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了,祭拜灶神也有講究,那麼多神靈,為啥要選灶神祭拜

小年到了,離新年也越來越近了,在農村也會在年前這兩次集市多采購一些年貨,過年的氛圍也從這一天開始變得越來越濃了。

小年這天南方和北方不在同一天,但是有一個活動比較統一,就是會在小年這天祭灶。所謂祭灶就是祭拜灶王爺,傳說會在小年這天回到天庭述職,把人間的善惡彙報給天庭,作為獎罰人間的基礎。

小年到了,祭拜灶神也有講究,那麼多神靈,為啥要選灶神祭拜

這事後來被人間知道了,就想做點什麼,讓灶王爺上天庭後多說些好話,祈望明年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這天會做一些豐盛的食物和烈酒供灶王爺享用,爭取留點好印象給灶王爺。

祭灶這個習俗已經流傳很久了,是源於先秦時候的臘祭,而臘祭的第二天就是新年。中國古代對新年這天有很多種,和現在我們過的除夕也不是同一天。比如,古人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就是說,古代有把冬至這天當作新年的時候;還有“正月旦,王者歲首”,的說法,意思是說正月初一這天就是新年;還有“立春日,四時之始也”的說法,意思是說立春這天就是新年;還有一種沿用比較久,從先秦一直到漢朝,就是“臘明日”的說法。

臘祭在古代是全民參與的活動,大家要聚在一起娛樂吃飯,你看自古節日都是吃吃喝喝。臘祭的第二天就是新年了,也叫“初歲”。

小年到了,祭拜灶神也有講究,那麼多神靈,為啥要選灶神祭拜

那麼多神靈,老百姓為什麼只祭灶神呢?

在古代要祭先祖和住宅內外的5個神靈,這5種神靈包括門神、戶神、灶神、中霤神、井神或者行神。但是,在古代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同祭拜這5種神靈的,是有要求的。

我們翻看古書《禮記祭法》裡就有相關記載,文中說,諸侯可以祭5個神靈,天子能在5個神靈的基礎上增加2個神靈,也就是可以祭7個神靈,大夫可以祭3個神靈,士可以祭2個神靈,而庶人只能祭1個神靈。看到沒,在古代老百姓只能祭1神靈,即使這一個神靈也是有要求的,不能你選這個,他選那個。

在古代有“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的要求,意思是說在古代民間老百姓只能立戶神或者立灶神來祭祀,不能立其它神靈。後來,在民間普遍立灶神,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祭拜灶神的習俗。古人隨著時間和朝代的改變,後來又把祭祖和祭灶分開了,把祭祖改在除夕,而把祭灶改在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

小年到底是哪天?

其實,這個不是很難判斷的,我們從一些古書上是能夠看出來的。比如,像宋代著作《夢梁錄》裡有說:“二十四日不以貧富,皆備蔬食餳豆祀灶。此日,市間及街坊叫賣五色米食、花果、膠牙餳、箕豆,叫聲鼎沸。”這裡的祭祀留在臘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說這天是小年。另外,我們從《風物誌書》中也能看到,“臘月二十四日夜,祭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祭之。”,也是說臘月二十四日是祭拜灶神的時間,也就是小年。

到了清朝中後期,一些帝王之家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舉行祭天大典。在古代祭祀全民參與的活動,如果這天舉行完祭天大典,第二天又要舉行祭灶活動就顯得時間太緊了,又很麻煩。所以,就把這兩個活動弄在一天了,就有了北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習俗。在乾隆寫得《日下舊聞考》中也有記載,“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戶,則用二十四日”。是說,北方臘月二十三祭灶,南方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所以,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都是正宗的,因為都有“官方”加持,不是老百姓定的。

祭灶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老人總結的,“1忌3不忘”!

1忌說的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說,中秋拜月神的時候,只能家中女子拜祭,因為月神是女的,男女有別,男的不能拜祭。而灶神是“一家之主”,只能是男子來拜祭,多少有些封建迷信的,不能解讀太多,沒意義,只不過是一種祈望罷了!

3不忘指得是,不能忘記給灶王爺供奉酒水;不要忘記給灶王爺的嘴上抹融化的糖瓜;不要忘記將灶王爺的神像焚化。意思都讓灶王爺能夠多說點好話,祈福明天風調雨順,莊稼能有好收成。

在民間還有在灶王爺回來這天做飯、做菜下鍋之前用冷布遮住的習俗。因為,在古代民間生活溫飽都很難解決,就過年的時候能夠吃點肉。這要是被灶王爺回來看到,就會誤認為這家人很富有,天庭就不會降更多的福氣給這家人,來年還會很窮。還有一個說法是,不能讓灶王爺先看到貢品,怕不豐盛,在惹惱到灶王爺。

小年到了,祭拜灶神也有講究,那麼多神靈,為啥要選灶神祭拜

這些老習俗,對於我們現代人來看,已經不會太在意了。但是,有了這些老習俗才更有年味,而不只是吃吃喝喝,您說呢?

全文完,都看到這了,就點個贊吧!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