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老話說“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啥意思?

很多農村老話流傳已久就會轉化成短小精悍而富有科學性和哲理性的民間諺語,這類民間諺語透過祖祖輩輩勞動人民的口耳相傳,總結生產實踐中的一些經驗教訓,它是全體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農村諺語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是包羅永珍,它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文明的全部領域,同時它又反應出了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許多客觀規律。因其語言精煉、詼諧幽默,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很多都是婦孺皆知。

就拿這句“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來說,它生動形象的為我們講述了大暑、小暑、立秋、處暑這4個節氣之間存在的相互關係。

其實“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這句農村諺語可以這樣理解:小暑和大暑這期間的天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而立秋到處暑這段時間儘管天氣也非常炎熱,但理論上來講氣溫會逐漸下降。可從多年的實際氣候情況來看,有時候會受到高溫高溼太平洋熱帶高氣壓的影響,立秋和處暑這段時間依然很熱,甚至不亞於小暑和大暑這段時間的“熱”,這也是我們口中常說的“秋老虎”的由來。

讓我們分別來看看今年的小暑、大暑、立秋、處暑這4個節氣具體的日期。

今日大暑,老話說“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啥意思?

小暑:公曆7月7日;大暑:公曆7月22日;立秋:公曆8月7日;處暑:公曆8月23日。從小暑7月7日到處暑8月23日,這時期是地表溫度最高的一段時期,建議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民間向來還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也就是說“三九”是極寒天氣的代表,“三伏”則是極熱天氣的代表。“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初伏:公曆7月11日;中伏:公曆7月21日;末伏:公曆8月10日。

從上面的日期我們可以看出:今年的“三伏”正好處在小暑和處暑這段時間內,因此“熱”也有“熱”的充分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伏、中伏、末伏”這“三伏”當中,“中伏”是最熱的時候。今年的“中伏”起止日期為公曆7月21日~8月9日,足足有20天時間,而“中伏頭”7月21日和“大暑”7月22日,一前一後僅僅相差一天,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刻都讓我們趕上了,逃避肯定不是辦法,那就只好讓我們來迎接滾滾熱浪帶來的身體洗禮吧。

關於“秋老虎”的熱,我這個自小就在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長大的80後也是感同身受。記得八、九十年代,我們這裡農村種田的機械化普及率普遍偏低,大多數農戶仍然採用最原始的鐮刀割麥和牛碾場來收穫莊稼。這種收麥方法,不僅非常辛苦、效率很低,而且還容易耽誤事,倘若遇到連續的陰雨天,農戶這一年當中只能吃到長芽的糧食。就算老天爺“賞臉”沒有出現持續陰雨天,可是炎熱的天氣下收穫麥子至少也需要個把個月才能完成,等麥收結束,收麥人從頭到腳要“脫一層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