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開講150場,受益學生超10萬!這堂課,值得爸媽聽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鄭琪

6月6日中午11點50分,浙二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匆匆吃幾口飯,快速穿過中心一樓大廳,一頭鑽進車裡。他下午還約了患兒複查,中午不能小憩,得抓緊趕往7公里之外的杭州江心島小學。

平時一號難求的眼視光專家,在6月6日全國愛眼日的中午,專門為341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準備了一堂“愛眼公開課”。

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科學防控近視,關愛孩子眼健康”,這是國家連續三年聚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對於倪海龍帶領的總計50多人的眼視光團隊來說,向全社會傳遞更多的眼健康及近視防控知識,已是他們15年來堅持公益科普的工作常態。據悉,受益學生已逾10萬。

愛眼日的一條熱搜

讓眼科醫生很焦慮

倪叔叔帶著一臉微笑“亮相”,不戴眼鏡,而講臺下,平均十個小朋友,就有一個鼻子上掛著一副鏡框,有的甚至才7歲,近視就已達150度。

最新資料統計,我國近視人數已經超過4。5億,近視發病呈現年齡早、進展快、程度深的趨勢,其中,小學生近視發病率約為30%,大學生約為90%。

這組資料,在愛眼日被刷上熱搜,面對“中國青少年近視率世界第一”的訊息,全國上下流露出作為“近視王國”成員的焦慮。

作為眼科醫生,倪海龍更擔心的是,

如果6~10歲的孩子發生近視,那麼他們成年後,很可能就是高度近視者(近視度數超過600度)。隨之一生將伴隨著患上諸如視網膜裂孔、脫離、黃斑出血、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重疾的高風險。

15年開講150場,受益學生超10萬!這堂課,值得爸媽聽

昨天中午,浙二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為杭州江心島小學341位學生進行公益講座。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他像個操心的家長,全程站立,充滿激情而又生動地對著臺下的小孩子講解,近視的預防要從2至3歲時開始,做定期屈光檢查,建立視覺健康檔案,平時多去戶外,最好在每堂課間離開教室,到走廊或操場走走,爭取每天有戶外活動或體育課。

“儘量避免太長時間太近距離的不良用眼習慣。閱讀書寫距離至少要一尺,每閱讀書寫20~30分鐘,應該中斷下,起來走走及眺望遠方。”

他算了一筆賬

防近工程從醫院延伸到校園

到學校講座之前,倪海龍剛剛送走幾個特地給方便約來複查的病人。

錢報記者看到,有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8歲,近視已達200度,按照每年增加100度的速度,等到成年,近視得有上千度。媽媽不讓他玩手機、平板,但他和現在大多數孩子存在同一個問題——閱讀時眼睛離書過近。

小孩子心不在焉,直到倪叔叔說話,他才集中了注意力。顯然對孩子而言,比起家長填鴨式的教導,醫生系統的科普會有十倍的效果。然而,從觀察孩子、與家長交流,再到找準孩子近視原因,直至最後檢查,整個過程至少需要10分鐘,為了“保質”倪海龍不得不長期控制門診掛號量,半天門診最多看30個號子。同時,他利用週三相對靈活的時間專為一些疑難屈光問題及近視進展快的孩子加設門診。

他算過一筆賬:我一週看3個半天門診,一年最多看5000~6000個左右病人,若當30多年醫生,也只能接診近二十萬孩子,而且很多都已近視。“近視防控的工作能不能做在前面?醫生不應被框在醫院,而應該走向社會、學校,透過各種渠道傳遞眼健康及近視防控的知識,輻射更多的人。這比坐門診看數量有限而卻已有近視的小患者來得有意義。”

32小時往返杭州、大理

只為公益

從事眼視光工作超過20年,認真、細緻是倪海龍的標籤,做公益科普,他也是個“拼命三郎”,15年足跡踏遍全國各地,開展了150多場講座,惠及十萬名青少年。

僅過去的兩個月時間,他帶著團隊前往省內外十個學校或單位進行講座,場場人數達三四百人。仙居沒高鐵,就開車去,來回7個小時,當天往返。衢州一所學校提出,希望在晚上做講座,讓家長參與進來,倪海龍很支援,他和同事毫無怨言地犧牲休息時間。

4月24日,他受雲南大理護理職業學院邀請,向300多位眼視光專業的學生和當地家長分享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方面的知識。

杭州距離大理2000多公里,沒有直達飛機,需在昆明轉機。4月23日下午5點半,倪海龍結束門診,從浙二眼科中心出發趕飛機,等到了昆明,已是深夜十點,已無前往大理的飛機,為了不耽誤第二天9點半的講座,他趕到火車站買了凌晨班次的火車。

早晨8點半到達大理火車站後,直接坐車半小時趕去,他如約參加雲南大理護理職業學院的講座,當地學生特意穿上少數民族的衣服,對這位公益“熱心人”表示歡迎和感謝。

在下午4點半結束兩場講座,倪海龍買了當天晚上6點的飛機回杭州。在32個小時內往返杭州、大理,只為公益,當他到達蕭山機場,已是半夜,再過幾個小時,又是醫院一天的日常工作。

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

女兒基本不近視

對於爸爸的工作,女兒有時並不理解,她曾在日記裡寫道,父母都是醫生,每天早出晚歸。近幾年,父親更因為開會和公益講座很多,經常到處飛,所以我和父親相處,缺少的是時間。

對此,倪海龍有些愧疚,這麼多年,他僅僅參加過一次學校“家庭開放日”的活動。

倪海龍的微信頭像,一直是他和女兒的照片,父女倆十年前在麗江古城的一張合影。在校園公益講座的課件中,也有這張照片,但他說的是另一個故事。

如今研究發現,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時間越來越少,這是造成目前近視高發的主要原因。但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孩子每天能有2個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嗎?

倪海龍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並以女兒為例——現在很多家長開車送孩子上下學,但我的女兒用腳踏車接送,這也相當於在戶外活動,來回有1個小時。她回到家,我們不要求馬上做作業,而是鼓勵她先到戶外玩一個小時。每年寒暑假、小長假,她都會去旅遊,多接觸大自然,而不是“宅”在家裡。

這個方法,很有效果,直到高一,小姑娘才有50度的近視。

不過,從女兒六年級起,倪海龍再也沒時間陪她旅遊。因為女兒的寒暑假,也是他最忙的時候——寒暑假,浙二眼科中心迎來日均最高3000人次的門診高峰,排隊堪比“春運”。

創作漫畫版《護眼寶典》

聯手錢報推進愛眼公開課

今年的全國愛眼日,全國各地很多的眼科醫生或老師,送給了孩子一個特別的禮物——今年1月,由倪海龍和國內兩位專家共同創作出版的《孩子的護眼寶典》,這是一本以漫畫形式來講解眼保健知識的圖書。

“文字非常少,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增加孩子的用眼負擔,而是讓他們一看就喜歡、一讀就能懂、跟著就能做”。

這本書出版之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喜歡,短短5個多月,已連續加印4次,出版7萬多冊,被孩子們互相傳閱分享,直接或間接影響已達百萬人。

許多孩子在看書的同時,自覺糾正自己的坐姿、握筆姿勢、看書距離等,主動要求家長們多陪伴多去戶外活動。一些學校老師們反饋說,這本書比我們每天念十遍都管用。

倪海龍不拿出版社的稿費,而是將這部分收益置換成書籍,贈送給孩子。5月9日,深圳文博會橫崗分會場上,他與國內熱心公益事業的友好人士將《孩子的護眼寶典》贈給橫崗鎮教育部門,數量達5000冊,覆蓋到全鎮每個學校、每個班級的孩子。

“明天,我及團隊主辦、雲集500餘位國內外知名眼科專家參會的西湖論壇,將在杭州舉行。我們將與錢江晚報一起,進一步推進愛眼公開課,形成全社會護眼的共識。

”倪海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