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22歲領兵10年統一中國,虎牢關一戰,間接導致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22歲領兵10年統一中國,虎牢關一戰,間接導致玄武門之變

若說唐朝統一天下的功勞是誰?有一多半應該歸於秦王李世民!

有一天,李世民和柴紹(姐夫)、長孫無忌等人趕到黃石寨,和姐姐李秀英匯合,

平陽公主

李秀英此時一身戎裝,腰掛刀劍,英武而不乏嫵媚。

自從李淵反隋以來,女兒李秀英招募兵馬支援父親,有了幾萬人追隨,已有相當的規模,民間稱她李娘子,稱她的軍隊是娘子軍。

姐弟相見分外激動,晚飯後姐姐單獨約見了李世民。

姐姐李秀英像極了母親竇氏,不但長得像,性格也像。小時候,母親經常在她面前嘆息,說秀英如果是個男孩就好了,因為最像她。

姐姐問李世民,你知道為什麼咱們倆感情最好嗎?為什麼在幾個兄弟姐妹中,母親最寵愛你和我嗎?

因為我們倆身上母親的影子更多,母親一直希望我們能替她實現‘匡定家國’的夢想。

母親沒有把你交給奶媽帶,也沒把你送去上私塾,而是親自撫養,親自教你《春秋》《孫子兵法》就是她把希望全都寄託在了你的身上。母親覺得我們兄弟姐妹中,只有你……最……只有……可能……

姐姐有些吞吞吐吐的話,讓李世民先是一怔,接著全明白了。

姐姐看著他的眼睛說,“知道嗎?我也是!我也把希望全都寄託在了你的身上!你是個做大事的人!“

李世民垂下了頭,有些喪氣道:“如若取得天下,父親坐上皇位,太子一定是嫡長子,大郎是長子!自古以來,立儲立長子!”

“可歷朝歷代,坐上皇位的都是長子嗎?”李秀英說完,看著李世民,“不一定吧!”“大郎確實也不錯,可他缺少天子應當有的……唉!怎麼說呢?他……沒有的……你有!”

看著姐姐的表情和無法說出的話,李世民心中明白了。

李世民:22歲領兵10年統一中國,虎牢關一戰,間接導致玄武門之變

一、少年秦王,任用降將,大戰虎牢關,智擒雙王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史稱唐高祖,其實此時的大唐只是一個地方政權,掌控的勢力範圍僅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比許多其他割據勢力都還小。

此時,年僅二十歲的李世民被李淵封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同時加封為秦王,此後李世民就開始了南征北戰。

僅僅用了不到十年,就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在這個過程中,

切有如神助,李世民在一路上如收割機般,將有文韜武略的人全都像“收割”成熟的麥子一樣,收到他帳下。

在李世民身邊的大將很多都是來自於敵營或者半路投靠的,比如秦瓊、程知節、李勣、羅士信、尉遲敬德等。

特別是尉遲敬德這個曾經劉武周身邊的大將,出了名的英勇善戰,在一次大戰中,和他相遇的唐軍很快敗下陣來,李淵對他很是忌憚,但是,李世民非常欣賞尉遲敬德。設計讓秦瓊活捉了他,並且囑咐下屬千萬別傷了他。

公元620年,尉遲敬德投降了李世民,從此忠心耿耿,一心一意的跟隨李世民,直到太宗年間。

度量大、善識人、會用人,這也是李世民成功的重要因素。

尉遲敬德陪著秦王李世民的虎牢關之戰,可稱為戰爭史上的經典。“一戰擒雙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戰爭史上只此一例。

王世充,

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在河南建立鄭國,自封鄭王,

被李世民打得只剩一個洛陽城,無奈下給竇建德傳書請求支援,合作共同抵抗唐軍,希望和唐軍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竇建德

建立

夏國

,自稱

夏王

,雄踞河北,虎視中原。接到王世充的信後

,帶領全軍共計13萬人趕到洛陽附近,以支援王世充。

而此時的李世民連續追擊王世充已經好幾個月了,手下只有3500人。

人數差距之大讓一般人連想也不敢想,不要說打仗。可李世民曾對尉遲敬德說:“我拿弓箭,你執槊相隨,即使有百的萬軍隊也奈何不了我們!

李世民:22歲領兵10年統一中國,虎牢關一戰,間接導致玄武門之變

這是虎牢關之戰前,李世民在準備挑戰竇建德的時候對尉遲敬德說的話。可見李世民對尉遲敬德有多信任。

虎牢關是

洛陽東邊重要的門戶和關隘,

它的兩邊是黃土高坡,只有中間有一條小路可以透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虎牢關讓竇建德掌握,大軍蜂擁而過,洛陽以東將無險可守,唐軍必敗無疑。

一天,李世民領著500騎兵帶領李勣、程知節、秦瓊和尉遲敬德去觀察敵情,李世民讓其他人做好埋伏,和尉遲敬德等4人進入

距離竇建德營寨1000多米的地方觀察,這4個人終於碰上了竇建德的遊騎兵。

李世民也沒有跑,就站在原地極其從容的彎弓、搭箭、射擊,一箭下去,就射死了對方一將,其他人看懵了,再也不敢上前,趕忙讓人回去叫來了五六千騎兵,準備大戰。

李世民卻極為輕蔑的大笑:“你們先走,我自與敬德殿後。”

戰場上便出現了很震驚的一幕。前面李世民和尉遲敬德兩個人往回跑,後面五六千騎兵瘋狂往前追,打算活捉李世民。

追兵快趕上了李世民就拉弓放箭,每射一箭都殺死一人。李世民先後射殺了幾個人,尉遲敬德殺死十幾人,引誘追兵到埋伏圈內,殺死300多人,追兵大敗。

竇建德氣憤不已,第二天帶人衝到虎牢關要再戰李世民。沒想到被生擒,就這樣竇建德、王世充加起來人馬將近15萬人,居然被李世民的3500人打敗。

李世民一舉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兩大集團,統一中國北方,奠定唐朝版圖基礎,因軍功顯赫,李淵封李世民天策上將,此戰也間接導致日後的玄武門之變。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22歲的少年,在一年多的時間裡, 他把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硬生生地變為了現實。

二、太子哥哥聯合弟弟毒殺李世民失敗,引發玄武門事件

李世民:22歲領兵10年統一中國,虎牢關一戰,間接導致玄武門之變

史上的帝王家為了爭奪帝位,發生過不少父子、兄弟相互殘殺的悲劇。這一悲劇在李氏唐朝依舊未能倖免,血濺玄武門,只是一場蘊釀許久終於爆發的兄弟相殘慘劇。

中國帝王傳位的規定是隻傳嫡長子,李淵成為唐高祖後,李淵的嫡長子李建成理所當然地被立為太子。隨著李世民愈來愈多的顯赫戰功,使得沒有多少戰功的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

李建成資質平平,手下也缺少人才;李世民不僅才智過人、驍勇善戰,天下的英雄都欽佩他並主動投效到秦王府中。再加上他立下許多戰功,漸漸成了大哥李建成的心頭刺,讓李建成寢食難安,迫切地想要拔出。

李建成與四弟李元吉關係最為親密,他承諾李元吉一旦自己登上皇位,就封弟弟為“太弟”,也就意味著李建成亡故后皇位傳給李元吉。

李元吉大喜過望,他們兩個合計先下手為強,殺死李世民,以絕後患。

幾天後,太子李建成便以慰勞李世民為由,在自己的府中邀請家族裡的年輕藩王們,共同設宴慶功。席上,太子與齊王元吉一杯又一杯地敬李世民,李世民因為兄弟很久沒在一起把盞談笑,很是高興,不自覺多喝了兩杯,回府的時候走路都搖搖晃晃了。

回到府中後,李世民忽然覺得腹中一陣劇痛,忍不住抱著肚子滾到地下。部下尉遲敬德連忙給他找太醫,並通知了李世民的妻兄長孫無忌和總管房玄齡。李世民在太醫全力的診治下總算轉危為安。

李世民是中毒了,他知道是哥哥他們想要殺了他,此時,高祖已得到訊息,親自從宮中趕來探視,他一看情形,心中也已明白七八分。高祖一邊嘆息一邊勸慰兒子,希望他能原諒建成和元吉,不要和兄弟們反目。李世民答應了。

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並沒有答應,他們兄弟商議兩個策略收拾李世民,李建成利用高祖的兩個嬪妃進讒言說李世民會造反,高祖為避免有人煽動秦王造反,命李世民將府中的謀士全部驅逐。

恰巧在這個時候突厥來犯,太子歷建成就向高祖推薦李元吉出征迎戰,又藉口說領兵將士不足,要調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尉遲恭、秦叔寶等一起出徵,還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馬都劃歸李元吉部下。

太子和齊王向秦王府中散佈訊息說要把府中大將都殺掉。秦王府的將領們一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向秦王勸道:“這都要對我們趕盡殺絕了,我們再也無法忍受了,就起兵吧。”

李世民先到宮中向高祖告發了太子和齊王的陰謀,高祖聽後十分生氣,決定第二天早上詢問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

得到訊息的太子李建成知道事情敗露,和李元吉迅速入宮想逼高祖讓位。他們很放心地由玄武門進入宮中,因為玄武門的守衛是太子自己的人。

此刻,他們不知道的是,李世民親自帶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玄武門的指揮已經投到李世民門下,他們進入後發覺情況不對,急忙撥馬往回跑,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但一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太子建成,同時尉遲敬德也射死了李元吉。

變亂結束後,李世民痛哭著跪見高祖,將事情經過上奏。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高祖經過這一場驚嚇,再加上喪子的悲痛,身體、精神日漸衰弱,兩個月後宣佈退位,由皇太子李世民繼位執政,改年號為貞觀。

血濺玄武門,成了唐太宗一生永遠的痛。

三、唐太宗李世民,不忘功臣的一代聖君

李世民:22歲領兵10年統一中國,虎牢關一戰,間接導致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個陽光明媚的清晨,那玄武門殷紅的血跡,最終成為李世民內心深處永遠無法抹去的顏色,而自那天起,他的心便缺了一塊。

這一天,也註定會成為李唐歷史裡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

公元626年9月,離玄武門之變過去僅有兩個多月的時候,唐高祖李淵禪位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

那一年,李世民27歲

在中國曆代的戰爭中,任何人在具備能力和勢力時,都有可能奪到皇權,比如平民的劉邦、劉秀、劉備、趙匡胤、朱元璋。所以開國皇帝最畏懼的是有長期的戰爭經驗,又掌握軍隊的將軍們。

開國皇帝的辦法,首先是儘可能剝奪功臣們的軍事權力,將他們分封在固定的地方,受當地行政和軍隊監視,並予以豐厚的物質饋贈,以頤養天年,如趙匡胤對待石守信等。

如果功臣的影響力極大,可能無法控制,就找個罪名將他及家族抄斬,以絕後患,比如劉邦對待韓信、彭越。

還有一些開國皇帝擔心自己死後,後任的皇帝無法管控住這些開國功臣,好怕被奪權,為了子孫皇權的穩固,開國皇帝也會對功臣們痛下殺手,比如朱元璋借藍玉案,殺了很多功臣。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開國功臣的命運似乎總是離得死亡很近。

可是,李世民沒有這樣做,成為唐太宗後的第一件事,開始分封功臣。

貞觀十七年(643年),大唐疆域一再拓展,百姓的生活也十分富庶安定,誠服,他接著又說起想將對建國有重大功勳的大臣,畫下來放在凌煙閣,以便流傳到後世。凌煙閣是皇宮內三清殿旁一個清靜的閣樓,太宗命御用畫師閻立本繪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放置在凌煙閣內,他時常前往懷舊。

凌煙閣內的二十四位功臣:

第一個是趙公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

第二個是趙郡王李孝恭。父親是高祖李淵的堂弟

第三個是蔡公杜如晦。經房玄齡推薦給秦王李世民後受到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

第四個是鄭公魏徵。有名的諫臣,終生深受太宗信任。

第五個是梁公房玄齡。原是秦府幕僚,善於謀略。

功臣共計二十四名,沒有一個開國功臣被殺或被冤死。

其中魏徵曾經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唐太宗說貞觀之後輔佐以魏徵第一。

唐太宗不愧被稱為一代聖帝,與前朝的任何一個皇帝最不同的就是,不管你是降將還是草莽,他都不會懷疑你的忠誠,他從不忘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的臣子,堅決不做“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只能與功臣共苦而不能同甘的皇帝。

只有這樣的唐太宗,才成為一代聖君——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