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題記:本文系作者系列文章「讀通鑑講故事」“正直篇”中的一篇】

在封建時代做官,倘若要做一名正直的官員,那就不僅要在做人和做事上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還得準備隨時承擔風險。因為歷史上正直的官員往往難有好的結局,不少人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儘管歷史的塵埃早已落定,但我們後人讀史讀到好人落難處時,有時仍不免為之扼腕嘆息。

但是,如果我們翻閱兩部《唐書》的《宋璟傳》以及《資治通鑑》與之相關的內容,則不僅沒有那種落寞的感覺,而且可以說滿紙都是暢快。同樣是做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給人酣暢淋漓的印象呢?本文就此做一些介紹和分析。

宋璟的鬥爭法則:專跟厲害角色較勁

正直的人生,往往都是一部鬥爭史。而宋璟還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專跟厲害的角色較勁,例如武則天時期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唐中宗時的武三思、唐睿宗時的太平公主以及唐玄宗時的王毛仲等。

宋璟(663-737),字廣平,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縣)人。他自幼聰敏好學,博學多識,尤工文辭,十七歲就中了進士,初授上黨尉,後來進京擔任監察御史,在鳳閣舍人任上,他為了伸張正義,幹了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情。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宋璟畫像

長安三年(703年),武則天的佞臣張易之狀告御史大夫魏元忠,誣稱他在背地裡妄言女皇身後的事情。為了達到將魏元忠置於死地的目的,張易之要求鳳閣舍人張說出來替他作偽證。宋璟得知這一訊息,主動找到自己的同僚張說,向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張說聽從了宋璟的建議,在武則天跟前當面對質時說了實話,使得張易之的圖謀未能得逞,讓魏元忠免於一死。

很快,宋璟跟張家兄弟開始了面對面的較量。有一次,武則天宴請大臣,擔任御史中丞(六品)的宋璟,坐在位居列卿(三品)的張易之下面。張易之假惺惺地對宋璟說:“公乃朝中第一人,為何下座呢?”宋璟不為所動,反問道:“我才劣位卑,張卿卻以為第一,這又是為何呢?”天官侍郎鄭杲出面打圓臺,詢問宋璟:“中丞為何稱五郎為卿呢?”宋璟慨然應答:“以官而論,正當為卿,足下非張卿家奴,何以稱郎?”這一回答令鄭杲面紅耳赤, 張易之也頗為尷尬。

原來,由於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得到了女皇的寵幸,當時朝中官員包括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在內,都爭相套近乎,將他們暱稱“五郎”和“六郎”。宰相楊再思曾挖空心思地奉承張昌宗:“別人都說六郎面似蓮花,我看是蓮花似六郎,而非六郎似蓮花!”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與張易之、張昌宗

長安四年,八十高齡的武則天身體出了狀況,仰其鼻息的張家兄弟頓時驚慌失措,張昌宗甚至偷偷請人給自己看相觀吉凶,被人告發。一開始,武則天試圖為其開脫,說張易之已將這件事向她稟報。宋璟則堅持應當按謀反論處。武則天被迫同意將張家兄弟收監,但很快又下詔赦免。事後,她讓二張到宋璟家中去謝罪。宋璟卻拒絕見面,他給出的理由是:“公事當在公開場合說,不可私下會面,因為王法是無私的!”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誅殺張家兄弟,迫使身患重病的武則天歸政太子李顯(即唐中宗)。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周時被封為梁王。他一度還想做皇太子。按照常理,李唐復辟,武家的人應當主動靠邊站。宋璟就是這麼認為的。神龍初他擔任吏部侍郎,武三思多次找他辦事,擾亂朝政,他義正辭嚴地發出警示:“我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訴你,你應當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家裡,不要再幹預朝政,防止步漢代呂產、呂祿的後塵!”

武三思和唐中宗李顯卻不是這麼想。李顯復位後,武三思不僅位居宰相而且依然權傾朝野。他跟李顯的皇后韋氏和昭儀上官氏私通勾結,又糾集黨羽,對擁立李顯的張柬之、桓彥範等人進行排斥和殘酷迫害。他兒子武崇訓所娶的安樂公主,也肆意干預朝政,賣官鬻獄,還曾想做皇太女。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影視劇中的武三思

當一個名叫韋月將的人,站出來揭露武三思淫亂後宮時,李顯卻按照武三思的要求,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論處,親自下令將此人處以極刑。宋璟則提出應當依法進行審理。李顯很生氣,質問道:“我已說過要處死他,你還審什麼呢?”宋璟沒有讓步,態度強硬地說:“要麼先將我處死,否則,我不會奉詔!”李顯只好把韋月將改為流放到嶺南,同時將不聽話的宋璟由京官外放到地方做刺史。

景龍四年(710年),李顯被韋后毒死,他的侄子李隆基發動政變,讓自己的父親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李旦改元景雲,以李隆基為皇太子。宋璟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

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自恃幫助兄長復位有功,干預朝政,專橫跋扈。景雲二年(711年) 正月的一天,她突然將宰相們召集到一起,聲言打算更換太子。原來,她已將太子李隆基視作自己專權的一個障礙。就在同僚們大驚失色的時候,宋璟抗言道:“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為宗朝社稷之主,公主為何忽有此議!”事後,他跟另一宰相姚崇提出動議,讓太平公主搬到東都洛陽居住,由太子李隆基監國。李旦同意讓太子監國,但囿於親情,只是讓妹妹避居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濟市)。由於太平公主向李旦和李隆基父子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宋璟很快被貶為楚州刺史。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影視劇中的太平公主形象

先天元年(712年)七月,李旦傳位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李隆基終於對姑母太平公主的逆亂忍無可忍,將其賜死家中。開元四年,時任廣州都督的宋璟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兼侍中,再次拜相,他與姚崇等人一道,開啟了輔佐唐玄宗李隆基取得開元之治的輝煌歷程。

唐玄宗有個叫王毛仲的家奴,因其在剪除韋皇后、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時都立有功勞,做上了輔國大將軍。開元十三年,得知王毛仲要嫁女,唐玄宗詢問有沒有事情要他幫助。王毛仲趕緊回答:“奴才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還沒有請到客人。”唐玄宗說:“張說、源乾曜(二人都是宰相)這些人,你招呼一下不就行了麼?”王毛仲答道:“他們我已經請到了。”唐玄宗明白了王毛仲的話意,說:“我知道有個人你請不動,就是宋璟!”王毛仲說:“正是!”唐玄宗笑著說:“好吧,我明日替你召集客人!”

第二天,唐玄宗對宰相們說:“我的奴才王毛仲今日嫁女,你們務必都要去他家!”到了正午時分,客人們早已到齊,但由於宋璟還沒有到,以致無法開席。等了好長時間,宋璟終於來了,只見他端起酒杯首先向西拜謝,以此表明自己過來只是礙於皇帝的旨意。一杯酒尚未喝完,他就藉口肚子痛,急急忙忙地離開了。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影視劇中的唐玄宗李隆基

宋璟的鬥爭藝術:粗中有細舉重若輕

以上介紹的,只是宋璟正直人生中的幾個精彩片斷。唐朝有三百年曆史,實行的又是集體宰相制度,做過宰相的人為數不少。不過歷來只是將唐太宗時期的“房(玄齡)杜(如晦)”和唐玄宗時期的“姚(崇)宋(璟)”,並稱為唐朝四位名相。他們四個人就骨鯁正直而言,宋璟當拔得頭籌。

從上面幾個故事可以看出,宋璟的率直幾乎到了嫉惡如仇的程度,甚至可以說帶有幾分魯莽。他一生三度為相,雖然其中也有過起落,但總體還算比較平穩。張揚的個性、硬朗的作風,非但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麻煩,而且似乎還成了一個“品牌”,對他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此中究竟有些什麼講究呢?宋璟跟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鬥爭,背景最為複雜,矛盾最為尖銳,也最能體現他的性格特點和風格樣式,下面就以此為例來做一些分析。

其一,跟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水火不容,是宋璟自己主動做出的選擇。他不僅折斷了張家兄弟主動伸過來的橄欖枝,而且還拒絕了女皇為他提供的和好機會。他為何要這麼做呢?這從他勸阻張說替張易之作偽證的話語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告訴張說:“名義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緣此受謫,芬香多矣!”可見,他認為跟二張的鬥爭,事關正義與邪惡之別,即使因此遭受挫折,對自己的名節也是有益而無害。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形象

其二,宋璟清楚自己在女皇心目中的分量。他在武則天心中的位置,並不在官位的高低,而在於才能和名氣。史載:宋璟“當官正色,則天甚重之”(《舊唐書》),“居官鯁正,武后高其才”(《新唐書》)。唐朝的科舉考試最受重視的是進士科,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宋璟十七歲就中了進士,堪稱一位“神童”。武則天很重視透過科考吸引人才,載初元年(689年)二月,她曾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開創“殿試”這一最高規格的考試形式。對宋璟這樣一位青年俊才,她自然要予以特別關照,所以早早便將他從地方調至中央。

其三,宋璟並未挑戰女皇的政治底線。武則天時期最大的政治忌諱,當是在李唐和武周之間如何選邊站隊。正因為如此,當時的宰相成了風險極高的一個職位,被殺或被逼自殺的多達十數人。以宋璟當時的年齡和官職,除非他願意主動捲進去,否則不會有這方面的憂慮。

其四,認為跟張易之張昌宗過不去,就是跟武則天作對,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有關武則天跟二張的曖昧關係,經過炒作已儼然成了武周時期的一條政治主線,這明顯背離了政治和生活常識。事實上,張家兄弟儘管得到了武則天的寵幸,也確有眾多官員因此巴結他們,但反對他們的人也同樣存在。正因如此,才出現不斷有人告發他們、令武則天常常不得不親自出面為他們解脫的情況。反對二張的人,一般都是比較正直的,但他們反對二張並非就是反對武則天。

同為正派人,為何別人做得令人扼腕嘆息,而宋璟卻讓人酣暢淋漓?

影視劇中的宋璟形象

最後,宋璟採用了主動出擊的“明鬥”策略。張家兄弟利用跟武則天接觸機會較多的優勢,不斷中傷他人,成為當時一害。宋璟顯然看準了這一點,所以他在跟他們較量時,總是有意將動靜搞得大大的,唯恐他人不知。這中間自然也包括女皇武則天。他這種“露頭便打”的戰術,起到了作用。史載,“(張易之張昌宗)故積怨,常欲中傷,後(武則天)知之,得免。”

透過上述分析,個人認為,歷史上的宋璟,不僅是一位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有著超強的自控力。他確鑿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但這並不等於他不講求跟壞人壞事作鬥爭的方式方法。事實上,他有意為自己營建了一個“外殼”,披上“外殼”的他,有時似乎顯得勇猛有餘而心智不足,而正是這種表面上的“欠缺”,實際上為他提供了一種自我保護,形成了“品牌”效應:張易之張昌宗在女皇武則天跟前說別人的壞話,可能一說就靈,但一旦換成宋璟,這一招就失靈了。

實際上,宋璟的這種性格特點和風格樣式,早已引起了前人的注意。五代人王仁裕在其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中寫道:“時人鹹(宋)璟為有腳陽春。”意思是,宋璟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春天般的陽光。”《新唐書·宋璟傳》則寫下了“(宋)璟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這句意味深長的話。這些評價,都為我們後人走近一代名臣宋璟的心靈世界,提供了暗示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