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大家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祭祀天神(河神)或祈福儀式,在案桌上經常拜訪著各種各樣的果品肉類,甚至包含豬頭、牛身、羊腿··· 有人不禁好奇:難道神仙也吃肉嗎?為啥供神也要有肉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一下:祭祀儀式中供奉肉類的原因。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神秘的獻祭儀式

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農耕時期,常見的祭祀祈福除了春節、元旦、清明之外還包含求雨、祭河神等地方性祭祀活動。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在古代祭祀神靈是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情,祭天地、祭社稷、祭鬼神在當時都是常有的。獻祭成本越高就越有誠意,祈福求願的成功率就越高,所以出現了:獻祭“五穀”“六畜”甚至有獻祭“活人”的現象。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古人表達對神靈的歸順主要透過跪拜叩頭或焚香燃紙等方式來體現,但對神靈來說最實惠也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獻上祭品。古人認為:人有七情六慾,神仙也如此。

若想博得神靈歡心,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東西奉獻,所以在幾千年的祭祀文化中出現的祭品也是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也是祭祀活動中必不可缺的就是食物。在農耕時期,食物是非常難得的,這在《禮記·禮運》中寫道: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紊捭豚,汙尊而抔,甍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中得以體現。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祭祀禮器—鼎)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用豬肉供神享食並鑿地為穴當作水壺,一手捧水伴著獻擊土鼓的樂聲就能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

獻祭“肉食”的主要原因

在祭祀的諸多食物中,以肉類最為稀少和罕見。原始時期人們食肉主要靠狩獵為主,拼著性命才能獵來肉食,故肉類罕見且珍貴。即使到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都發展起來的時候,肉食仍然極為寶貴。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在孟子構想的理想生活中,就以70歲能吃上肉為重要標維,由而可見肉食的難得。古代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犧牲”,通常指豕、牛、羊、馬、犬、雞等性畜,後世稱“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豕牛羊三牲。作為祭品的食物除“犧性”外,還有五穀雜糧,稱“粢盛”,鮮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間祭祀中也是比較常用的祭品。

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獻祭牲畜、活人、燒香焚紙的祭祀活動已經被取代,為延續祭祀傳統,弘揚中華文化人們用更加文明的方式來繼承這一傳統,線上祭祀、線上祭拜、線上建館終將會成為祭祀活動的主流。2019年8月2日 人社部發布《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更加明確了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五類休假標準,這其中包含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都是反映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表現。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祭祀文化網】,關注小編帶你看奇趣新聞、品國學精粹、學風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