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一、卷首

翻開歷史便會發現,對於那些帝王,尤其是開國帝王來言,幾乎都存在著“走兔死,獵狗烹,飛鳥盡,弓箭藏”的記載。

也就是說,他們一旦登基,坐穩了帝王寶座後,便會以各種方式和理由,對曾經的功臣們舉起手中的屠刀。不同點僅在於,無非有的會如朱元璋般手段殘酷無情,有的如趙匡胤一樣,顯得溫柔含蓄罷了。

但唐太宗李世民,似乎是個例外。別說功臣了,就是連300死囚犯,李世民都敢跟他們進行“君子約定”後放出去。讓他們回家跟家人團聚。結果到了返回日期,300死囚竟全部回來了!

莫非李世民跳出了這個歷史怪圈?根本就不是。所謂不是李世民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李世民根本就承擔不起。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二、殺功臣等於否定自我

一提大唐,人們就都習慣說,那真如開掛一般,尤其是武將更“變態”。在《隋唐演義》的推波助瀾下,幼年早亡的李淵三子,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搖身一變,竟然成了隋唐第一條好好,一對擂鼓甕金錘,在砸爛了大隋的舊世界後,被老天爺收走了。

也就是說,你站在《隋唐演義》的角度就會發現,大唐的建立,彷彿全是李元霸的雙錘,給砸出來的一般。尤其是錘震四平山,李元霸一人就降服了各路反王,奪走了傳國玉璽,一舉奠定大唐江山,這才死掉。

而那些隋唐歷史上,真正的厲害名將們,卻幾乎都成了擺設。

比如勇猛非常的程咬金,專注負責搞笑。戰神級別的李績,變身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另一位戰神李靖,乾脆玩起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地把戲成了半仙。至於隋唐單挑王秦瓊,武力也是嚴重滑坡,僅排13。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那麼為何會這樣?

就一個原因,李世民才是大唐開國的第一功臣!也就是說,李淵能得天下,李世民建立了最牛逼的功績,他一直都是大唐真正的統帥。比如著名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一戰擒雙王,把王世充和竇建德都給滅了,這堪稱是歷史上最玄幻的一戰!此戰過後,大唐地位不可動搖!

還如,幾乎所有厲害武將,都是被李世民囊獲了,秦瓊、程咬金、尉遲恭,哪怕李靖,也是因李世民求情,這才保住性命

故而你讓《隋唐演義》等,如何去表現其他功臣?所以乾脆搞出個李元霸得了,無敵天下,不可阻擋——這不正是李世民的風格嗎?只不過李元霸是用武功表現,而李世民是歷史上實打實的戰績。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這種情況下,經過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自然就不能殺功臣了,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功臣,殺別人,不等於否定他自己嗎?這個後果有多嚴重,李世民很清楚他承擔不起。

因此,當尉遲恭囂張到了,敢當著他的面打架,不給他面子,李世民也只是私下裡敲打,根本不殺他。人們都說是,這是因尉遲恭跟李世民捆綁得太緊。

但樊噲跟劉邦捆綁得不緊嗎?劉邦死前,照樣下旨殺掉樊噲!所以捆綁太緊之說,根本就不成立!真正的原因是,李世民就是大唐最牛的功臣,他不能對自己動刀!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三、殺功臣等於摧毀形象

對於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功臣來言,恐怕哪一個都沒法跟李世民對比。

房玄齡,雖少年得志,18歲舉進士,搞得許多人都對他崇拜非常。但問題是自此後,房玄齡就進入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淪期。由於受漢王楊諒謀反牽連,房玄齡“

坐事,除名徙上郡

”。直到他38歲時,才進入到李世民眼簾,由此重新出現。

戰神李靖,少年時期他的舅舅韓擒虎就開始替他造勢,言稱他是“

可與論孫(孫武)、吳(吳起)之術者,惟斯人矣”

。但自此後也沉淪了下來。

直到他聽聞李淵起兵,跑到長安去告密。結果被已攻陷長安的李淵抓住,要砍他頭,又是李世民求情,這才保住了他。後來48歲時才嶄露頭角,統兵下江南。

其餘者,如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等,哪個不是如此?一直飄蕩,今兒追隨這位,明兒跟了那位,直至遇到李世民。

再看李世民,可謂“開掛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16歲時,他就能統兵去雁門解圍。

自李淵起兵後,就更不可阻擋。19歲時大破薛秦鐵騎十萬,以彪悍著稱的隴西士卒,被李世民嚇得投澗谷死者不計其數。然後又以二千騎兵,逼降薛仁果……

從此後,李世民就如天之驕子一樣,縱橫在隋唐江湖,何曾有過沉淪?幾乎都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以至於連偉人都贊: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對於李世民來言,最黑暗的日子,竟然是如何鬥敗哥哥李建成,他來當皇上。然後李世民就27歲登基,31歲成了“天可汗”……

這種“開掛到令人髮指”的經歷,自然就塑造了李世民無比自信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又使得他經常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比如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單騎會突厥總瓢把子。

讓擁有這種氣質的李世民殺功臣,不等於打他自己臉嗎?須知皇上,比誰都要體面!尤其是李世民這種,天之驕子不可動搖的形象。他若濫殺功臣,就否認了這種“人設”,後果承擔不起。因此,哪怕侯君集謀反坐實而被殺,李世民也表現得非常有人情味。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四、玄武門之變的制約和影響

無論怎麼分析李世民,都不能繞過玄武門之變。一旦忽略了這個事件,都將意味著“不完善”或“偏頗”。

李世民雖是大唐最大的功臣,又是天之驕子,但問題是大唐並非他一人打下來的。這就牽扯到了太子李建成勢力和李淵自己的勢力了。

比如裴寂!李淵晉陽起兵的重要推手,設謀用幾個晉陽宮的宮女跟李淵亂搞,然後逼著李淵起兵。自此後,他就一直是李淵身邊的第一人,大唐的第一位宰相。可惜,他對李世民卻不怎麼友好——起碼比起李淵身邊另一位能臣劉文靜,要差得多。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想罷了裴寂官嗎?當然!裴寂在,就等於李淵的勢力在,可李世民卻忍了。直至貞觀三年,李世民借僧人法雅妖言惑眾事件,怒斥裴寂,直截了當地說:“你才能啥的,根本就不配當第一宰相,都因我老爸罩著你罷了。”

由此裴寂這才識趣告退,直至最終被流放。李世民想殺裴寂嗎?當然想,但卻不敢,因為玄武門之變,他已經逼老爸退位,還怎麼再殺老爸最親信的大臣?這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同理,為何薛萬徹、魏徵等太子李建成的舊部,也都被李世民重用,而沒有殺掉?一則是這些人,的確對大唐建立而立下大功,且也都有才華,二則就是考慮到玄武門之變的影響,不敢殺,只能是感化!

李世民為何不殺功臣?不是不想,而是不敢,這三種後果他承擔不起

五、總論分析

所以筆者才說,李世民不是不想殺功臣,而是不敢!所謂,殺掉一個功臣,也許對於皇上來言很簡單,但之後的影響,卻不受任何人控制。顯然,這裡面就存在一種博弈關係,既需要清醒的頭腦,更需要擁有一份敬畏之心。

這其實就是李世民,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使得他不但奠基了恢弘大氣的盛唐氣度,也塑造出來了,一段彪炳史冊的“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