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病,叫海燕綜合症

有一種病,叫海燕綜合症

今天從網上學到了一個新詞:海燕綜合症。高爾基那個海燕,也是趙本山那個海燕。

名詞解釋:

不知道為何,近段時間,我好像患上了一種毛病,這種毛病的名稱很長,叫“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綜合症”,簡稱海燕綜合症。

具體症狀就是:天天盼著重磅訊息出來,一天沒有看到重磅訊息,我就四肢無力、無精打采、茶飯不思。

海燕

綜合症

似乎頗能描述當前人們內心的一種情緒。只不過有人症狀重些,有人症狀輕些。

五四那天莫言向青年發聲“不被大風颳跑”。海燕綜合症的流行卻說明,有些人渴望被風颳跑,嫌現在的風還不夠大。看起來南轅北轍,其實反映的是同一種心境。

沒有人真正渴望暴風雨,但是不管你渴望還是不渴望,暴風雨都會來,沒完沒了。

莫言講的故事是: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去荒草甸子裡割草,大風襲來。爺爺淡淡地說,“使勁拉車吧,孩子。”草全被刮到天上去。“我”也被颳倒在地。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的像一張弓,和大風對抗,車子未能前進,但也沒有後退半步。

這個故事很動人也很應景,尤其是那句“沒有前進,但是也沒有倒退”。大風來時,不躲避也不後退,已經是極難得的勝利了。

得了“海燕綜合症”的人,並不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這個網路流行語反映的可不是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更接近於電影《瘋狂的外星人》製造的梗“毀滅吧,趕緊的,累了”。

但是人們“天天盼著重磅訊息”,也並不是對這個世界充滿敵意,他們絕不是《三體》裡邊葉文潔率領的人類叛軍。等到大風真的來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成為莫言爺爺那樣保衛車子的人。

有時候,平時吊兒郎當的人到關鍵時刻反而會衝鋒在前,而平時大義凜然的,可能第一個尿褲子。

人們只是不知道拿暴風雨怎麼辦,做不了高爾基的海燕,就做一下趙本山小品裡的海燕,過過嘴癮。

不斷增長的無力感、疲憊感,現在還沒有造成什麼實際惡果,但我們卻不能大意。我們要抓住一些有意思又有重量的東西,來抵禦我們對重磅訊息、惡劣事件的莫名渴望。

我要鄭重地推薦一本書《經濟人的末日》,作者是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丘吉爾曾經給這本書寫過書評,稱它是“唯一一本瞭解並解釋兩次大戰間世界形勢的書”。後來,丘吉爾下令,要每位英國軍官都放一本《經濟人的末日》在揹包裡。

德魯克在解釋法西斯因何得勢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非常反常識的觀察:

在希特勒掌權前的德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幾乎無人相信納粹的承諾,就連最狂熱的納粹分子都對納粹信條漠不關心;非納粹黨的人士公然嘲笑。但群眾卻紛紛投入納粹的懷抱。

沒人相信納粹信條,為什麼納粹卻能夠征服德國,征服歐洲?答案是,舊秩序崩潰了,新秩序卻遙不可及,人們陷入了絕望之中。

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經歷了傳統政黨政治的崩潰和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人們的財富被洗劫一空,對傳統精英的信任完全喪失。茨威格曾經寫道:“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像1919年至1923年之間的通貨膨脹那般,將德國中產階級調教得願意接受希特勒。”

絕望中的人,隨時準備相信任何東西,不管那東西有多荒謬,甚至“我信,正因為荒謬”。德魯克總結說:

群眾投向法西斯主義的懷抱,正是因為它矛盾且不可能。因為如果你被困在過去的洪流,無法回溯來路,前方又是一堵顯然爬不過去的白牆,你只能期待魔法或奇蹟來救你。

信仰的真空,群眾的絕望,為惡魔準備好了舞臺。

記住,你要抓住一些有意思又有重量的東西。你無法只靠個人意志力來抵抗暴風雨的侵襲,或者惡魔的蠱惑。

不要太執迷於尋找出路和解藥,偽先知比真先知更氾濫,講話也更動聽。

你要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紮下根,你要保有沉思的習慣,你要相信時間是最好的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