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隨著公安機關對於酒後駕駛車輛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認為自己酒量不錯,或者認為自己喝的不多,在喝酒之後心存僥倖心理駕車,結果被交警發現受到了法律嚴厲的制裁。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喝酒以後要隔多長時間開車,才不會被查出酒駕呢?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我們交通法規定,當車輛駕駛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處在20-80mg/ml之間的駕駛行為屬於酒架,而等於或者大於80mg/ml的則屬於醉駕。對於駕駛非營運車輛的酒駕行為,初次發現會被處於駕駛證扣留6個月、罰款1000-2000的處罰,再次發現的還要被拘留10日、吊銷駕駛證;如果測定屬於醉駕,那麼不但要吊銷駕駛證,而且還會追究刑事責任,5個內不能再次申請駕駛證。對於營運車輛的酒駕和醉駕行為,處罰會更加嚴厲。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大家知道,酒類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酒精),當體內攝入乙醇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大量地被胃黏膜所吸收,從而進入人體的血液中,透過血液迴圈進入大腦的血管。乙醇具有一定的抑制神經效果,同時人體肝臟中乙醇會逐漸與乙醇脫氫酶反應,使乙醇分解為乙醛,乙醛對血管具有較強的擴張作用,從而使血液流動速度加快,綜合作用之下人的大腦中樞神經活動就會受阻,出現頭暈、頭痛、心跳加速、反應遲鈍等現象。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對酒精的吸收和代謝情況是不同的。從酒精的代謝過程來看,先是在消化道中被吸收進入血液,在肝臟中透過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繼而再透過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最後透過三羧酸迴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在此過程中,能夠影響人體對酒精代謝的兩大“利器”就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人的酒量大小,其實是和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所決定的。其中體內乙醇脫氫酶含量低、乙醛脫氫酶含量高的人,酒精分解速度較慢,但是能使身體造成更大危害的乙醛在體內的生成速度慢、分解速度快,從體表、尿液和呼吸中直接揮發、排出的酒精佔比較高,因此酒量最高。相反,如果體內乙醇脫氫酶含量高,而乙醛脫氫酶含量低的人,則酒精轉化為乙醛的速率很快,不過乙醛的分解速度慢,對人體傷害很大,很容易喝醉。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從以上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來看,酒量大的人並不代表體內的酒精消耗速度快,而是更多的酒精沒有快速轉化為乙醛,所以體內的酒精,與較酒量小的人相比,不但濃度要高,而且保持的時間更長。對於體內酒精的測試來說,酒量好反而成為容易超標的因素,這一點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至於喝酒之後多長時間能開車的問題,也是因人而異的,只要頭腦清醒,體內酒精含量低於20mg/ml理論上就是可行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分解速度直接關係到這個時間的長短,也是因人而異。從平均值來看,人體對酒精的代謝分解速度一般為10克每小時左右,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在飲用一瓶酒精度在5度左右的啤酒時,在體內需要2。5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如果我們飲用半斤50度的白酒,那麼則需要12。5個小時才能全部分解。

喝完酒後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再次駕車?酒精在體內的分解有何規律?

當然以上只是理論上的數值,具體情況還要結合個人身體素質確定。很多人在頭天晚上喝了很多酒,睡了一覺到第二天早晨,其實體內的酒精還沒有完全分解,這個時候如果用酒精檢測儀仍會發現超過標準,這個時候上路其實是很危險的。所以,在大家嚴格遵守“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準則之外,還要給酒精分解足夠的時間,特別是頭天晚上喝到很晚或者喝得很多,第二天早晨最好不要再駕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