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們對祖先的信仰自古皆有,在古人的信仰之中,先人就如同土地爺一樣,只不過土地爺是庇護一方百姓的,所以名氣較大,而我們的先人只庇佑子孫後代,所以格局小名氣就小一些。但是對於子孫後代來說,先人才是最真實的精神寄託。

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由於先人只庇護子孫後代,所以上墳只能是子孫後代去,如果外人去,先人是不認的。因此先人越富有,子孫後代就越容易出貴人,所以先人的居住之地也就受到了後人的重視。有句農村俗語說:“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無論是人居住的房子,還是先人的居住之所,都要達到“藏風聚氣”的效果,如果周圍的地理環境能與天象對應,也就會達到這種效果。與天象的對應也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民間流傳著一段順口溜說:“背靠崑崙山,手扒椅圈,腳蹬小河灘,有吃又有穿。”意思就是背後要有靠山,左右有青龍白虎環抱,也就是兩個稍彎的低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與太師椅相識的地形。

那麼人要坐在太師椅上,左右的青龍白虎位就像是太師椅兩邊的手把一樣,而太師椅在以前就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前方的小河灘就起到了阻止氣流離開的作用,因為“氣遇水則止”。但是人坐在太師椅上,總不能什麼都不幹吧?所以前方還要有辦公桌,也就是案山。

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既然叫案山,也就是辦公桌,所以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案山上面再有文房四寶或者筆架之類的造型,那就更好了,代表著坐在太師椅上的這個人是文官,而盛世的文官比武官要重要得多,所以這樣的地形才能讓子孫後代出貴人。

在《葬經》中有“五害不親”一說,五害指的就是:童、斷、石、獨、過,意思就是童山、斷山、石山、獨山、過山是不適合先人居住的,也就是不適合葬墳。比如獨山就是孤山,孤零零的一座山,被稱為:“單山獨龍,四顧不應,無疆護拱持,城郭不完,山水不會。”

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意思就是單獨一座山,前無照後無靠,整天被風吹,而且獨山無水。比如當年馬謖守街亭,就因為在獨山之上無水,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而“氣遇風則散”,獨山整天被風吹,自然也就不能藏風聚氣了。

所以劉伯溫曾說:獨龍孤山不可安,安之定見嗣艱難。意思就是先人住在孤山之上,整日被風吹日曬,就會導致子嗣凋零,所以就有了“孤山不起墳”的說法。

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廟後不住人

有句老話說“廟後貧,廟前富,廟左廟右出寡婦”,其實廟、寺和觀是有區別的,寺裡住和尚,屬佛教;觀裡住道士,屬道教。而廟裡住泥胎,原本是古人祭祀祖宗的地方,是人們信仰的產物。比如山神廟、土地廟、龍王廟、娘娘廟等,裡面都是住著一些泥胎雕塑。

而且廟大多不會建在村落中間,一般是距離村子比較遠,特別是山神廟,那就是更遠了。如果住在廟後,也就意味著大門被前面的泥胎壓住了,也就會導致家裡的陰 氣過重,就會對家裡的男人不利,男人為一家之主,主要任務就是養家餬口,若男人不順,則家庭不順。

農村俗語:“孤山不起墳,廟後不住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至於廟前富,只是因為前來祭拜的人多,可以賺點外快而已,如果居於廟後,前來祭拜的人就像是給你上香一樣,那還能好的了嗎?所以就有了“廟後不住人”的說法,當然這也是古人的一種迷信思想而已,如果放到現在,誰願意住在廟周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