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杭州花港觀魚公園,地處蘇堤南段西側,三面臨水,一面倚山,與雷峰塔、淨慈寺隔蘇堤相望,而牡丹園又是花港觀魚公園這個季節裡的精華所在。只見那栽種數百株色澤鮮豔,奇香異常的名貴牡丹

。還配置山石和蒼松、翠柏、芍藥、紅楓、紫薇、海棠、杜鵑、梅樹等花木 ,高低錯落,疏密得體。走到牡丹亭停一停,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遊人賞花徜徉其間,個個飄然如仙。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花港公園內,按照牡丹的特性築起一個個花臺。牡丹能層層疊疊開放,富貴重重,是要根基的。牡丹的根系必須伸得很長很長,上面的花才能開得很大很大。高高的花臺,一方面可以保持土層的乾燥,另一方面也讓牡丹長長的根系得以伸展。花臺是臺階式的,不規則的迂迴,級級抬高,環拱著一個制高點。制高點上,一座重簷八角攢尖頂式樣的牡丹亭立在上面。它在整個花港公園非常醒目,那

“牡丹亭”匾額是著名文學家茅盾所題,著名書法家諸樂山書為之書寫了亭聯,取自

白居易《牡丹芳》中名句:

“曉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牡丹在我國號稱

“花王”。杭州種植牡丹於唐朝中葉。唐長慶年間

公元

821-824

,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一枝攜回寺裡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有詩為證,唐朝詩人張祜專門寫了《杭州開元寺牡丹》:“濃豔初開小藥欄,人人惆悵出長安。風流郤是錢塘寺,不踏紅塵見牡丹。”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到了宋朝,

1072

年五月,杭州城迎來了新一任太守——世稱“古靈先生”的陳襄。他反對王安石變法,曾五次上疏,論“青苗法”之害,請罷免王安石、呂惠卿,也因此為王安石所忌而外放。巧合的是,比他早半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屢受陷害和排擠,蘇軾自求離京外任。宋神宗幾經考量,親筆作出御批,讓蘇軾做杭州通判,也就是做陳襄的副手。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陳襄與王安石同年中進士,長王安石

4

歲,而蘇軾比陳襄小

19

歲,陳襄在杭兩年多里,將公務一切從簡,公務之餘經常請蘇軾賞花、出遊、宴飲等,倆人成了忘年交。蘇軾著名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是他們唱和的產物。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陳襄和蘇軾都愛牡丹,陳襄有詩《春晚賞牡丹奉呈席上諸君》:

“逍遙為吏厭衣冠,花謝還來賞牡丹。顏色只留春別後,精神寧似日前看。雨餘花萼啻殘粉,風靜奇香噴寶檀。只恐明年開更好,不知誰與立欄杆?”蘇東坡就吟道:“仙衣不用剪刀裁,國色初酣卯酒來。太守問花花有語:為君零落為君開。”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古往今來,為花王牡丹寫詩的文人雅士不知有多少,譬如寫《紅牡丹》有王維的詩:

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寫《白牡丹》的有唐朝詩人韋莊:“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還有皮日休的《牡丹》: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花港公園牡丹亭,觀賞“花王”思古今

於是乎,只要晚春來到蘇堤,走進花港觀魚公園,建議走向牡丹亭,在牡丹花前停一停,賞賞花,思思古今,都是很愜意的事。#非凡杭州#

#

暖春生活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