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寬和一身正氣:長林王之於孫淳,孫淳之於蕭庭生

攜手兒子舌戰朝堂,吐血捍衛長林風骨,昨晚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劇迷在全劇高潮中與長林王蕭庭生痛心訣別。其實最令劇迷痛心的,不僅是孫淳飾演的長林王一生忠肝義膽,卻在暮年遭到滿朝批判,更是長林王府乃至長林軍從此失去忠義靈魂領袖,長林之名不復存在!長林王是全劇最“走心”的角色之一,由於孫淳把長林風骨演繹得太過傳神,以至於許多觀眾在連聲讚歎其演技精湛之外,更不禁聯想:孫淳本人和長林王之間是否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一生寬和一身正氣:長林王之於孫淳,孫淳之於蕭庭生

長林王的一生:滲透骨子裡的忠義

讓我們先來解析一下長林王。被梅長蘇解救於掖幽庭,被靖王景琰收養於宮內,雖為罪奴出身,但蕭庭生從最關鍵的少年時期開始,就受到優良的教育及忠義之士的薰陶,並與梁帝情同手足。可以說,他的一生都被“大愛”影響著,時刻不忘保家衛國的使命。梁帝在位時未設羽林軍,長林王盡攬軍權,但在他的教導下,長林王府上下無一人戀棧權位,反而深諳適時進退之理,免讓梁帝擔憂之餘,更不在朝野中落下話柄。

長林王常與梁帝推心置腹,梁帝許多未曾說出口的話,他都能讀懂。在蕭元啟請求取罪母遺骨以好生安葬時,長林王知道梁帝礙於血親之情未能開口拒絕,於是替梁帝攔下蕭元啟;而梁帝更能理解長林王,在軍事上長林王的許多提議在群臣看來都很不可思議,但梁帝可以不問緣由、不顧一切地給予長林王最大的支援,正是因為梁帝對長林王的忠君愛國之心深信不疑。

梁帝死前命長林王為小梁帝的輔政大臣,滿朝文武都以為他會藉機謀反,以輔政之名挾幼帝令群臣。但長林王心繫江山社稷,面對皇后與荀首輔的步步緊逼,寧可退讓也不願讓小梁帝心中不安。後來,小梁帝受人挑唆,想擺脫長林王輔政之心日漸顯露,但長林王府上下謹遵梁帝遺願,肩負治國衛國的重任,面對千夫所指仍然鞠躬盡瘁,為大梁立下驅逐外族的汗馬功勞。

直至最後一次與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對簿,深知自己時日無多的長林王拖著病重的身體,仍然不忘給小梁帝最後的肺腑箴言。長林王的一身正氣,單從外表體態就有所體現:劇中的蕭庭生,無論是憤怒、喜悅、悲傷……甚至臨終一刻,背脊始終挺得筆直,可謂一生剛正不阿,絕不為利益折腰,實在是一位理想型的完美人物。

一生寬和一身正氣:長林王之於孫淳,孫淳之於蕭庭生

迴歸孫淳本人:骨子裡的敬業與寬和

長林王雖出身掖幽庭,但慶幸仍在孩童時期就被靖王收養於宮中,自小對家國天下的“大愛”耳濡目染,造就一身大將風度。其實孫淳本人的氣質與長林王蕭庭生也確有幾分相似,生於外交官世家的他,從小受愛國情懷薰陶,為人正直,一身浩氣。再加上成長環境優渥,家庭藝術文化氛圍濃厚,讓孫淳對於金錢沒有太深刻的概念,只知追求心中所熱愛和嚮往的事物,自成一種清雅和溫潤的氣質。

有人這樣評價孫淳:曾經的王子,如今的貴族。筆者認為此話甚妥,剛出道時的孫淳外貌英俊,氣度不凡,卻因生在一個“不認顏值”的年代而與許多好角色無緣。儘管演藝之路風雨頗多,但他仍然堅持對劇本、團隊及角色的高要求,不肯將就去接一些違心的戲,這亦是源於孫淳內心對演藝事業的高度敬畏和熾烈熱愛。

因此蕭庭生這個角色,是讓孫淳動容的。長林王是一個位高權重而又忠肝義膽的偉岸人物,孫淳多次強調自己非常欣賞這個角色在面對慾望和權利,甚至是看透人性的時候,仍能保持清醒的認知,恪盡職守,不存絲毫逾越之心。整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看下來,長林王雖為武將卻不粗魯莽撞,反而身心透著溫潤、寬和,而且無論何時何地,都存有一份凜然正氣。

這種氣質,在孫淳本人身上也盡顯無遺。他在接受採訪和出席活動時,總給人一種淡然、穩重的儒雅寬和之感。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孫淳,也是十分簡單、純粹,雖然在業內早已到達被稱為“老師”的高度,但孫淳內心對幸福的定義仍是非常簡單:早睡早起,應酬不多,一日三餐能吃上住家飯,能有時間多和家人在一起。正是這樣“知足常樂”的心態,讓孫淳對待演藝事業心無雜念,只有一份努力做到最好,讓自己和觀眾滿意的赤子之心。孫淳為此總自嘲“胸無大志”,其實在大家眼裡不過是溫潤寬和的一種體現罷了。

一生寬和一身正氣:長林王之於孫淳,孫淳之於蕭庭生

演員無法演繹出自己不認可的角色,長林王蕭庭生無疑是孫淳所欽佩的人物,但能走進觀眾心裡,除了他精湛的演技之外,這個角色的性格與孫淳本人也有些許契合之處。長林王之於孫淳,從骨子裡滲透出的一生寬和,一身正氣,使得孫淳之於蕭庭生的演繹更加出彩,更加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