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在絕大多數隋唐英雄系列小說和評書中,李密之敗,都是敗於紅顏禍水,李績(書中為徐懋功,那還真沒寫錯,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在《隋唐演義》中還寫了一首打油詩:

“心中惱恨西魏王,玉璽換來蕭美娘,瓦崗山上散眾將,一統江山歸大唐!”

這首詩肯定是說書人替李績寫的,以李績的文武雙全,肯定不會寫這種類似“淺淺體”的歪詩。這首詩的水平,跟現在某些著名刊物和協會大人物有一拼,但是在詩歌盛唐,卻連垃圾都算不上。

演義和評書的說法很不一致,有的說蕭皇后亂擊鼓導致瓦崗軍潰敗,單雄信一怒之下揮起長槊辣手摧花,也有的說蕭皇后幾經輾轉進入李世民的皇宮,弄得李世民也像楊廣一樣無心朝政,連長孫皇后和才人武媚娘都不理了。

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李密之敗是不是因為重色輕友,蕭皇后有沒有在隋煬帝楊廣、大許天壽皇帝宇文化及、大夏王竇建德之間多次倒手,正史和演義的記載當然不一樣,後來成為唐朝名相的魏徵魏玄成,在編纂《隋書》的時候,就直言不諱地替蕭皇后鳴冤。

在魏徵的筆下,隋煬帝的蕭皇后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淑女,比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強多了,隋朝二世而亡,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罪責更大:

文獻德異雎鳩

,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

(廢楊勇而立楊廣)

,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

(楊堅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

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蕭後初歸藩邸,有輔佐君子之心。煬帝得不以道,便謂人無忠信。父子之間,尚懷猜阻,夫婦之際,其何有焉!暨乎國破家亡,竄身無地,飄流異域,良足悲矣!”

我們查閱史料得知,隋煬帝楊廣生於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蕭皇后生於北周天和二年(567年),魏徵生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三個人要是見了面論輩分,蕭皇后就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大姐大”——足足比魏徵大了十三歲,比楊廣也大兩歲。

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讀者諸君都知道,楊廣其實是唐高祖李淵的表弟、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叔,生於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599年1月23日)的李世民,比蕭皇后小了三十二歲。據此推斷,蕭皇后進入長安跟貞觀天子李世民見面的時候(貞觀四年,630年),女的六十三歲,男的三十一歲(虛歲三十三,按照當時的習慣,生日小的人虛兩歲),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對頭童齒豁的“表嬸”有什麼非分之想的——古代四五十歲就算老人,蕭皇后半生飄零,老得更快,即使是放在現代,六十三歲的老人,也不會讓三十出頭血氣方剛的李世民產生興趣,更何況他們的親戚關係也不算太遠。

李世民沉迷蕭皇后是不可能的,生於582年的李密比蕭皇后小十五歲,即使他再飢不擇食,也不可能為了蕭皇后而消磨龍飛九五的雄心——事實上李密也就是在隋煬帝的朝會上見過蕭皇后幾次,而且按照規矩是不能直眉瞪眼地“欣賞”的。

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在《隋唐演義》中,蕭皇后還是很有魅力的,李密見了他就邁不開腳,秦瓊和李績魏徵都看不慣李密的做派,魏徵和李績一商量,乾脆來了個不辭而別:“瓦崗義軍回到瓦崗山後,李密每日深居後宮和蕭美娘飲酒作樂,手下戰將議論紛紛,怨言不絕。秦瓊和徐懋功心中也甚不滿。徐懋功借酒興,要來文房四寶,竟在銀安殿的粉壁牆上,題詩一首。題詩已畢,投筆於地,哥兒倆竟然揚長而去。”

從《隋書》和《北史》相關記載來看,蕭皇后似乎沒見過“西魏王”李密,魏徵六易其主後受命編纂《隋書》,對蕭皇后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

(楊堅)

大善之,帝

(楊廣)

甚寵敬焉。帝每遊幸,後未嘗不隨從。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

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在魏徵看來,蕭皇后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淑女,如果隋煬帝楊廣聽了她的話,隋朝可能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和《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都記載了蕭皇后的顛沛軌跡:

“及宇文氏之亂,隨軍至聊城。化及敗,沒於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後於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虜庭。大唐貞觀四年,破滅突厥,乃以禮致之,歸於京師。”

按照這兩部正史的記載,蕭皇后並不曾被瓦崗軍擄去,當然也不會跟李密有什麼交集,迷惑李密更是無從談起,秦瓊和李績在李密戰敗前,也沒有拂袖而去:秦瓊、程咬金、裴行儼、羅士信等人,都是在重傷不起的情況下被王世充的“隋軍”俘虜,秦瓊後人的墓誌銘上回顧秦瓊履歷的時候,還特意加上了一句:

“叔寶,隋龍驤將軍,從高祖神堯帝

(李淵)

擒尉遲敬德,拜上柱國、馬軍總管。

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秦瓊這個“隋龍驤將軍”稱號,實際是王世充用越王楊侗(皇泰主、隋恭帝)的名義封的,秦瓊原本就是隋朝正六品建節尉,受封隋朝龍驤大將軍(開府為一品官,不開府為二品官),也算破格擢升。

秦瓊離開李密,是被俘而非出走,李績就更有意思了:李密火併翟讓,李績捱了一刀,差點被砍斷脖子,是王伯當極力勸阻才保全了性命。

李績十七歲就跟隨翟讓起義,兩人關係十分密切,翟讓被殺、李績差點被殺,當李績居然成了瓦崗(西魏)最後一個忠臣,李密不信任他,他卻對李密一往情深:他不但把率眾投唐的功勞全讓給了李密,還在李密反叛被殺後,冒著生命危險向李淵求情,收葬了被梟首示眾的李密和王伯當——有人說李績要收葬的實際是王伯當而非李密。

蕭皇后迷惑李密氣壞秦瓊,被單雄信一槊刺殺,魏徵為何還說她好?

不管怎麼說,蕭皇后都沒有被單雄信刺殺,秦瓊和李績也沒有因她而脫離瓦崗軍,《隋書》主編魏徵對蕭皇后的評價是否客觀,那就得由精通隋唐歷史的讀者諸君來做最後的評判了。半壺老酒要請教大家的問題只有一個:貞觀四年,蕭皇后以六十三歲高齡,風塵僕僕地長途跋涉來到長安,已經把弟妹收入後宮的李世民,會對這樣一個老婦人感興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