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衛: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作家亦舒說過,1968年到1971年的香港報紙,似乎只關注一個人。這個人叫姜大衛,他幾點起床、愛吃什麼雪糕、一個月剪幾次頭髮,全香港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4歲童星出道,後受武俠電影大師張徹賞識,成為香港第一位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得主。馳騁武林多年,他將古龍筆下的江湖化作一招一式。直至如今,年過古稀的姜大衛褪去年輕時的快意恩仇,穿梭於大熒幕與小螢幕之間。問及感受,他說人不可能永遠當主角。提及武俠,他滔滔不絕。話語裡外,他依然想當一個俠客。

姜大衛: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姜大衛年輕時

“我依然覺得自己是主角”

7月4日,由香港無線電視(TVB)製作的獻禮劇《迴歸光影頌》在翡翠臺與埋堆堆同步播出,其中包括五個單元劇《究竟天有幾高》《母親的乒乓球》《我的驕傲》《神奇的燈泡》《曙光》以及十五集連續劇《迴歸》,五大監製誠意之作,一同回憶香港的改變。第一個單元是由姜大衛主演的《究竟天有幾高》,該單元改編自真人真事,他在劇中飾演航天工程教授,帶領其他研究員克服難關,最終成功研發出精密太空科技器材,助力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升空。

姜大衛: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姜大衛新劇《究竟天有幾高》劇照

劇中涉及不少專業用詞,姜大衛也直言相當考驗功夫。這也讓很多熟悉姜大衛的觀眾感嘆:似乎很久沒看到姜大衛擔綱男主角了。近20年來,姜大衛活躍於TVB,是很多年輕觀眾最眼熟的配角之一。為子女著想慈祥的父親、行走於高樓中的金融大鱷、笑裡藏刀的奸角……如果你一時想不起他的名字,至少他飾演過的角色,會在腦海中走馬燈一般閃過。

姜大衛: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劇照

時間倒退回50年前,20多歲的姜大衛卻一時無倆,在《報仇》《十三太保》《新獨臂刀》等電影中挑大樑,身手敏捷、相貌清俊,氣質卻又冷傲,是當時所有香江少女的夢中情郎。

隨後幾年,在最得意的演員生涯裡,姜大衛卻又急流勇退,開始轉型做導演,關注現實題材和底層社會。90年代初,姜大衛已經有多部執導的作品上映。

從絕對主演到黃金配角,如今的姜大衛談及此,顯得坦然。“人不可能永遠在那個位置。”姜大衛風輕雲淡地對記者脫口而出這句話,宛如一位歷經武林“腥風血雨”的大俠,輕輕把劍收入劍鞘的自如,其中所悟所感如此。多年來,姜大衛看過很多和自己同一時代的演員,從主角走到配角,有的人接受不了,從此就不演戲了。

“我一直有心理準備,沒有什麼心理落差,只要演技不下滑,在這一行就已經很好了。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配角,我依然覺得現在自己是主角。今天有一場戲,哪怕是演一個賣報紙的人,我只要把這個角色演好,我就是這場戲的主角。”姜大衛如是說。

香港電影50年4個字:喜怒哀樂

經過五六十年代的沉澱與積累,香港電影在七十年代迎來了大發展,正式進入影視黃金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姜大衛開始嶄露頭角,先後拍攝了《遊俠兒》《報仇》《十三太保》《新獨臂刀》《叛逆》等經典影視作品,立住了腳跟。

回望姜大衛從影的50年,也正是香港影視從黃金年代走上山巔,而後又受到廣泛衝擊的50年曆程。曾經引領全亞洲影視風潮、絕對的影壇霸主,卻在近年來開始飽受爭議,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常有“炒冷飯”的論調。

一個輝煌的時代過去了,它留下的痕跡讓人懷念。而姜大衛,是那個一路走來的人。

“喜怒哀樂,我想用這四個字,總結過去50年的香港影視業。”

姜大衛最開始是在電影中擔任武師,也即武行,拳打腳踢是基本功,動作戲手到擒來。那段時間,是姜大衛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蓬勃發展,最單純的時候。“我做武行非常開心,大家的娛樂形式也不多,有電影看大家都很快樂。”

在電影野蠻生長的階段,一系列的不規範和行業亂象也逐漸產生,姜大衛總結為一個“亂”字。他從演員轉型做了導演,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對行業的期許變得更高,因而也越發失望。也正是那時,姜大衛決心遠離讓他既“怒”又“哀”的香港影業。最近20年,姜大衛一邊拍電視劇一邊拍電影,心態穩得像一碗茶,越是沉澱越覺得香。“現在拍電視劇能嘗試不同的角色,好人壞人都有,也挺好的。”也正如目前的香港影業,雖然不如以前輝煌了,但是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雖然如此,姜大衛也提到,問題依然存在,製作、資金、市場息息相關,大家對香港電影市場的萎縮也有目共睹。“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唯有大家一起努力。這不是我一個人在想的事,每個香港影視圈內的人都在努力,我們會盡力做好的。”姜大衛說道。

姜大衛: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秦沛、姜大衛、爾冬升三兄弟

“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姜大衛很喜歡武俠,提到最喜歡的電影型別,他依然最熱愛50年前帶他入行的初心,做一個俠客。拍打戲,是姜大衛這輩子最擅長的事。

1968年,張徹拍《金燕子》,遍尋替身,最終找到了一個身手了得,肯“以性命相搏”的替身演員,這就是姜大衛。在師傅張徹的帶領下,姜大衛很快從替身、配角當上了武俠電影的主角,1970年,姜大衛憑藉《報仇》中關小樓一角拿到了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成為那個年代香港當之無愧的武打巨星。張徹評價他“聰明靈活,學什麼一上手就會、就好。”

哪怕到了如今76歲上下,姜大衛對自己的“身手”依然頗有自信。“我曾經的最高的記錄是連續打56招,現在雖然翻滾可能不行了,但是打個10招8招,不成問題。”姜大衛的自信並非虛言,武打武俠曾經是香港影視最紅火的內容。以成龍、甄子丹等武打巨星為代表拍攝的電影,一招一式皆需要演員親自上陣。

“武打動作都是真實的,觀眾才會相信,也才會感覺刺激。”

得益於科技的發展,如今的不少武俠片拍攝方式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姜大衛亦表揚其技術先進,服裝、場景的精緻和細化,但唯獨在一個方面差了點意思,那就是武俠的真實性。

一次,姜大衛接拍某電影中大俠的角色,拍到武打場景時,“只需要站在車子上不動,很多臺機器從不同角度拍過來,再稍微比劃兩下,就行了。”姜大衛坦然道,自己並不反對現在這種加特效式的拍攝方式,只不過從曾經一路走來,姜大衛還是更喜歡刀光劍影、快馬揚鞭,可以和對方過招套招的武打場面。

“我是一個老派的人,拍武俠片、當武打演員,如何騎馬、如何過招、如何走路,都是基本功,我們也需要一些真實的場景。”姜大衛提到,時代是進步的,他尊重也支援當今的方式,但是如果讓他選,他還是想演一個真正的大俠。

時光易摧殘,美人會遲暮,英雄也白頭。但俠客世界中的“江湖寒,刀鋒冷,人斷腸”似乎早已與姜大衛戲裡戲外結合到了一起,他依然是最被人期待的男主角,沒有之一。

姜大衛:我想演的始終是真正的大俠

《新獨臂刀》中的姜大衛

對話姜大衛

封面新聞:您更喜歡飾演好人還是壞人?面對臉譜化的角色,如何加入“姜大衛”的個人特色?

姜大衛:好人其實不易演,壞人很易演。壞人在內心外,表情易幫助演戲。但好人各方面演出來會更難一點。面對臉譜化角色,我有個小秘密。任何角色,其實有很多人都演過。比如一個老人家,無非就是那幾種。我會盡量集中其他演員的演法,然後去改變,儘量不去重複他人的演繹方法。當然我也看過很多前輩的方式,好的地方我就接受和採納。

封面新聞:您和秦沛老師、爾冬升導演的兄弟情也常被外人稱道。平時常聚嗎?家裡也都是演員,大家會聊工作嗎?有沒有考慮三兄弟合作一次?

姜大衛:過年過節就會回家,或者誰的生日啊,都會到家裡過,或者約在外面吃飯,這些時間都要聚在一起。平時就各忙各的不太見面。在家裡不太聊工作,因為我們做演員的都覺得自己演技最好,一聊起來就吵架(笑)。當然也會提在做什麼,不會集中聊拍什麼戲。至於三兄弟拍個戲,沒人看的,我們就不要自我陶醉了。當然如果爾冬升有合適劇本,找我和秦沛出演叔叔伯伯這種配角,也可以。

封面新聞:之前很多人說周杰倫長得像您年輕的時候,您也客串過他拍的電影,您自己覺得你們像不像呢?最近周杰倫剛發了新專輯,您有聽他新歌嗎?

姜大衛:自己感覺不太像,有時候看海報照片,有一點點像。有時我兒子的照片倒很像他。專輯我還沒聽,但我有關注他發專輯,他真的是天才。

封面新聞:有沒有一些話想對現在的年輕演員說?

姜大衛:一個字,愛。如果真的想在這一行立足和發展,愛,很要緊。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愛這一行,如果混的話混不了多久。要有愛的話,永遠是主角。

文/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