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宰相名稱的變化,其實伴隨的就是政權的變化、政治結構的變化。古代宰相名稱的變化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先秦時期、秦漢時期、唐宋時期和明清時期,四個階段的宰相名稱和智慧差異很大。

首先解釋宰相、丞相的本意。相,即輔助,引申為“副貳”;丞,也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宰,即家宰,古代負責家族祭祀的禮儀官。無論宰相還是丞相,其本意是都是從古代貴族的家臣演化而來,最初的職能,就是幫助家主處理家族內部事務的大管家。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中國的社會構成就是以家族為基礎,國可以看作是放大了的家,天下是放大了的國。因而,家臣由家族事務官,演變為國家行政長官也就成為必然。

先秦時期:宰相制度的形成階段,各國叫法不統一

前文說過,宰相原來的只能是貴族的家臣,先秦是封建制,諸侯王是除了周天子以外最大的貴族,他們的家臣名稱各異,這就導致各國對宰相稱謂的差異。

大致有以下幾種叫法:宰相、宰、太宰、宰冢、相、相邦、相國、令尹、大良造、阿衡等等。出任宰相的人身份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卿室公族後裔,有的來自於本國之外。在職能上也各有差異,有的是“獨相制”,有的是“多相制”。

總之,先秦時期的宰相制度沒有統一規制,各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同時期也存在很大變革。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秦漢時期:三公九卿制下的丞相和(大)司徒

秦朝的建立,意味著封建制的解體和帝制時代的到來。不過,朝政結構還是延續了封建制度的某些特徵,比如三公九卿制。公和卿的叫法,本身就是封建制的產物,其政權模式更是有鮮明的“家國不分”的烙印。

在這種結構下,宰相的名稱大體在丞相、相國和大司徒三種名稱之間切換。

從秦朝建立,到漢惠帝之間,名稱一直在丞相和相國(相邦)之間切換,其職能是一樣的。漢惠帝后,將宰相的名稱固定在“丞相”,而將各封國的相,一律稱為“國相”。

這個階段,丞相掌行政,太尉(大司馬)掌軍事,御史大夫掌監察,形成三公結構雛形。不過御史大夫從職能上來講,隸屬於丞相,職務相當於副丞相。漢成帝末期,為了提高御史大夫的位置,將御史大夫改名大司空,與更名為“大司徒”的丞相併列,並與大司馬形成三公結構。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光武帝末期,為了顯示皇權唯我獨尊,將三公的“大”字一律去掉,大司徒變成了“司徒”,一直沿用到魏晉南北朝。當然,東漢末之後,又多次在丞相和司徒之間來回切換。

唐宋時期:三省六部制下的群相

三省六部制經歷了數百的演化期,直到隋朝才正式確定,它與三公九卿最大的差別就是,皇權與相權進一步分割,相權從“獨相制”演變為“群相制”。

三省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其中中書省負責擬定政令、詔書,一把手叫中書令,副手叫中書侍郎。門下省負責稽核中書省的敕令,有權駁回蓋了章的聖旨,一把手叫侍中,副手叫侍郎。尚書省統領六部,負責對下達的詔書執行,一把手叫尚書令,副手叫僕射。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為了提高辦事效率,三省長官通常會在政事堂集體討論,省卻決議被駁回的反覆時間,有資格參與政事堂議事的三省長官,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宰相。一般情況下,中書省和門下省一把手必然是宰相,尚書省一把手一般空缺,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二把手尚書僕射,也視作宰相。

後來,為了擴大決策參與人,皇帝通常會對六部其它低階官員,加“參知政事”、“同三品平章事”等頭銜,納入決策層,也視作宰相。

也就是說,三省六部的宰相,跟三公九卿的丞相完全不同了,丞相獨攬朝政,變成了多位宰相共同議政的群體決策。

明清時期:內閣制/軍機處下的虛相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曾經短暫恢復了丞相制度,隨著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宣佈永久廢除丞相制度,企圖皇權兼領朝政,實行獨裁統治。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事實證明,皇權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應付得了龐大的朝政,從明成祖朱棣開始,逐步形成了以低階官員出任皇帝決策顧問的模式,後期發展演變為“內閣制”,閣臣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宰相。

內閣制也是群相制,不過,相對於三省的宰相分工明確不同,內閣閣臣沒有決策、監督和執行的分工,而是表現為派系政治鬥爭形式的勢力平衡。這就是後來司禮監凸顯的原因,他們事實上扮演了三省制度中門下省的功能,對內閣實施監督。

清朝完全演變為皇權獨裁,連內閣制都不存在了。但是皇權依然面臨著決策力量薄弱的困境,於是由皇帝欽點的閣臣,參加議政的“軍機處”應運而生。軍機處大臣,就是清朝的宰相,也是中國帝制文化時期,最沒有存在感的宰相,他們只是決策參謀,失去了對皇權的反制作用。

名稱變化後面的歷史背景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相對於國家元首,從“王”到“皇”變化的簡潔明瞭,宰相的名稱可謂五花八門,翻來覆去地變。不過,這些變化不是政治家們吃飽了撐的,玩文字遊戲,其背後都是政治的需要,大體有以下三個原因所導致。

1。從分封制到帝制,宰相制度的兩大核心變化

秦始皇建立的“郡縣制”,不光是國家元首的名稱,從“王”到“皇”換個稱謂那麼簡單,它是中國政權結構的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以後,先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為主導的,層階式結構被徹底推翻,變成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一元制統治結構,宰相制度也必然隨之發生變化。

①從家臣到領袖

封建制條件下,宰相還附帶明顯的“家臣”特性,而不是帝制結構下國家的行政領袖,我們從宰相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這個痕跡。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先秦各國的宰相,很多時候並沒有存在感,時間線越往前,越沒有存在感。宰相的只能更偏重於王室和公室的事務官特性,而不是國家行政的決策官員。

所以,從先秦宰相的糟亂叫法,到秦朝的相國、相邦、丞相的名城轉變,首先是對宰相職能的正式確立,從此他作為國家領袖,出現在歷史舞臺。

②從分權到輔佐

先秦的宰相制度,在部分諸侯國,所表現出來的職能,又往往突破了“家臣”的特性,它往往是卿室勢力的代表,用於掣肘公室勢力,這種宰相一定是由卿室勢力擔任。

這種狀況主要體現在戰國時期,比如齊國的國高二卿,魯國的三桓。

秦朝的宰相,改變了先秦對宰相制度的不明,這是一次重大變革,不光是名稱上的變化。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2。皇權與相權的鬥爭,是宰相名稱和制度變化的動因

帝制結構下,宰相的名稱又為何不斷變化呢?皇權與相權的鬥爭是最主要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大明初期及以前。

宰相被確立為國家領袖之後,從政治生態上講,它必然與皇權產生衝突。中國的帝制文化,並沒有對皇帝的權力做出過明確界定,名義上他對所有的結果負責,但是皇權的力量過於淡薄,又不能以一己之力,應付所有的政務,這是一對矛盾。

這種矛盾的衝突,因為歷史背景和皇帝個人能力的大小,其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比如,漢文帝時期以左右相削弱相權,漢武帝太強勢,構建了一個內朝官,把丞相的決策權奪過來。光武帝更牛,連內朝官都不需要,直接以尚書檯作為行政助理,自己所有大權一把抓。

丞相變大司徒,其實就是透過三公並列的模式,削弱相權的一次變革。而光武帝的尚書檯制度,直接演化為三省制度的雛形。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我們來看一下從漢武帝的內朝官到三省六部制,皇權與相權的鬥爭:

①漢武帝內朝官的建立與消亡

漢武帝建立內朝官,就是讓低階官員出任他的決策參謀,奪丞相的決策權。但是為何內朝官制後來消失了呢?

原因就是,後來的皇帝能力不足,內朝官從決策參謀,演變為決策者,取代了丞相的決策功能。後來又形成以外戚擔任的大司馬,掌領內朝,軍政一把抓,其權力遠遠超過了丞相,皇帝大權旁落。所以,東漢政權建立後,內朝官必然消失。

②光武帝的尚書檯制度建立與消亡

劉秀既沒有采用內朝官制,又把三公制搞成了虛設,直接以尚書檯的行政助理職能,實現了皇權獨裁。可是後續的皇帝同樣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尚書檯又逐漸演變為掣肘皇權的新生勢力。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於是,尚書檯演變為尚書省,接替了丞相的職能,為了對付尚書省權力過重,又誕生出中書省,來搶奪尚書省的決策權。

③三省制度的誕生與完善

中書省也沒有擺脫權力過重的問題,於是又不得不架構了門下省,來制約中書省。至此,在皇權一路打擊相權的過程中,三省六部制誕生了。

可以明顯看出,在這個過程中,相權從最早的國家唯一領袖,最後變成了集體決策,而且所謂的宰相併不固定,隨時可以被踢出決策班子。而推動這個變化的,就是皇帝對獨裁政治孜孜不倦的追求,與皇權個人能力的缺陷之間的矛盾。

3。士族階層的內部鬥爭,是宰相制度變化的裂變因素

宰相制度變化的另一個因素,來自於士族階級內部的矛盾衝突。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自唐朝中後期,中國最強大的政治力量門閥集團,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靠科舉制不斷迭代的寒門士族集團。

從這個階段開始,皇權逐步走向獨裁,它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士族集團取得了永久的政治地位。士族集團失去了外部競爭,內部競爭就顯現出來,相權就是士族階級內部的爭奪焦點。

由此,各種黨爭之風興起,庶族集團的不穩定性,反而決定了內部政治鬥爭的殘酷性,相權作為行政權力最好領導人,失去了獨相存在的土壤。不光不可能出現獨相,即便入相資格,和相位排序,都稱為黨爭的焦點。

由此可見,士族階級內部政治鬥爭,也是宰相制度變革內部推動力。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綜述

透過以上分析可知,宰相制度從誕生以來,經歷了重大的政治結構變化,又經歷了皇權與相權的政治鬥爭,以及士族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每一次名稱的變化,其背後都是政治環境所決定,而不是簡單的名稱變化。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

資治通鑑 全六冊正版原著無刪減 文言文版史記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書籍司馬光著

檢視

中國古代宰相的名稱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都經歷了哪些階段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