大多是工作和理想,而不是你能給我什麼,這樣的相親放到現在你不動心嗎?

為了能夠讓這些人結婚,或者說是快點結婚,當時的上級部門對於下屬的困難都是積極的解決,如果他們結婚沒有婚房,單位裡首先就會為他們準備上一間小平房,不僅讓他們之間的相處時間變長了,成功的機率也是大大提升。而這一對小青年,對於這樣的分配高興的幾天幾夜睡不著覺,和現在真的是沒有辦法比的。

那個時候的婚姻是純粹的,不摻雜其他雜質的。

新中國建立的幾十年間,中國人的擇偶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的那些年

改革開放,讓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很迅速,人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追求也就不同了。男同志在當時想找一個長得好看,漂亮的女人做老婆,醜的不要;而女同志想要找一個帥一點的有錢的,最起碼應該有一個好單位,這樣的生活才能過得更好。

雖然要求都不過分,但是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每一個人對於生活的追求都發生了變化,兩個人結婚不僅僅是相互看對眼,而且物質要求也提高了,在剛建國那會,即使沒有房子,只要在老家有住的地方,結婚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後,腳踏車,縫紉機,小平房,單位工作,就成了剛需。

那些年儘管是結婚的條件在一年年的水漲船高,但是男女結婚的人數在逐年攀升,人口數量也是不斷增長,男女之間的比例還沒有出現多大的差別。一切都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作為一個男人來說,最起碼不會出現娶不上老婆的情況,當時的人應該是很幸運的。

新中國建立的幾十年間,中國人的擇偶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

改革開放了四十年的時間,我們國家進入瞭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進入了小康社會,可是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同時也在增大,特別是女方的要求是逐年升高,高的都有點離譜了。

好像是從2009年開始,我們國家的房價逐年攀升,這些功勞,有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歸功於全國的丈母孃。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期,房子已經成為了結婚的必需品,也是剛需品。不過奇怪的一點是房子必須是在城市裡,農村老家的就是你蓋得別墅,丈母孃都不願看一眼。

這還不算啥,更多的人認為房子是剛需,車子也是剛需,截止到去年我們國家汽車保有量已經在4。3億輛了,這麼一個龐大的數字,成全了多少對要結婚的青年男女。這兩樣的花費加起來怎麼也得百十萬了,可是丈母孃似乎還不滿足,認為手裡還要有存款,不然怎麼用彩禮娶我的女兒呢?你道是這個丈母孃要那麼多彩禮幹什麼?原來他自己的兒子也沒有結婚呢?

近幾年的結婚率在不斷下降,在網上找了找原因,原來更多的女方家庭,又搞出了一個什麼要年輕的公公和婆婆,不然誰幫我的女兒帶孩子。好傢伙,這是要把男生往死裡逼啊!

縱觀這幾年的婚戀觀,我認為此時的婚戀觀已經變得扭曲了,讓婚姻變成了一種買賣,這樣的婚姻能夠維持多久呢?是這個社會變了,還是人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