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流動人口中有近20%來自安徽,其中很多人來自蚌埠

寧波流動人口中有近20%來自安徽,其中很多人來自蚌埠

2009年高考後,在寧波讀書的一個學姐推薦我去那裡讀大學,她說寧波靠近大海,經濟發達,氣候宜人,教學資源優質,是讀書和就業的好去處。懵懂的我在高考志願上選擇了寧波的高校,從此和寧波結下了特殊的緣分。

第一次去寧波是爸媽開車送我去的,一路輾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了整整一天才到,寧波於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離家好遠”。那時蚌埠和寧波間還未通動車,最便捷的公共交通就是綠皮火車,而且需要將近12個小時才能到,運氣好點可以買到臥鋪票,但是一般情況下只能買到坐票甚至站票。直到大四那年,蚌埠和寧波間才通了動車,單程也需要7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由於交通不便,大學期間我很少回蚌埠。

雖然在寧波待了4年,但我屬實算不上一個“寧波通”。由於忙於學業,大學期間我的生活圈特別小,活動範圍基本是在學校周邊。我所就讀的學校位於寧波鄞州區的高教園區,園區裡的高校之間沒有圍牆,只以水系、綠化和道路相隔,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大學城。天氣好的時候,我會跟同學騎腳踏車在高教園區轉悠。沿著學府路騎行,一路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處處是風景,可以隨處停下,躺在草坪上聽音樂曬太陽、放風箏,好不愜意。

偶爾週末的時候我也會和同學一起去寧波“城裡”玩,最常去的就是鄞州區萬達廣場和海曙區的天一廣場。鄞州萬達廣場離我們學校很近,坐公交就能直達,對當時的我來說,萬達廣場就是“高階”的代名詞,當時的蚌埠,還沒有這種集休閒娛樂購物於一體的綜合大型商業中心。那裡有來自各地的美食,還有各種時髦的服裝店鋪,是我和同學常去購物的地方。往市中心去的繁華商圈就是天一廣場了,那裡店鋪、餐廳雲集,我還記得,廣場中心的音樂噴泉也是一大亮點。我很喜歡寧波的外灘,從天一廣場開始步行,透過外灘大橋就到了寧波的老外灘,那裡還有一座天主教堂,整個建築透露著濃濃的復古美感。到了晚上,沿著老外灘的街道漫步,燈光絢麗,空氣中瀰漫著浪漫氣息,各式各樣的酒吧開始營業,如果喜歡夜生活、喝酒聊天和小情調的人,來這裡準沒錯。

我對寧波人的瞭解始於我的大學室友,她是寧波慈溪人,和寧波大部分的女孩子一樣,聲音十分輕柔,但是當她說起寧波話,卻是另一番景象。寧波話語速快,聲調抑揚頓挫,語氣詞很多,說起來十分有氣勢。對於我們安徽人來說,寧波話晦澀難懂,在寧波待了幾年,我甚至連一句完整的寧波話也沒能學會。

還記得大學時一位英語老師跟我們說過,有一些寧波話來源於“洋涇浜”英語。寧波開埠以後,航運發達,商人們逐漸走向各地,當時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吸引了眾多的寧波商人,因此寧波話和上海話一樣,留下了一些英語音譯的詞語。有一句寧波老話是這樣說的:“走遍天下,不如阿拉江廈。”(江廈為寧波城繁華地段)作為我國最早開放的5個通商口岸之一的寧波確實是有“天下第一”的底氣,寧波地理位置優越,早已是名揚中外的港口城市。在這樣的港口成長,寧波人十分精明,非常有商業頭腦。比如我們班裡的大部分寧波同學畢業後都從事了外貿工作。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大學期間都已經開始了兼職,有人甚至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精明能幹的一代代寧波商人憑藉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靈活善變的本領,能第一時間把握各種商機。寧波也成為一個充滿機會的城市,吸引著大量的外來人口在那裡工作、生活。據不完全統計,寧波流動人口中有近20%來自安徽,其中很多來自蚌埠。

隨著寧波一對一結對幫扶蚌埠相關政策的實施,寧波和蚌埠間的紐帶會更加緊密,希望未來寧波和蚌埠能夠不斷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逐步縮小區域內發展差距。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本文作者:陳睿琪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