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課堂筆記之“見義不為,無勇也”:什麼是義?

原文】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翻譯】孔子說:

“不是你應該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這是諂媚。見到合乎正義的事情而不做,這是不勇敢。”

【講解】這兩句可以分開理解,也可以合在一起理解。

先分著來。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古代的人信鬼神,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祭祀。所有人都要祭祀的是自己的先祖,比如姓劉的祭祀劉家的祖先,姓王的祭祀王家的祖先。這種祭祀是寄託自己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之情。但你祭祀別人的祖先是幹啥呢?是為了求神、避禍等功利的目的吧?這就失去了祭祀的本意,變成了諂媚了。

“見義不為,無勇也。”義是宜的意思,見義勇為就是做應該做的,做道義要求做的事。如果害怕危險和打擊報復,不去制止、勸阻、批評,做了縮頭烏龜,看到錯誤既不說點啥也不做點啥,那就是不

勇敢了。

兩句話連在一起理解。大概是孔子先生對當時發生的一些事看不慣在發牢騷,吹鬍子瞪眼呢。竟然有人非其鬼而祭之?這麼不像話的事怎麼就沒人管呢?見義不為,太不勇敢了!

學習這句論語的重點是分清什麼是義。義是宜,是按照道義行事,是該出手時必須出手。但義也要區分不同的情形,也比如有人掉到水裡,你會游泳且水性還不錯的人就應該主動去救人,水性不好的人應該積極報警或者去找游泳圈扔到水裡,對我們小同學來說,應該做的就是幫著喊救命了。

《論語·為政》課堂筆記之“見義不為,無勇也”:什麼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