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自古以來,民間流傳著許多令人深思的故事。小小故事裡,有著大道理,讓人看了後深受啟發。

呂洞賓是大家最熟悉的“八仙”了,民間有大量關於呂洞賓的故事。有一句俗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那真是婦孺皆知了。還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故事,也在民間頗為流行。

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第1個故事。呂洞賓與黃鶴樓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說他長時間在黃鶴樓喝酒,後來為了酬答店主,在牆壁上畫了一隻黃鶴。黃鶴從壁畫上飛下來,翩翩起舞,吸引了大量觀眾,店主因此發了大財,黃鶴樓也因此名聲大噪。

當然,我今天想說的,並不是呂洞賓報答好人的故事。據說呂洞賓在黃鶴樓期間,發現附近有個賣桃子的小攤,周圍有許多顧客在買桃子。

呂洞賓就拿著酒葫蘆,拉了一個顧客問道:“你買桃子是給誰吃的啊?”顧客回答說:“我是給我兒子吃。”呂洞賓又問了一個顧客,結果那個顧客也說:“桃子買給我家的幾個孩子吃。”

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呂洞賓一連問了十多個顧客,發現他們的回答幾乎都一樣,主要都是為了孩子而買桃子。這時候呂洞賓大發感慨:“這世上難道沒有一個人買桃是為了給父母吃的嗎?”

藉著酒意,呂洞賓買了一些桃子,然後把桃子丟到石頭上,結果軟桃子居然深入到石頭裡面。過了很久,桃子爛掉了,但是桃子在石頭上的痕跡一直留存。

這個故事,實在讓人感慨。有一句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所以,為人父母者對於子女都是分外憐愛。可是,父母還有父母,對於那些老人,有時候總是有意無意忽視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可真正到了生活裡,確實是對待孩子比對待父母更仔細更貼心。

我記得前人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大包不容易賣,大錢不容易撈,針鼻鐵,盈利只向微中削;同父飲茶者少,同子飲茶者多,簷前水,點滴何曾見倒流。”

上聯說的是商家做生意的心得,下聯則是商家所見所感以及對世人的警示。那些喝茶的成家立業的人,一般不會和自家的父母一起喝茶,反而會帶著尚未長大的孩子一起喝茶。可見,這種現象在生活裡是比較常見的。

“點滴何曾見倒流”,人的年齡都有衰老的時候,如果不孝敬父母,到時候自家的孩子也未必會孝敬自己。仔細想想,還真是令人感慨啊。

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第2個故事。據說呂洞賓喜愛遊戲人間,還收了一些弟子。呂洞賓具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地上的泥土石塊用丹藥一點,就變成金子,拿到市場上換到了美酒佳餚。

呂洞賓有一個徒弟叫盧生,知道了呂洞賓的點石成金,於是問呂洞賓說:“老師,你用石塊變的金子,是一直都是金子呢?還是說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還原為石塊?”

呂洞賓笑著說:“不必多想,等到五百年後丹藥效力失去了,那麼金子就會變回石塊。雖然如此,對這些賣美酒佳餚的人,並沒有什麼損失,因為他們活不了五百年。”

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盧生聽到答案之後,臉上就流露出悲傷的神情。呂洞賓反而疑惑不已,問盧生說:“怎麼了啊?”

盧生嘆了一口氣說:“老師慈悲救世,不妄拿人錢財。然而點金成金,五百年後還是迴歸石塊。老師你難道沒有考慮到五百年後那些眼睜睜看著金子變石塊的人嗎?”

呂洞賓聽了後,感慨萬分,誇讚道:“盧生真是好心腸,我不如。”於是傳授盧生仙術,使得盧生成仙而去。

這個故事大概是後人編造的,我不知道故事裡的盧生是不是《黃粱一夢》中的盧生。那個盧生因為科舉不中,巧遇呂洞賓,經過一場黃粱夢,知道人世的空幻,不再眷戀人間富貴。顯然,“黃粱夢”的故事裡,盧生屬於被拯救的人。

而這個故事裡面的盧生,卻比呂洞賓看得更遠,有更仁慈的心態。難怪呂洞賓也要自認不如了。而我們後人看這個故事,相信感慨有許多。

我們會想到看問題的角度要長遠要全面,不能自以為是。我們也會想到所謂“點石成金”本來就是一場夢,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是金子還是石頭,關鍵還在於自己的努力。

2個關於呂洞賓的民間故事,令人深思,難怪古人津津樂道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分享小編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