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之中,歷朝歷代曾湧現出過無數傑出的道家人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01

賀知章

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及第,授太常博士。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土,復遷太子賓客,授秘書監。

賀知章工文辭,善草隸;性曠夷,清談風流,是司馬承禎的“仙宗十友”之一。唐玄宗天寶初年乞為道士。明皇無法留駕,作《送賀知章歸四明》詩相贈,詔賜鏡湖、刻川一曲。

他以私宅為千秋觀修道,後來桐柏問道,終得攝生之妙。在此之後,賀知章常負笈賣藥於天台道上,如韓康伯故事。據《高道傳》記載,唐玄宗天寶三年,在桐柏山昇仙。作有《紫清上聖道曲》。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02

吳筠

吳筠,字貞節,華州華陰人。他自幼通曉五經,善屬文,性高潔。因舉進土不第,入嵩山為道士,師事潘師正,習上清經法。唐玄宗開元中,南遊金陵,訪茅山,遊天台,觀滄海,與名士相酬答。

相傳後來吳筠文辭傳頌至京師,李隆基聞其名,遂於天寶元年召見於大同殿,令待詔翰林,隨時間道。一次,玄宗問以神仙修煉之事。吳筠答曰:“此野人之事,當以歲月功行求之,非人主所宜留意。”後隸嵩山道士籍,仍隨時應召。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隨後中原不靖,求回茅山,再遊天台,與李白等名士逍遙泉石,彼此唱酬,也在天台留下不少詩篇。代宗大曆十三年(78),卒于越中,弟子邵冀元等私諡為“宗元先生”。

吳筠著有《玄綱論》、《神仙可學論》、《形神可固論》、《心目論》等,對道教基本理論多所闡發。主張守靜去躁、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認為若要長生成仙,必須注意精、氣、神的修煉。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03

謝自然

《續仙傳》有云:蜀華陽女道士謝自然,在唐貞觀間,不惑之年遠航尋找蓬萊,半路碰上一位高道指點說:你要尋找仙山拜師仙人,天台山就是仙山,司馬承禎就是名在丹臺的仙人,你可去那裡向司馬拜師,何必舍近就遠,泛舟投向那茫無定址、虛無縹緲的苦海。

謝自然接受勸告,折返桐柏山,拜司馬承禎為師,認真修煉多年,學去了長生之道。謝自然學道天台山,在蘇軾的詞作《水龍吟》裡也有所反映。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04

田虛應

據《歷代真仙通鑑》介紹,道士田虛應,字良逸,齊郡人。唐龍朔中與隱土何君相遇,默傳其道。又從薛季昌學習司馬承禎辟穀、導引、服餌之道與符籙。

唐憲宗元和十年,田攜弟子馮惟良、徐靈府、陳寡言東遊天台桐柏。田及諸弟子愛桐柏的翠微仙境,都留在此處修煉。憲宗徵召不起。

《因華錄》中有載:“良逸以虛無為心,和虛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偏吝盡去。呂(渭)侍郎、楊(憑)侍郎皆北面師事之。”憲宗、武宗皇帝再次詔請,不肯出山。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05

陳寡言

陳寡言,字太初,暨陽人。唐憲宗元和十年隨師田虛應到天台後,隱於桐柏山玉霄峰,號華琳。唐懿宗鹹通間移居道元院並在那裡建了一座摩天七星閣,居間整理舊有道藏,天台科法有缺遺的拾而補之。

他平日喜歡以詩酒自娛。吟詠不加修飾。道元院本藏有他的詩作十篇,其中有兩首《玉霄山居》。羽化前,他曾寫了兩首《歸上清》的詩給弟子劉介,逝世前又對劉介說:“盛我以布囊,置石室中,慎勿以木為也。”享年六十四歲。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06

夏侯隱

據《仙傳拾遺》載,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夏侯隱仙遊到天台桐柏,在崇道觀住了下來。此人常露宿於林中草木間,蟲獸不敢近。每登山渡水,狀若閉目欲睡,及至目的地已到才清醒過來,因此人呼睡仙。

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

好了,《唐代六大道士:賀知章、吳筠、謝自然、田虛應、陳寡言、夏侯隱》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