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獻血12年他獻出了一個成人血液量的三分之二

感動!獻血12年他獻出了一個成人血液量的三分之二

(朱雪江在獻血)

“只要身體允許,血液質量合格,這件事我會堅持做下去。”

一個體重75公斤的人,其血液量在6000毫升左右。今年51歲的朱雪江,是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李家弄村村民,多年來無償獻血12年,獻血量累計達4800毫升,相當於一個正常人三分之二的血液量。

厚厚4本鮮紅的《無償獻血證》,上面密密麻麻填滿了朱雪江每次的獻血記錄:2005年6月16日400ml、2006年8月4日400ml……“只要我的身體允許,血液質量合格,獻血這件事,我一定會堅持做下去。”朱雪江樸實卻堅定的話語,讓人感動。

感動!獻血12年他獻出了一個成人血液量的三分之二

獻血不為別的

就是想幫助更多的人

12年的獻血之路,已貫穿朱雪江人生的五分之一。第一次讓朱雪江瞭解到血液的重要性,是父親的一場大病。朱雪江向記者道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父親曾經得了直腸癌,那次就感覺已在生死邊緣徘徊。”提起父親當年的大病,朱雪江還心有餘悸。“做手術時大出血,醫生給我父親輸了3000cc血液才把命救回來。” 朱雪江告訴記者,3000cc相當於6斤,算的上一個普通嬰兒的重量。“這些血液是我父親的救命血,也是我們全家的希望。”

父親的這場大病,讓平時忙於工作的朱雪江沉靜下來。看著病房裡與父親一樣和病魔鬥爭的病友,望著醫院裡行色匆匆的醫護人員,朱雪江的心頭突然燃起了一簇小火苗。“當時我就在想,這次我父親得到了那些獻血者的恩惠,無疑是幸運的,但一定還有更多不幸的人在等待幫助。” 朱雪江說。

獻血之始,緣起於此。

定期獻血

已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感動!獻血12年他獻出了一個成人血液量的三分之二

(朱雪江在獻血)

生活中,朱雪江是一個普通的泥水匠。但他卻把獻血這件事堅持了12年。

從最初的自發去市區東興商廈門口的獻血車獻血,到響應街道號召參與獻血,這些年來,他不曾停下自己獻血的腳步。“獻血車上的工作人員都認識我,儘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仍有人記得我的名字,老遠就跟我打招呼。”朱雪江爽朗地笑著,卻不見半點驕傲,彷彿獻血就和他日常的工作一般普通。

朱雪江的妻子和他是幹活時的搭檔,兩人一起出工、下工。每每收到獻血通知的前一晚,妻子便會為他準備一桌清淡的小菜,早早提醒他回房休息;第二天,朱雪江去獻血,妻子則留在家裡收拾家務、準備飯菜。年復一年,這對夫妻在獻血這件事上已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家裡人都很支援我做這件事。”朱雪江眉眼裡盛滿溫柔,來自家庭的支援和鼓勵,也是朱雪江堅持的力量。

一年一次的獻血已成為朱雪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怕工作再忙,他總記得,有那麼多在生死線掙扎的病人在等待幫助。“對我來說獻血只是舉手之勞,我身體好,吃得消,但對別人來說這可能就是救命的血。所以不能忘,也不敢忘。”朱雪江接著打趣道:“現在我家裡用的傘全都是印著無償獻血呢。”

在朱雪江的《無償獻血證》上,唯獨2007年的記錄是缺失的,這成了他的遺憾。“正巧獻血前一天,我不小心摔跤傷了腿。”朱雪江告訴記者,第二天他一瘸一拐趕到獻血點時,被告知腿傷患者不能獻血。如今提及此事,朱雪江的心中的懊惱與遺憾依然沒有散去。

堅持無償獻血給朱雪江也帶來了優惠,他擁有《浙江省無償獻血榮譽證》,可在浙江省內享受免費遊覽公園景區、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到非營利性醫院就診免門診診查費這三項優惠。“可是哪有時間出去玩,我都忙著工作。”這本代表著朱雪江無償獻血榮譽的小冊子,他卻一次也沒用過。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桌上一張小小的寫著“造血幹細胞”字樣的榮譽證書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這是朱雪江的一個 “無心之舉”。

感動!獻血12年他獻出了一個成人血液量的三分之二

2010年的一個春日,朱雪江帶著妻子和孩子在東興商廈附近逛街,正巧碰上了獻血車裡的老熟人張醫生。

“你願不願意來捐獻造血幹細胞?”張醫生的一句話再次點燃了朱雪江這顆火熱的心。他二話沒說,當即就讓醫生採集血樣,將檢查資料輸入造血幹細胞資料庫。“以前新聞裡看過,造血幹細胞對血液病患者有用。”

如今,雖然朱雪江的造血幹細胞還沒和病患匹配上,但他已經作好了捐獻的準備。“我聽說捐獻完造血幹細胞人會特別累,起碼得休養半月,不過只要有需要,我義不容辭。”朱雪江的語氣顯得輕鬆,但很堅定。

和記者交談時,關於獲得獻血榮譽的時間與內容,朱雪江總是說不齊全。因為在他眼裡,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記者:孫怡 實習生 李瀅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