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封建社會自古以來就有重農抑商的傳統,在生產力不足的封建社會,農業是各個封建國家的根本。為了將廣大農民長期束縛在土地上,保證小農經濟平穩執行,自漢代開始,就出現了限制商人“高消費”、為吏做官等抑制商業的舉措。但隨著國家的統一,戰亂的減少,生產力的提高,商業也會隨之不斷繁榮。明朝自建國以來足足有二百餘年太平盛世,手工業和商品經濟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代的富商所擁有的財富也積累到了十分驚人的程度,而這些富商積累財富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門,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明代的富商為了在小農經濟為主的封建社會積累巨量財富都會使出哪些手段。

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一、倒賣寶鈔

明朝建國後,為了替換元朝發行的貨幣,朱元璋推出了自己的大明寶鈔。但由於明代歷任統治者沒有學過金融學,缺錢了甚至不去加稅,直接印寶鈔,將印錢當做充實國庫的手段之一,導致寶鈔迅速貶值。百姓發現,原本用銅錢換來的寶鈔,卻換不回等量的銅錢了,對寶鈔的信譽又形成了不小的打擊。

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由於官府無法規定寶鈔和銀錢的兌換比例,寶鈔從被推出的那一刻起,開始了長期貶值,到永樂年間竟然貶值近百倍。這樣的寶鈔在民間自然得不到很好地流通,沒有人願意用寶鈔進行交易,但朝廷徵收賦稅卻是錢鈔兼收。相比較幣價相對穩定的銅幣,商人當然更願意用寶鈔交稅,手上沒有寶鈔,甚至會專門兌換一些寶鈔用於交稅。

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明孝陵

這些寶鈔是哪來的呢?民間不認可寶鈔,可官府一直在用啊,官吏的俸祿,軍兵的糧餉,朝廷的賞錢,都是用寶鈔進行交付。這些寶鈔發到官吏手中卻不能直接用來購買商品,所以就出現了一批富商,專門收購這些從朝廷流出來的寶鈔。低買高賣,直接倒賣寶鈔,這個差價足以讓富商賺的盆滿缽滿。

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二十三日,大興左衛指揮使周廣就曾上言:“近年鈔法不行,每鈔千貫只值銀四五錢,而在京勢要殷富之家往往載於各布政司及府州縣,囑託每鈔千貫徵銀五兩,其利十部,乞通行禁止。”

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二、使用假銀

封建社會資訊相對閉塞,許多商人利用資訊差,直接行騙,最直接的就是將假銀當真錢用,將真錢當假銀收。明朝中期,製造和售賣假銀的富商大賈已經逐漸形成了規模,甚至有專門製造和消化偽銀的機構。這些人使用的造假手段十分高明,在訊息閉塞的明代,很難有人能識破。偽銀就這樣在市場上和真錢一樣流通,越來越普遍,製造假銀的富商也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投靠在當地有權有勢的人門下,民不敢舉、官不敢究。

這是以假當真的,還有以真作假的,明朝剛建國的時候,對唐宋時期的銅錢,持包容態度。由於銅錢的使用週期長,不易作假,所以明朝允許唐宋時期的銅錢繼續流通。但有一些商人卻故意製造唐宋銅錢作廢的謠言,低價收購百姓手中的銅錢。

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萬曆皇帝

萬曆年間的《汝南志》記載“日者鹺價忽騰,錢法頓滯。不知其所自起。蚩蚩之氓、負載入市……旦所得錢、暮不能為用。如大定,大觀、開元、正元、樣符、太平等錢,皆格不行。一夫倡言,千人附和。雖有厲禁,視若棄髦。無何,有客來買前錢,以一當三,捆載而去。謂龍(壟)斷之尤,而奸人之雄也。”

三、囤積居奇

古代合法獲得暴利的生意,多半都和普通人訊息閉塞有關,明代的富商相比較小商販,資訊靈通,與官府聯絡密切,能更快的瞭解到市場行情。一些富商還會利用手中的資本,在一定範圍內囤積居奇,以“人棄我取,積久無用者,方收置”為信條。在商品滯銷時,低價買進,透過惜售造成商品緊缺,再高價賣出。這樣一來一回,大富商透過壟斷市場,運用商品價格的週期變化,不斷盤剝生產者和小工商業者。

明代商人有哪些經典騙術?

除了這些手段外,明代的富商還會透過

剝削

僱工

、官商勾結等方式快速積累自己的財富。但無論他們的財富積累到何種地步,他們的地位始終無法提升,明代這些商人多半最終都會走向官僚化。明代也逐漸取消了對商人子弟入仕的限制,透過捐官買爵,或者

參加科舉考試,寄希望於自己或自家子弟能夠走上仕途,這也是明代各地富商積極開辦書院學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