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成功後,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屠夫!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胯下之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如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一樣流傳千年。《史記·淮陰侯列傳》是這麼記載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的: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對於年少時期的韓信,被一個屠夫所侮辱,最終受到了鑽過對方胯下的奇恥大辱。那麼,問題來了,韓信成功後,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那個屠夫?

韓信成功後,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屠夫!

首先,在經歷“胯下之辱”後,韓信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練得一身本領之後,韓信在秦朝末年參加反秦鬥爭。彼時,韓信一開始跟隨的不是劉邦,而是強大的項羽。不過,在項羽手下難以發揮才能後,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自此之後,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自己卓越的用兵能力,比如背水一戰擊敗代、趙等諸侯國,並且擊敗項羽的垓下之戰中,韓信又是坐鎮指揮,從而為西漢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信成功後,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屠夫!

那麼,在人生達到一個巔峰,或者說人生走向成功之後,韓信是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那個屠夫?對此,可能有人要說了,韓信當時已經手握千軍萬馬的將軍了,自然是要找當年侮辱自己的屠夫報仇了?不過,真實的情況可能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成功後,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屠夫!

對於韓信來說,衣錦還鄉之後,不僅報答了救過自己的人,還給當年讓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封賞,也即封他為楚國的中尉。在劉邦建立西漢後,韓信被封為楚王。由此,對待當年讓自己受到奇恥大辱的屠夫,韓信不僅沒有殺了他,反倒讓他在自己的封國內為官。而這,無疑是韓信“以德報怨”的體現,也即顯示出韓信這位千古名將廣闊的胸懷。對於這麼做的原因,韓信表示: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殺不死他嗎?不是,而是殺了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了,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要感謝他!

韓信成功後,如何對待當年讓他鑽胯的屠夫!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當時擊敗項羽等諸侯,被劉邦封為楚王的韓信,殺了一個屠夫沒有任何意義,當屠夫聽說韓信發跡之後惶惶不可終日,差一點想要自殺。但是,韓信並沒有這麼做,反倒提拔他當了個小官。屠夫感激涕零,到處宣揚韓信的大度和品德。對此,在筆者看來,韓信如果殺了那個屠夫,只會在歷史上留下“睚眥必報”的形象,但是,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話,卻可以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美名。所以,在筆者看來,打敗一個人如同攻佔一座城一樣,韓信這位將軍非常清楚,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個人在心理上已經徹底被自己收服了。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