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到底是怎麼回事?

王猛去世,失去約束的苻堅盲目自信,堅持發動滅晉大戰。發動百萬大軍妄圖一口吞下江南,可淝水之戰戲劇性的結局,讓他功虧一簣,國運也開始急轉直下。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前秦統一了北方,又佔據了長江上游地區,眼看著就要統一全國了,可王猛卻病逝了,彌留之際他對苻堅囑咐了這樣一番話:

他說晉朝雖然偏安東南,但卻是華夏正統,而且現在上下團結,政局穩定,我死之後,你千萬不要圖謀征伐東晉;而咱們內部隱患很多,投降過來的西羌、鮮卑部族始終跟咱們不是一條心,早晚要成為禍患,應該逐漸地剷除他們。

有人說王猛畢竟是漢人,他不希望東晉的漢人政權被滅,所以才這麼說。但要知道,靠武力征服一片領土可能挺容易,但要消化掉吞併的土地穩固自己統治卻需要很長時間,要做諸多方面艱苦的工作才行。

前秦擴張的腳步太快了,而苻堅又是個過於寬厚的人。他很少殺人,連對反叛的人都是能不殺儘量不殺,對投降過來的敵人都是推心置腹胸懷坦蕩。他允許投降的羌族姚萇(cháng)統率舊部;對滅亡的前燕君臣委任官職,尤其對慕容垂,更是欣賞加信任,放心地讓他統領部隊;對其他被俘或投降的敵人也都這樣。

苻堅是個好人,他不但沒有害人之心,連防人之心都沒有,王猛臨終擔心的隱患就是這個。這些被征服的領土和被打服了的敵人,都是迫於前秦的武力才被吞併或投降的。要知道迫於武力不得不屈從於你和心甘情願地追隨你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王猛臨終的囑託,也未必就是他漢人身份的私心。

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到底是怎麼回事?

歷史沒有假設,也不能重來,苻堅後來要真統一了天下當然沒人再提王猛的這番話,可誰讓後來他失敗了呢,誰又能想到看起來超級強大的前秦就因為一場淝水之戰的失敗,竟然就支離破碎最終滅國了呢。這應該不能說只是王猛個人的預見,歷史應該自有它的規律可循。

王猛去世了,苻堅儘管悲痛,但他看著自己強大的帝國,漸漸流露出志得意滿的樣子,生活也開始逐漸變得奢侈了,前秦政治上也不像以前那樣清明瞭,地方官員欺上瞞下矇騙朝廷的事也時有發生。

苻堅還有一個失策的地方,就是他把氐族的宗親都分派出去駐守各地,為的是加強全國的統治,很多人認為這項措施事實上削弱了前秦的國力,是前秦倏忽間崩潰的主要原因。其實這樣做本身可能沒什麼不妥,只是他對鮮卑、羌族這些部族太疏於防範了。

或許苻堅的失敗只是因為沒有了王猛,一個人真正的價值可能在沒有他的時候才能更清晰地體現出來。

王猛說得沒錯,東晉這時候大概是歷史上最團結的時期了,桓溫死後,東晉朝廷是謝安和王彪掌權,他們都是聲望能力俱佳的賢德名臣。

陳郡謝氏發跡比較晚,幾經沉浮,到謝安的時候才發展成為東晉的名門望族。唐代詩人劉禹錫有首詩《烏衣巷》寫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裡面提到的“王謝”就是指王導為首的琅琊王氏和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他們是東晉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名門望族,家族勢力都可以左右國家的命脈。他們的家先後都住在建康(就是南京)朱雀橋邊烏衣巷一帶。

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到底是怎麼回事?

謝安少年成名,曾得到過桓彝和王導的交口稱讚,但他根本不想當官,就隱居在東山,縱情山水。可代表家族走入仕途的弟弟謝萬,統領部隊參加北伐狼狽逃回,被廢為庶人。東晉也因為北伐失敗,處於危難之中。面對這種情況,強烈的家國責任感讓已經40多歲的謝安,走出東山,進入了官場。

他從當一個小參謀開始逐步升遷,靠著過人的政務處理能力和沉著冷靜的個性,聯合琅琊王氏對抗野心勃勃的桓溫,擁立孝武帝司馬曜即位,熬死桓溫後,當上了東晉的丞相,因此留下了那個成語“東山再起”。

他統治時期的東晉平穩安定,民間流傳“關中丞相唯王猛,江南萬民望謝安”的說法。

公元378年,苻堅決定兼併東晉,一統天下。

雙方先在襄陽艱苦地打了將近一年,前秦才攻破襄陽,生擒守將朱序。寬厚的苻堅不但沒殺他,還任命他為尚書加以重用。

公元383年,苻堅不顧群臣的反對,下詔大舉進攻東晉。他自信滿滿地說我要組織起百萬軍隊,長江就根本算不上天險了,我的部隊把馬鞭子投到江裡,就能讓長江斷流。這就是那句成語“投鞭斷流”。他居然還在大戰前就已經擬定好了打完仗之後給東晉皇帝和大臣們都封什麼官兒,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

當然,支援他全面南征的也有,就是別有用心的前燕吳王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他弟弟苻融再三提醒他想想支援他的這些都是什麼人,他根本聽不進去。

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到底是怎麼回事?

苻堅真地徵調了近百萬的軍隊,不過他的戰線拉得很開,分別從四川、荊州和淮南三個方向進攻。

這麼龐大的部隊很難統一集結,行動一致更是談不上,到達前線的實際上只有苻融的前鋒部隊,大概25萬人,跟東晉的部隊隔著淝水對陣。淝水是淮河的一條支流,在安徽壽縣的東南。

對面是謝安的侄子謝玄,他手裡只有8萬士兵。

這場關係到雙方命運的大戰,過程極富戲劇性。苻堅派之前俘獲的將領朱序去勸降晉軍,但朱序根本沒打算給他辦事,趁機把前秦部隊的實際情況告訴了謝玄,還建議不要等前秦大軍集結完畢,要快速擊敗他們的前鋒部隊。

謝玄派人給苻堅傳話,讓他把陣型撤後一些,等晉軍渡河過來好決戰。苻堅一來輕敵,二來想等晉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消滅他們,就下令部隊後撤。

這一下可壞了,部隊剛一動,朱序在後面故意大喊:秦軍敗了!二十多萬的隊伍太龐大了,後面根本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聽到喊聲頓時驚慌失措,轉身就逃。前面的部隊看到後也爭先恐後地逃命,結果部隊徹底亂套了,瞬間崩潰。

東晉的部隊殺過河來,一路追殺了幾十裡才收兵回來。

淝水之戰不是一場簡單的失敗,而是一場涉及到國運的戰爭,讓苻堅沒有想到的是,本來損失並不算大的一場敗仗,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了連鎖反應,讓他苦心建立的前秦帝國,竟然就此滑向了滅亡的泥潭。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