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深意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整個歷史發展程序中,“酒”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之一,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俗語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深意

古時候“酒”就是不少文人雅士吟詩作畫、斗酒餞行的必備之物,從而突發靈感留下了曠世的豪情之作。現如今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助興之物, 它的存在不僅限於其飲用價值,還被歷朝歷代的人們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涵。

酒文化在不同的民族或區域有不同的特點。比如北方人豪爽,喜歡大碗喝酒;南方人喜好細酌慢飲;蒙古族喜歡喝馬奶酒,西域大漠地區更喜歡葡萄酒。

俗語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深意

喝酒的禮儀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小輩應向長輩敬酒,倒酒時要倒滿,不能倒半杯;碰杯時要比別人的杯子低;敬酒時要先乾為敬,只喝一小口或是喝一半是對別人的不尊重等等。

有一句俗語也和酒文化有關,那就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巡和五味指的是什麼?你知道這背後有何深意嗎?

酒過三巡

俗語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深意

俗話說“無酒不成宴”,人們在生活中總免不了要請客吃飯。酒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著舉足若輕的作用,

酒能快速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喝酒還能壯膽,

所以酒就成了人們交際的潤滑劑。

“酒過三巡”出自

西周時期的

《酒規》一書,講的是酒桌上的規矩。

“巡”是指在酒席上給全座人依次斟酒一遍, “三巡”便是給在座的每個人斟過三次酒了,

所以

人們用三巡來表示酒宴已經開始很久了。

俗語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深意

古人倡導飲酒有節,飲不過三爵,過則違禮。

《禮記·玉藻》中提及

三爵

之禮曰:“

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

”就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

因此“酒過三巡”的深層含義應是:酒已經喝得不少了,有正事談正事,沒有正事的話,就應該各自散去了。

菜過五味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盛譽,

招待客人的時候,要好酒配好菜,配菜越多,味道越多,就越表示主人對客人的重視程度。

因為每位客人的口味可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甜食,有的人無辣不歡,所以菜餚口味越多,說明主人照顧得越周到。另外在點菜的數量上也有講究,即“點雙不點單”,單數是不吉利的,點菜時要點雙數。

俗語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深意

“菜過五味”裡的五味指的並不是五道菜,而是說桌子上的菜餚十分豐盛,已經品嚐到了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意思是該上的菜基本已上全,言外之意是吃飯的時間已經很久了。

所以綜上所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意思就是說整場宴席已經接近尾聲,大家都已經酒足飯飽,該說的事情也都說了,該談的感情也都談了。

同時,這句俗語也告誡我們不論喝酒還是吃飯,都要

飲食有度,適可而止,切不可過量

,若因為吃喝而生出事端那就得不償失了。

要做到

能自持、

不失言、不失態

,這是種智慧,也是種情商。

對於這句俗語你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