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環保:高質量“垂改”帶來可喜變化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張劍雯

山西環保:高質量“垂改”帶來可喜變化

今年,曲沃縣樂昌鎮西南街的300多戶居民過了個暖和的春節。村民們表示:“我們的供暖問題得到了解決,大家都誇西南街村和樂昌鎮的幹部為民辦了件大好事。”

“這裡曾經因為土地糾紛一直未建成換熱站,幾百戶居民都是自己採暖。”樂昌鎮主任科員李嘯說,“後來在鎮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的組織下,鎮幹部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終於在供暖季到來之前順利完成換熱站建設任務,讓百姓家裡通上了暖氣。”

和西南街村一樣,曲沃縣豐惠新村的村民們也同樣享受到了集中供熱帶來的溫暖。村民開心地說:“過去,一到冬天就發愁,現在坐在家裡暖和、舒適又環保,這都是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帶來的福音。”

百姓口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是我省環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簡稱“垂改”)後的紅利。

據統計,我省在“垂改”過程中設立各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1522個,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透過實行“周排程、月彙總、季通報”工作機制,大力推廣試點市經驗做法,及時解決基層改革中的困難,透過深化“垂改”推進監管體制順暢“換擋”。

業內人士表示,環保“垂改”就是要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生態環境主體責任、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的主要責任,尤其要透過條上的“垂改”來倒逼地方政府履責,制度化、機制化、長效化地推動、落實發展和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作為環保部門的“眼”,環境監測資料直接影響到環保工作的開展。我省各市、縣環境監測機構成立後,一直都是隸屬於同級環保部門,受同級黨委、政府指揮排程,監測資料主要是服務於當地,環境監測隊伍也是屬地管理。

我省在“垂改”中將監測與機構改革同步,建立14個跨縣(市、區)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有效改善了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對環境監測資料的人為干擾,使其更加真實準確。

一線的生態環境監測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自從環保系統垂直管理後,環境監測受到的干預減少了,監測人員“站得住頂不住,頂得住站不住”的老大難問題逐步減少,強化了環境監測的獨立性、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我省還成立4個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組建副廳級生態環境監測和應急保障中心,省廳黨組對各市黨組開展政治巡察,加強對下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時至今日,透過改體制、調機構、劃人員、抓規範,我省已初步構建了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分明、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管新體制,探索建立了符合省情實際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

下一步,我省將堅決對標對錶生態環境部工作要求,充分借鑑兄弟省份的先進做法,聚焦靶向發力,紮實做深改革“後半篇文章”。

有環保業內人士說,“垂改”著力破除體制機制制約、地方保護主義和人為干擾弊端、監管盲區盲點,建立起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環境保護管理新體制,有力促進了環境質量改善。

2021年,我省各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省PM2。5年均濃度首次進入“30+”,達到38。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創“十三五”以來最大改善幅度。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首次進入“4+”,達到4。60,同比下降11。5%。我省透過高質量“垂改”有力推動了高水平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