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假日露營“熱”不斷升溫

廣州:假日露營“熱”不斷升溫

位於大學城的梁明誠雕塑園,是人們露營的好去處。

大洋網訊 帳篷、草坪、微風、美食、寵物,再加上兩三知己,成了近年來人們接近大自然的“標配”,曾經的“草地過家家”,如今演變成連明星都爭相打卡的“露營熱”。賞花、賞夜景、攀登、踏青、野餐甚至親子游……如今露營的形式不再受限,任何熱愛生活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快樂;而露營的地點更是五花八門,從小區的草坪、天台到各大公園、沿江綠化帶,再到山腰、雪地甚至沙漠都受到青睞。

現如今,越來越多城市逐步開放更多綠化帶供人們開展露營活動,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新年伊始,廣州就率先開放包括珠江公園、廣州雕塑公園等24家公園作為綠地帳篷區;與此同時,與露營相關的消費也逐漸成為“新寵”,據艾媒諮詢相關資料顯示,有三成消費者在露營裝備上會花費3000元~5000元,更有18。4%的消費者會花費過萬元。

露營是如何“走紅”的?不斷升溫的“露營熱”背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露營新手“入坑”時需要做什麼?近期,記者就此採訪了一批普通市民、露營愛好者以及從業人員。

廣州:假日露營“熱”不斷升溫

市民在帳篷中享受休閒生活。(受訪者供圖)

帳篷“遍地開花”:廣州市民休閒新方式

今年清明假期以及最近的週末,記者走訪了包括宏城公園、華南植物園、梁明誠雕塑園、珠江公園、二沙島、中心湖公園、白雲山公園等多個營地區,目之所及必少不了“遍地開花”的各類帳篷。

4月2日,在宏城公園內交相掩映的虞美人鮮花外圍的草坪上,記者就看到上百家市民帶著帳篷或野餐墊前來公園內進行戶外活動。五顏六色的帳篷下,有人踢毽子、有人放風箏、有人用行動式咖啡壺做手衝咖啡、有人打牌、有人玩飛盤、有人打羽毛球,有人則悠閒地聽著音響小憩或閱讀……

4月3日,在位於大學城的梁明誠雕塑園,記者同樣見到了五顏六色的“帳篷花壇”,甚至還有自帶“一室一廳”的超大帳篷;市民們或是親子出行,或是朋友聚會,徜徉在陽光和草坪中,在美食和遊戲間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4月23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珠江出海口的南沙靈山島尖,在該地的花園草地上,隔幾米就是一頂“帳篷花”,一路過去花花綠綠。常來這裡、早早就來搶佔帳篷位的市民老羅說:“經常前腳走,後腳就又來了一朵帳篷。”

4月27日下午,記者又來到白雲山公園,即便是工作日,這裡也依然有不少市民在露營。經歷了一週的陰雨天,辦公地點就在白雲山附近的市民大古就恰好在這裡開“露營會議”。帶著一張格子布以及幾個抱枕,大古便和幾個同事一同來到花園區,“一邊曬太陽,一邊伴著清風開會,何須等週末?”他笑稱。

而在二沙島,一到陽光燦爛的週末,草地上五顏六色的帳篷一個挨著一個,讓二沙島成了名副其實的“帳篷島”,多個帳篷內不時傳來一家老小的陣陣歡聲笑語。一位中年女士告訴記者,早上9時就要來佔位置,孩子也是一大早就吵著要來露營。

廣州:假日露營“熱”不斷升溫

趁著陽光明媚,市民紛紛到二沙島露營、野餐

露營成為新型社交方式

露營地“遍地開花”,讓城市成了露營的“天堂”。一位家住宏城公園附近的市民笑稱:“一到晴天,開啟窗戶俯瞰下去,遍地開花都是帳篷。”

55歲的市民羅女士愛與她的朋友林女士一同帶著孫輩去宏城公園露營,兩位阿姨閒坐在野餐墊上聊天,三個孩童則在草地另一旁嬉笑打鬧,格外愜意。羅女士告訴記者,她是重慶人,近兩年退休後就在廣州幫兒子照看孫子孫女,去年底的一個週末,在兒子建議下,羅女士一家駕車來宏城公園野餐。“當時就覺得稀奇,雖然和我們小時候過家家很像,但食物豐富得多,也熱鬧得多。”

有了幾次露營體驗後,偶爾在兒子兒媳上班時,羅女士就拉上小區的朋友打車去露營:“又不用擠週末,還不用找停車位。”羅女士說,“過去只能在家照看孩子,頂多在小區樓下溜達,但現在有了露營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在大自然裡玩樂,我也可以好好享受休閒時光。”

對於年輕人來說,露營更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尼克是一個線上社群平臺的創業者,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組織一群好友露營,家住天河附近的他,最愛去的就是華南植物園的中心公園。“一箇中小型帳篷大概可以容納2~3人,往往我們就組織10個人,大家可以帶上自己的帳篷去公園,或者是去收費性質的營地一起開展活動。”尼克最愛的幾項露營相關活動包括踢毽子、玩飛盤、燒烤等,“這些專案都講究團隊配合以及互動,彼此在過程中交流,不僅輕鬆愉快,還可以認識新朋友。”

也正是根據不同年輕人的需求,不少公園和營地還推出了“主題露營”。市民汪女士表示,她早在露營還沒“火”之前就曾嘗試過這種戶外活動,當看到如今大家“一窩蜂”地開始露營後,她反而有些興致索然,直到今年清明假期她在一個寵物群裡看到有“寵物專場”,組織大家帶自家的貓前往中心湖公園開展戶外“社交”時,她便又有些心動,於是帶著寵物貓與朋友一同自駕前往露營地。

廣州:假日露營“熱”不斷升溫

別具一格的冰上露營

“露營是為貼近大自然”

擁有將近100萬粉絲的廣州露營博主大C從2020年開始接觸露營,這逐漸成了她的固定休閒方式。

近兩年,大C明顯感覺到,都市人對於露營的熱情越來越高漲。“這主要得益於廣州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露營環境,現在有不少很棒的公園綠地營地和商業營地。比如廣州塔下的宏城公園,每次我們都會待到晚上,華燈初上的時候非常驚豔;還有廣州美院大學城校區對面的梁明誠雕塑園,那邊的環境也非常宜人;如果是過夜性質的收費露營場地,廣州近兩年在從化、增城、黃埔附近都有非常不錯的營地。”大C說。

據記者瞭解,為完善公園服務功能,同時讓市民享受足不出戶的美好休憩體驗,今年廣州就推出了第一批24個綠地草坪帳篷區,在符合條件的公園內劃定專門區域供市民遊客搭設帳篷;藉助公園草坪,廣州林業和園林局更是為市民們開啟多種玩法,如舉辦綠地音樂會、潮玩市集、戶外拓展活動、花卉藝術展,以及“動物保育科普+露營”活動等。除了這些對公眾開放的公園營地之外,市內還包括不少像流溪河露營地、從化溪頭村露營地等商業收費型營地以及無運營性質的純野營地,據記者在網路平臺上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內的露營地大概有90多個。

“過去露營可能是人們在戶外攀登或者戶外活動時,受限於環境而不得已選擇的一種野外生存方式,但現在的露營已經變得越來越舒適,它更像是一種戶外體驗,甚至是一種新潮的社交方式,年輕人過去可能會說‘我們一起去喝咖啡吧’,現在則會說‘我們一起去露營吧’。”大C說。

大C的父母都年過50,作為“老廣”,他們曾一度對女兒熱衷露營感到奇怪,為什麼要在家門口“野餐”甚至“睡覺”;但跟著女兒嘗試過兩次露營後,老兩口也開始接受這種新潮的貼近大自然的休閒方式。

露營經濟成新增長點 今年市場規模超300億元

實際上,隨著城市周邊遊的開展,除了本地露營,不少市民也開始發掘一些非官方公佈的遠途“寶藏野營地”,且該資料仍在攀升。

據日前攜程釋出的“寶藏露營地”主題榜單顯示,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平臺上的露營產品數量已增長近10倍,2022年1月~4月上旬,透過該平臺報名露營遊的使用者數量更是2021年全年的5倍以上。

艾媒諮詢釋出的資料顯示,2014年至2020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168億元,複合增長率13。9%。2021年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增長率達78%,市場規模達299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而點開淘寶搜尋“露營帳篷”,就可以在相關榜單上看到多款熱銷帳篷,價格在250元~1600元不等,包括行動式帳篷、全自動可摺疊帳篷、六角帳篷、天幕等,據資料顯示,近6日內,這些熱銷帳篷的銷售件數就達到了25000多件。

露營不僅帶動了相關產品的發展,同時還帶動了周邊遊、餐飲等第三產業。以華南植物園為例,清明假期記者前往時發現園區內人山人海,市民們若想入園,還需先購買入園門票。除已公佈的24個公園綠地草坪外,在記者查詢的近百個營地中,還有70多個營業性質和非營業性質的營地,以某熱門收費營地為例,記者查詢時發現該營地目前的多個價值1380元~1680元的私人帳篷天幕營地已預約到5月15日甚至6月的週末。

五一長假將至,野外露營的市場依然非常可觀。去哪兒網的一位運營者表示,自3月以來,“賞花”和“露營”成為該平臺的熱搜詞前二,“尤其是又能賞花、又能露營的城市公園是大家的‘心頭好’,其次才是郊外的免費野營地。有的市民會到達營地後再叫外賣,進一步帶動了周邊的餐飲消費。”

選擇露營地也需看季節

作為一名有著20年露營經驗的資深玩家,向北體驗過不少極端環境下的露營,從深圳大梅沙的海灘露營到騰格里的沙漠露營,從北京靈山的草甸露營到內蒙古四子王旗的戈壁露營,他每年都要帶著老婆孩子體驗好幾次。

“大自然的美在於它的季節性。四時之景不同,露營自然就應該去體驗相應的風光。比如春天就應該去賞花,夏天就適合去海邊,冬天則是去冰面上,而不是森林裡。”他建議,在選擇野外營地時,市民第一是要看季節,選擇這個季節適宜玩耍的地方,第二是看當地的露營設施。

裝備升級建議逐步入門

隨著露營需求高漲,市面上的露營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根據相關資料,在購買露營產品的人群中,人均消費大約為600元,其中過夜露營產品人均花費700元,不過夜露營產品則約400元。五花八門的裝置讓不少市民挑花了眼。

每個月至少有三個週末,向北都會選擇周邊出遊。每次出行,他的露營裝備都要裝滿一輛大型家用汽車的後備廂和副駕。作為資深玩家,向北建議市民選擇露營產品時一開始不用買太貴或者太多的產品。對於無極端環境露營需求的市民,首先可以考慮先購入一個輕薄睡袋,並嘗試利用收費性質的成熟營地進行體驗。“其實在帳篷裡睡覺的感覺也不都是那麼美好,容易遇到透氣性差、清晨透光、噪音等問題。如果市民想繼續深度自主體驗露營,可以再考慮購買過夜的帳篷裝備。”

而在選擇裝備上,向北也建議市民儘量根據個人選擇逐步添置,先從揹包型露營三件套(帳篷、睡袋、防潮墊)入手,再加上補給用品,體量大約3公斤;其他的再豐儉由人,如準備爐具、炊具、充氣型床墊等等。

“露營熱”中:親近大自然,也要愛護大自然

“在城市裡露營已成了一種新的社交娛樂方式。”大C說,“不過現在大家對在城市裡露營的很多概念還沒建立起來,比如像燒烤,我看到有人直接在草地上找石頭搭建生火臺,還有在草地上打地釘等,這些行為對草地會有損傷。”

根據公園綠地帳篷區域管理規定,在開放時間內,遊客在草坪區域內可以搭建佔地面積小於5平方米,高度不超過1。5米的中小型家用帳篷,且不能使用腳釘固定;帳篷必須為半開放式或開放式,不能為全封閉,便於從外觀察帳內情況;草坪、樹木及帳篷內不得吸菸、烹飪燒烤、亂扔垃圾等。

記者走訪多個公園時同樣發現,許多公園由於露營人數多,加上地點分散,園區內很少有對不合規露營方式進行引導的情況。“之前去到某公園時就發現,從入園開始,沿路都是野餐墊和帳篷,其中有的市民帳篷大小明顯大於規定的5平方米佔地面積,甚至還會開燒烤爐、打地釘,有的還會弔鞦韆等;另外,雖然對外開放的草坪區域通常都是植被比較耐受的區域,但是相比起廣場,草坪還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很多園區會規定不建議放風箏或者奔跑追逐,但還能看到不少市民對此規定不太瞭解,依然在放風箏。”市民米女士說。

記者點開網上的相關話題,也可以看到一些因不規範露營而造成的“狀況”,比如有人在燃篝火時差點把帳篷點燃;有人打地釘沒扎牢固,半夜風太大把天幕吹飛;有人嫌帳篷太悶,卸掉外帳,睡到半夜突然被大雨淋醒……露營固然美好,但美好的背後卻也需要規範引導。

應提升露營環保意識

記者採訪時發現,在露營期間,市民們普遍會選擇攜帶一次性包裝的食物,更有一些市民會選擇在露營時點外賣,儘管大多數公園為應對暴增的露營需求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頻次,但對於餐廚垃圾的處理依然需要規範引導:“我們每天大部分處理的垃圾都是紙巾、一次性餐具、吃剩的食物和飲料等,但一些市民露營結束後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像餐廚垃圾和嬰兒尿不溼會堆在一起,還有個別人會隨處扔垃圾。”某公園的保潔員告訴記者。

而在垃圾處理能力相對較弱的野營地,則更考驗遊客的環保意識。向北也認為,儘管大家現在對露營越來越熱愛,但是對於露營的知識和禮節還不太夠:“畢竟露營是在大自然裡,要心存敬畏,亂丟垃圾對於環境來說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提升市民的露營環保意識,需要售賣露營裝備的廠商、露營地運營商、露營行業從業者們共同去努力,幫助市民和顧客樹立環保意識。”向北說。

據記者瞭解,目前國內也陸續有一些公益團隊開始著手讓公眾或露營愛好者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如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志願者系統發起的“美麗公約”專案,綠野網發起的“青山行動”專案等,透過組織公民徒步上山撿空燃氣罐等方式,來呼籲市民愛護大自然。向北認為,這樣的環保活動應該越多越好,市民們除了可以參與此類公益戶外活動,更需要從自己做起,每一次露營時堅持分類處理垃圾,並將垃圾丟去具備垃圾處理能力的地方,“比如每次我們帶孩子出去露營,都會帶一個撿垃圾的火鉗,露營最後一天的活動就是讓孩子們在營地裡比賽撿垃圾,看誰撿得更乾淨,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習慣的方式。”

應遵守營地規則

即便是在有專人看管的付費型營地,也可能存在一些不遵守營地規則的情況。露營愛好者小穎就表示,此前她曾與家人一同前往一家付費型營地,該營地為市民設立了可直接“拎包入住”的帳篷區,只需付費一晚即可入住。“營地會提供睡袋,當時住在我隔壁的一對情侶,在營地規定不能帶寵物進帳篷的情況下,依然將寵物狗帶進帳篷內睡覺,結果第二天兩人退租後,阿姨打掃房間時發現睡袋上有小狗的尿漬。”因此小穎建議,市民們如果在戶外搭帳篷過夜時,應遵守營地規則,若是出於衛生考慮,可選擇購買自己的睡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程依倫(除署名外)

[ 編輯: 佘湘娥 ]

【來源:大洋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