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食者的智慧

在非洲大草原上,食草動物很多,大型的有大象,野牛,河馬,斑馬,角馬,犀牛,牛羚,小的有小羚羊,狒狒,野豬,野兔,鳥類,鼠類,魚類等。各有幾次生存技能保證種群不滅。也有很多獵食者,獅子,鬣狗,野狗,犲狼,花犳,獵犳,鄂魚,蟒蛇,老龜,禿鷲,禿鸛,鷂鷹等,都有高於食草動物幾籌的絕殺技,保證弱肉強食的法則常盛不衰。

獵食者之所以成為獵食者,他們的生存以進攻為主要發展模式,處在食物鏈低端的食草動物和魚類的生存以防禦為主要發展模式。

獵食者往往都具有準確分析獵物情況能力,進而採用相應的狩獵策略。對大象,平常往往是不採取行動,只有在艱難的枯水季對脫離象群的小象採取群體獵殺的方式狩獵。對於野牛群中壯年牛,則採用誘敵離群,合圍撲殺。而哪些老弱病殘,則是兇猛驅趕,隔離獵殺。對於脫離隊伍的牛,則是從容圍攻。對於斑馬,採用突襲飛身上馬,躲開勁蹄和大牙,側掛直咬咽喉。對於角馬,則突襲時伏地馬前,待斑馬利角劃過最低位置抬頭露喉時機直撲抓住馬肩直接鎖喉。

獵食者都善於避其鋒芒,攻其薄弱。有角的獵物,獵食者往往從後從側攻擊。群居獵物,往往獵取其中老弱病傷者。狼狗不狩獵大象,犳子不攻擊野牛,這些都是趨利避害。獅子鎖喉,狼狗掏肛肚,鷹啄眼睛,都是攻其薄弱。

獵食者大多能集體狩獵。最典型的莫過於狼狗,他們是運動戰的行家裡手。野牛也好,角馬也好,只要決定了獵殺,再強大的獵物,行動起來,決不給獵物喘息的機會,團隊輪番上陣,直至獵物筋疲力盡而倒地,蜂湧蠶食。

獵食者意志堅定,獵殺從不心慈手軟。獵食者和獵物之間決沒有中間地帶,沒有和平可言,也沒有惺惺相惜之說。獵殺時獵物的痛楚,哀嗚,絕望,渴求,呼救,呻吟等等情緒,只能喚起它們的快感,而絕不會博得同情。

獵食者具有勇敢精神。他們面對牛角馬蹄,從不畏懼,而是直面冷對,在擦身而過的力角錘蹄危險中尋找戰機,決沒有後退可言。

豬食者狩獵時,精準施策,直搗要害,從不做無為的戰鬥。咬斷脊椎,切斷腳筋,破肚抽腸,折脖鎖喉精準無誤,絕不在痛癢處瞎撓撓。

老牛有了力氣,拿起兩隻角就以為天下無敵了;角馬練就了長跑的速度,配帶了兩隻彎角,就覺得足夠了;羚羊在角上大文章,或彎轉,或直長,或尖利;大象帶上兩把長劍,憑藉高大行走江湖;斑馬練速度,後配雙流星錘,發現不足,又開始練嘴,功夫不差;野豬獠牙大膽不服輸。但他們在戰鬥中往往是逃跑主義者。而狩獵者往往是尖牙利爪套裝齊全,智慧和武裝並優的,在戰鬥中往往是進攻者。

誰是贏家,大自然早就擬好了數量比例,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的戰鬥死無可悲,勝僅為活命,無榮耀可言,是沒有輸贏但不得不進行的較量,也是自然存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