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你是否感到好奇,所有物質總是正好處於兩個現實之間的邊緣處。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給它一點小小的推動,來跨過這個邊界——然後把它拋入到(flip it into)時間-空間之中。我們的巴克球就是透過撞擊一個障礙牆來轉變成波的形態。在量子國度中的質子、中子、原子核、電子和原子一直在做著來回震盪運動(flip-flopping)。你也許不能看到有形物體中的原子在轉變成波後就消失不見了,但是當我意識到它們一直在這樣做時,我就想到其他人一定觀察並測量到了這種現象的發生。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舉個例子,尼古拉科濟列夫博士發現,透過簡單的讓一個物體撞擊硬質的介面就能使之重量降低。

在一個實驗中,他將一個滾珠撞向一個鉛製的盤子,並在撞擊前後分別測量了重量。

在另一個實驗中,他把一塊鉛扔向地下室的石頭地板。在撞擊過程中,一部分原子進入了時間-空間——物體的質量變輕了。更妙的是,“這些實驗顯示出丟失的質量並沒有在撞擊後馬上消失,而是在逐漸地恢復,大約有15-20分鐘的緩和時間。”

這意味著失去的 這些原子並不是馬上回到光速或者次光速的速度而是存在著15-20分鐘的延遲。這再一次提醒我們,我們面對的是在我們的空間-時間和時間-空間兩個“平行現實”之間流動的流體狀能流。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暴力撞擊物體也並非必要。在另一個實驗中,科濟列夫發現用手上下晃動物體30次,足以使它的質量下降。最奇怪的地方是,質量的恢復過程並不都是呈平滑的曲線形式,它會在某段時間出現突然的“量子化”跳躍。每次質量發生突然的改變時,其質量的最新增長值與之前的增長值是成比例的。每次質量的改變同樣和最初質量消失的總量成比例關係。

如果這讓人困惑的話,我的最簡單的解釋方式,是透過使用一個假想的例子。如果你撞擊了一個物體而且它失去了100毫克,試想,它最初會恢復10毫克。然後你等著……但是什麼也沒發生。

然後,突然,它又變重了10毫克。然後又是一段什麼也沒發生的時間。接著它又增加了10毫克。

這種現象大概持續15-20分鐘。按照科濟列夫的說法,“我們成功地獲得了5倍甚至10倍的效應。”他同時發現,這些所謂的“效應量子化”(effect quantization)現象幾乎發生在所有實驗當中。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我們面對的是物質的一種基本屬性。在原子從時間-空間中跳回來的過程中,它們並不是透過一種良好的、平滑的、平穩的形式——彷彿每個原子的內部都有不同的層次。每一層只有在減速到足以跨過光速界限時才會進入到我們的現實中。這意味著一個原子可以同時“存在”和“不存在”我們的現實中,取決於你看的是哪一層。當我們在後面開始討論每個原子中存在的幾何層次時,這些內容就更好理解了。

基本的觀點是透過撞擊、重擊或只是搖晃一個物體,它的原子會進入時間,它的重量會減輕。

這也解釋了布魯斯德帕爾馬(Bruce Depalma)的神秘旋轉球實驗。德帕爾馬為寶麗來(Polarid)的攝影科學實驗室工作,偶爾也在麻省理工大學講課。

他的一個學生想要知道,重力對一個旋轉物體和一個非旋轉物體施加的影響是否有區別。德帕爾馬設計了一個試驗來探尋。

2個1英寸直徑的滾珠被同時施予一個精確測量的推力,通常來說,會使得它們同時上升和下降,途徑一個相同的拋物線。它們之間唯一的區別是,德帕爾馬用了一個手控刳刨機(hand router),使得開始時其中一個進行每分鐘18000轉(每秒300轉)的轉動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快速的轉動。然後把它們發射到黑暗的環境中,同時用一個60赫茲的閃光燈照射它們、拍攝照片。試驗的結果被髮表在布魯斯德帕爾馬的官方網站上。

在重複了很多次後,透過存檔的照片來分析滾珠的對應軌道……那個旋轉的滾珠……在它的軌道中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點,下落速度也更快,並先於不旋轉的滾珠撞擊軌道底部。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由於旋轉的球運動得更高,這顯然意味著它變得更輕了。跌落的速度超過重力通常的允許值,這也暗示著它在時間中移動得稍快。德帕爾馬並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滾珠運動得更高。

但是當我弄明白了這一點,其它的很多碎片開始拼接起來了。當奈爾用一個巴克球撞擊牆時看到了同樣的現象,科濟列夫透過撞擊一個滾珠和頻繁晃動重物也看到了這一現象

。當我們再引入金茲伯格的實驗後,我們有了一個理論框架:只要一個粒子開始運動,它的一部分就會轉變成純粹的場。

德帕爾馬發現甚至不需要向空中射出滾珠,只需要簡單地將2個滾珠從6英尺的高度拋向地面,如果它們中的一個在做著高速旋轉,就會“重複顯示了一個微小但是卻非常重要的明顯可感知的效應”。

德帕爾馬在1976年的《不列顛科學研究協會期刊》(British Scientific Research Association Journal)上發表了他的結論。他也向哈弗大學的頂級應用物理學家愛德華伯賽爾(Edward Purcell)博士解釋了這個現象

。伯賽爾博士切實意識到了這個試驗的真正意義:“根據德帕爾馬的說法,經過了數分鐘的實驗觀察,我們注意到,這會改變一切。”在1977年關於旋轉球的實驗論文中,德帕爾馬透露他和科濟列夫具有同樣的基本觀點。

“時間作為一種更加深層、更加根本的力的表現形式,這引起我們的關注。在這裡我想說的連線點是物體的慣性和流過它們的時間能量之間存在關聯。”這聽上去很熟悉吧。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就是創造一個你甚至需要一些特殊的實驗室裝置來檢測的微弱效應。這並不是很讓人激動。我們如何能在更大的層面上真正獲益?為了找到答案,我們需要回頭重新看看重力。記住,在拉森的模型中,重力就是一切。原子和分子僅僅是(我們稱之為重力的)能量場中的漩渦。

我們發現,質子、中子、電子、整個原子,甚至由60個或更多原子組成的被稱作巴克球的原子團,都會以波的形態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

透過拉森的新物理模型,我們現在知道,這些粒子進入了一個被稱作時間-空間的平行現實,在那裡時間是三維的

。弗拉基米爾金茲伯格博士反轉了愛因斯坦的經典方程後,發現原子和分子的速度達到光速或超過光速時它們會失去質量。

我們發現,透過簡單地撞擊或是晃動物體,就像在科濟列夫的實驗中所做的那樣,或者快速轉動一個物體,德帕爾馬的旋轉球實驗,我們顯然能夠加速原子的內部運動使之超過光速,並且讓其重量值出現可測的減少。科濟列夫同時發現,大概15-20分鐘後,失去的質量才會恢復,並且是以跳躍形態,而不是我們預想的平滑的漸進變化。在這種科學中,重力和時間是互相聯絡的。歸根結底,所有原子都是一種能量(大多數人稱之為重力,而我們稱之為源場)中的渦旋運動。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讓我們花點時間來看看水流中的漩渦。當水流進漩渦的時候它們真的消失了嗎?當水穿過了漩渦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它進入了某些平行現實,並且再也不回來了嗎?當然不。水顯然還是在那,它還是隨著水流流動。這個原理怎麼運用到地球上呢?簡單地說,流入地球的能量一定也會流出地球。

重力,作為一種向下的力,一定也具有向上的作用力,我喜歡將重力的對應力稱之為輕力(levity)。源場,或者說重力,湧入了我們的行星來同時地創造地球上所有的原子和分子——但它仍然得繼續流動。

一旦這同一股能量流離開了我們的行星,它就會失去一部分動量,因此它接下來會以比流入時更慢的速度繼續前行

。一旦你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看到,一股來自地球的向上的推力一直在和向下的推力相互較量——而向下的力僅僅是“險勝”了。如果沒有向上的推力來進行平衡,我們也許會立刻被重力壓扁。

原子和分子僅僅是重力內部的“漩渦”。在拉森的模型中,只有三個真實維度——並且在這個絕對的現實中,空間和時間完全相同的東西。因此,你就有了兩個平行現實,其中一個現實中的空間創造了另一個現實中的時間,反之亦然。這兩個現實之間的能流交換一直髮生在每個原子的內部。當一個原子進入時間-空間後,它的旋轉動能在平行現實中轉變成流狀的能量,並且它不再被我們自身的空間-時間中的重力所影響。重力流過那個區域時不再向原子施加壓力。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然而,如果原子(或稱為時間-空間中的漩渦)開始失去它的速度和動能,重力就會又把它拉回空間-時間中。

這整個轉變過程在包含較多原子的較大物體上,大概要花費15-20分鐘,就像我們在科濟列夫的實驗中看到的那樣

。有趣的是,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羅根彭羅斯(Roger Penrose)在1997年的《科學美國人》中說,重力導致了“粒子”和“波”之間在量子層面上的轉變。哈爾普索夫博士計算出,在重力和所有粒子內部的“抖動”(德國人稱之為“狄喇克顫動”)之間存在直接的關係。

回到1982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電子在超冷的溫度和世界上最強的磁鐵作用下會變成流體狀態。這和我們的模型相當吻合。電子似乎“相互合作”並一起來形成科學家們所稱的“量子流體”(quantum fluid),這是一種極度罕見的現象——電子統一運作,步伐一致,更像湯液而不是獨立的旋轉單元。

理論上說,空間-時間中的原子會受到重力產生的推力作用,但是一旦原子進入到時間-空間,它就會受到輕力的推動作用。

這意味著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這個原子現在有了推力……只要它仍然和其他尚未進入時間-空間中原子“綁”在一起

。因此,如果你想要讓一個物體漂浮起來,你只需要讓它的分子一半處於我們的三維的空間-時間“現實”之內,一半處於這個“現實”之外即可。

當原子受到撞擊後,質量會緩慢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

那樣做的話,輕力就可以抵消重力,就像你可以透過控制你肺中的空氣體積來懸浮在水中一樣。如果你把物體推入到時間-空間之中,它就會喪失物質形態。導致它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上升的力量,現在會使之在平行現實中下降。重力接管了——但是在一個完全平行的世界中。當你在兩個世界中穿梭時,這也許會以類似莫比烏斯環的方式運作。

大自然一直在按這樣的原理來運作。DNA分子會儲存光子,

並且,似乎在光速邊界上同樣的震盪,使得DNA可以在空間時間和時間-空間之間(我們的物質身體和我們的能量複製體之間)輕易地交換能量和資訊

。我們將探索出現在空氣漩渦中(龍捲風反重力效應)、水漩渦中(鱒魚在瀑布中垂直上升)、植物纖維(液流中神秘的組成部分)和昆蟲翅膀(保持大型昆蟲在空中飛行並防止與其他昆蟲相撞)的重力遮蔽效應——一旦正確地理解了這些現象,我們就不會認為這是由電磁能量的流動所造成的。所有我們可以看出,當原子受到劇烈的撞擊後,其質量會緩慢的恢復,並在時間和空間層面來回震盪,直到這種效果消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