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帝王和藩王之間的鬥爭,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屢見不鮮的,俗話說得好“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很多藩王起兵造反的事例。

前有唐朝藩鎮割據,後有明朝朱棣篡位稱帝,可見藩王對於皇權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些造反的藩王中,有的人成立了新的王朝,實現了大業,也有的人失敗,淪為了階下囚。

在清朝,最為著名的造反的藩王就是吳三桂了,和其他在盛年時選擇造反的藩王不一樣,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已經是61歲的高齡了。

歷史上造反的藩王數不勝數,可是真正能成事的卻是屈指可數的,先不說吳三桂的造反計劃能不能成功,就算是他成功了,他也當不了幾年皇帝了。

他為何會自尋死路,走上造反的道路,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忠心耿耿的平西王,成為了一個亂臣賊子呢?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畫像

擁兵自重惹禍端

相信大家對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名字並不陌生,康熙皇帝登基之後,有幾件大事最受後人讚賞,平三藩、滅鰲拜、澎湖海戰、統一臺灣。

而在這諸多戰爭中,最顯示出康熙能力高強的就是平定三藩之亂了,因為平定三藩之亂的時候,康熙才是一個20歲的少年。

康熙皇帝八歲登基,他登基之時,國家一片內憂外患,朝堂上有鰲拜等把持朝政的顧命大臣,民間有意圖謀反的朱三太子,關外還有虎視眈眈的蒙古人和俄國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接過了順治手中的皇位,成為了滿人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康熙

吳三桂之前是明朝重臣,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明朝官員把整個國家的命運壓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崇禎皇帝百里加急給吳三桂送去了一封信,讓他徵兵勤王。

但是吳三桂還沒有進京,京師就陷落了,崇禎皇帝也自殺離開了人世,自此,吳三桂便失去了依靠。

眼看著明朝都已經滅亡了,吳三桂也有些慌了神,為了給自己謀求一條出路,他開始找起了新主,當時李自成曾多次向吳三桂丟擲過橄欖枝,讓他歸順於自己,可是吳三桂卻沒有答應。

在拉扯的過程中,吳三桂和李自成結下了仇怨,最後,吳三桂選擇臨陣倒戈,歸順了清朝。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剛投靠清軍的時候,吳三桂是非常忠心的,順治十六年,吳三桂幫助清軍攻下了雲南,順治十八年,他又帶軍去緬甸,殺死了桂王,在順治統治的十幾年間,吳三桂一路從西北打到了西南邊陲,為清朝立下了赫赫軍功。

正因如此,清朝皇帝才對他放鬆了控制,給予了他諸多優待,康熙登基之後,便把吳三桂封為了親王。

康熙剛登基的時候,他的年齡還很小,所以為了穩住吳三桂,康熙許諾給了他很多好處,允許他在西南地區開藩設府、坐鎮雲南。隨著康熙的年齡越來越大,吳三桂的威望越來越高,二人之間的矛盾也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其實一開始,吳三桂是沒有想過要造反的,他只是想做一個世代鎮守雲南的平西王罷了。

但是擁有雄才偉略的康熙皇帝,怎麼可能容得下吳三桂的野心呢,俗話說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天下都是康熙的,哪裡會有吳三桂說話的份呢。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康熙

在吳三桂一步步擴充自己勢力的同時,康熙也在籌謀著如何除掉他,在康熙二年的時候,康熙皇帝以雲貴軍事行動已經停止為理由,直接收回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印信。

雖說康熙的這一行為引起了吳三桂的高度不滿,但是身為臣子的吳三桂也沒有多說。

康熙六年,羽翼日益豐滿的康熙又剝奪了吳三桂的司法特權,聞訊,吳三桂勃然大怒,以構釁苗蠻,借事用兵為理由,擴充起了自己的軍隊,並向朝廷索要了大量軍餉,吳三桂和清政府之間的矛盾也因此而愈發尖銳了起來。

雖然說吳三桂有著極高的才能,而且他也為清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對於清朝皇帝來說,吳三桂卻始終都是外人,先不說吳三桂本來就有叛變的前科,就單說他漢人的身份和他極高的聲望,就是讓皇帝不得不防的。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三藩之亂多危急

除了吳三桂之外,還有耿精忠、尚可喜兩位藩王也是令康熙極為頭疼的,一直到康熙十二年之時,康熙才正式把削藩之事提上了日程。

那一年,平南王尚可喜向皇帝送去了一封奏摺,他說自己的年紀已經大了,他想把自己的爵位給兒子,讓兒子繼續鎮守廣東。

誰知拿到這份奏摺之後,皇帝不僅沒有如尚可喜所願,把他的爵位和兵權交給他的兒子,而且還直接下令讓尚可喜和他的長子尚之信撤藩。

吳三桂和耿精忠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驚愕不已,三藩之亂這才拉開了帷幕。

當然,聰明如康熙,他也沒有一上來就逼迫這幾位藩王,在削藩的時候,康熙選用了一種較為柔和的方式提點他們。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尚可喜畫像

康熙說如果吳三桂、耿精忠等人願意乖乖把兵權和地盤交出來的話,自己是可以允許他們回家安度晚年的。

從表面上來看,康熙是在和吳三桂商量,但是仔細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我們便可以發現,其實康熙根本就沒有給吳三桂選擇的權利。

都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果說吳三桂按照康熙所說的那樣,把兵權交出去的話,那他就成為案板上的魚肉了。

吳三桂也不傻,他知道自己一旦交出兵權,就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了,自己坐擁雄兵,稱霸一方的時候皇帝都容不下自己,到時候自己手無寸鐵,回家養老,皇帝就能放過自己了嗎?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雖然說當時的吳三桂已經有61歲的高齡了,但是他還有一家老小要保護,他還有跟著他南征北戰多年的兄弟要考慮。

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如果他就這麼乖乖聽話,把兵權交出去的話,那不僅是他自己,連他手下的將士們都有可能命不久矣了。

吳三桂和康熙之間的矛盾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早在多年之前,他就已經看到了這個少年皇帝的野心了。

聰明的吳三桂知道康熙的手段,他也知道康熙削藩的決心,因此,他沒得選,他只有造反或者投降尋死。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退一萬步講,就算康熙是一個仁德的皇帝,他願意遵守承諾,保吳三桂一家性命,那吳三桂手下的兄弟會放過他嗎?

吳三桂的兄弟從明朝沒滅亡的時候就開始跟著他了,這些兄弟跟著他過關斬將,跟著他稱霸一方,他們會乖乖把兵權交給滿族人嗎?很顯然,他們是不會的。

所以說如果當時吳三桂乖乖聽話,把兵權交出去的話,那他的弟兄們將會第一個謀反,到時候康熙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定他的謀逆之罪了。

吳三桂擁兵自重多年,未來的每一種可能性,他都考慮得非常清楚,他知道手下的人一旦有反抗的心思,那到時候這群人是不是自己挑唆的就不重要了,他必死無疑。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康熙

除了撤藩之後無路可走之外,吳三桂還有一個必須要謀反的原因,那就是他和康熙皇帝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吳三桂是一個有傾世才能的人,這樣有才的人是絕對不可能願意屈居人下的,他想要的是權利、是金錢、是榮耀,而這些都是一個被撤了翻的官員沒有辦法得到的。

吳三桂想要的是擁兵自重的安全感,可是這些康熙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給他的。

康熙即位的時候,清朝全年財政的收入才只有975萬兩,而那時,雲南地區的支出卻高過了900萬兩,從這組資料中,我們便可以窺探到康熙要削藩的決心了。

吳三桂等人的存在,不僅威脅著康熙的統治,更威脅著民生之根本。史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說“天下之賦,三藩耗其二”,長此以往下去,清朝一定會被三藩給拖垮的,所以說康熙不得不削藩,吳三桂也不得不造反。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康熙劇照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之外,吳三桂之所以會造反還和他本人的經歷有關,翻開吳三桂的生平,我們可以發現,他本人本身就是一個沒什麼長性的人。

吳三桂出生於遼西將門世家,他自幼習武、善於騎射,他們家世代都是靠明朝的俸祿生活的。

崇禎皇帝當年是多麼信任吳三桂呀,他不僅給了吳三桂兵權,而且還把出兵勤王這樣的事情交給了吳三桂。可吳三桂卻辜負了皇帝的期待,放棄了大明王朝。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那個時候的吳三桂並不是無路可走的,南明朝廷還有朱家的血脈呢,可是吳三桂就這麼放棄了信任他的朱家人,投靠了清朝。

吳三桂剛剛歸降的時候,也並沒有死心塌地的為清朝幹活,當時,他還和身在南京的福王政權保持著聯絡,所以說對於吳三桂,清朝人也是很不信任的。

由此可見吳三桂的性格里本身,就帶有一種多變性,在61歲高齡再次謀反,對於他來說也不是什麼特別新鮮的事情。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平定三藩立威名

吳三桂的虛偽和多變,在他起兵叛亂的時候,也表現了出來。

康熙剛剛決定撤藩的時候,吳三桂並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反對,而是假惺惺地給朝廷上了一封奏摺,說自己自願撤藩。

表面上,他是在扮演一個忠心的臣子,但實際上,他卻是在打探康熙的態度,他沒想到的是康熙皇帝根本就沒有和他拉扯,直接就雷厲風行地推行起了撤藩的政令。

吳三桂這才撕掉了虛偽的面具,於康熙十二年十一月殺死了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了“興明討虜”的口號,正式起兵造反。

分析了以上種種原因之後,我們便可以發現,表面上看,康熙皇帝是給吳三桂留了退路的,可實際上,吳三桂根本就沒得選。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朱國治劇照

61歲的吳三桂踏上造反之路後,便開始了同清軍的廝殺,其實一開始謀反的時候,吳三桂的軍隊還是很佔優勢的,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出兵三貴,帶兵直搗湖南,打了不少勝仗。

吳三桂起兵之後,身在四川的吳之茂、身在廣西的孫延齡也跟著謀反了,後來就連在臺灣的鄭經,都來到內陸,開始了向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的進攻。

一時之間,四方震動,大有天下大亂之勢,看到這滿目瘡痍的局面,康熙皇帝勃然大怒,幾次提出要親征,後來還是議政大臣及時制止了他,所以康熙才沒有動身。

幾年之間,吳三桂一路過兵斬將,佔領了清朝一半的天下。

吳三桂之所以會在如此之短的時間,接連拿下諸多城池,是因為當時清王朝本身就有很多弊病沒有解決,清王朝統一大陸之後,漢族人和滿族人的民族矛盾在全國範圍內仍舊普遍存在。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吳三桂劇照

彼時,階級矛盾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了,所以吳三桂剛剛起兵造反時,對明朝仍不死心的人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地方農民都迅速做出了反應,預備開啟一個新的亂世。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將國號立為了大周,還沒等他坐穩皇帝之位,那年秋天,吳三桂就病死了。

吳三桂去世之後,叛軍無首,形勢陡變,在這生死攸關之際,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繼承了帝位,可是稚嫩的吳世璠怎麼可能會是清軍的對手呢?

康熙立即趁此機會,發動了總攻,徹底平定了三藩之亂。

雖然說吳三桂的造反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了,但是他的戰績確實不容忽視的。

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造反?他早就看穿康熙的野心

康熙劇照

吳三桂謀反的事為漢族人帶來了一個隱性的好處,吳三桂振臂一呼,漢族士大夫揭竿而起的事情,給予了康熙皇帝極大的震撼。

所以平定三藩之後,康熙皇帝便開始重用起了漢族官員,朝廷之前的六部尚書和大學士基本都是滿人,可是三藩之亂髮生後,康熙卻開始積極錄用起了漢族官員,提高了漢族官員的待遇。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他還開了特科博學鴻儒科。

雖說大部分讀書人都不吃康熙的這套,拒絕了應試,但是康熙重用漢官的先例,卻給後世的皇帝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弱化了民族矛盾,維護了清朝統治。

參考資料

三藩之亂康熙責無旁貸

康熙平定三藩及其善後措施 .安徽大別山文化研究院

吳三桂在窮途末路時決定登基稱帝原因 .中國文化傳媒網

還原:吳三桂是怎樣發家起兵的(3) .新浪網

南明痛史:吳三桂叛變與清兵入山海關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12-13]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