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譚嗣同留下來慷慨赴死,主要是希望用他的鮮血來喚醒更多沉睡的中國人,就像他在拒絕朋友勸他先到日本躲避時說的一樣: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的死,也的確激勵了無數後來的仁人志士,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潮中去。

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後,舉國上下民怨沸騰,反對投降賣國的聲音在全國響起。1895年4月22日,康有為召集在北京參加應試的舉人1300多人開會,商議聯合請願,寫了一份長達一萬八千多字的《上皇帝書》,請求光緒皇帝拒絕批准《馬關條約》,並嚴懲參與賣國的大臣,同時提出了一系列的變法措施,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

無奈之下的光緒皇帝,只得讓大臣們代替他傳康有為問話。1898年1月24日,在總理衙門,康有為與榮祿、李鴻章等人就變法進行了整整一天的辯論,康有為對榮祿“

祖宗之法不可變”

的說法進行了駁斥。隨著變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光緒皇帝也希望透過變法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最終,在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發詔令,宣佈變法,因這一年是陰曆戊戌年,所以也叫“戊戌變法”。

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無奈之下的光緒皇帝,只得讓大臣們代替他傳康有為問話。1898年1月24日,在總理衙門,康有為與榮祿、李鴻章等人就變法進行了整整一天的辯論,康有為對榮祿“

祖宗之法不可變”

的說法進行了駁斥。隨著變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光緒皇帝也希望透過變法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最終,在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發詔令,宣佈變法,因這一年是陰曆戊戌年,所以也叫“戊戌變法”。

1896年6月16日,光緒第一次召見康有為,詳細談論了變法的步驟和措施。在變法期間,維新派將變法建議送給光緒,由光緒下達詔令。這次變法主要涉及到經濟、教育和軍事等方面,比如撤併閒散衙門、裁減冗員、刪訂各衙門的規章制度、取消旗人享受的特權、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文、裁減綠營兵將加強軍隊訓練等等。

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實際上,維新變法為了獲得朝廷的支援,也進行了妥協,但是依然觸犯了封建保守勢力的利益。為了打擊變法,慈禧強迫光緒革去了支援變法的翁同龢的職務,隨後又要求以後新授的二品以上官員,必須向慈禧太后謝恩,這也是慈禧控制用人權的手段。

緊接著,為了控制了軍權和京津地區,慈禧太后又讓自己的親信榮祿擔任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隨時準備對付維新派,甚至盛傳將發動政變,廢除光緒。維新派為了應對不測,建議光緒皇帝重用手中握有兵權,正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隨後,光緒連續兩天接見袁世凱,對其進行籠絡,袁世凱也向光緒皇帝表了忠心,表示絕對忠於皇上。

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隨著慈禧太后一方發動政變的風聲越來越緊,光緒皇帝緊急召見康有為,希望他想想辦法,維新派最後將唯一的希望寄託在了袁世凱的身上,並派出譚嗣同去勸說袁世凱發兵勤王。1898年9月18日夜,譚嗣同見到袁世凱後,先試探了袁世凱的態度,然後拿出了光緒的“密詔”,奸詐的袁世凱其實早在光緒接見他之後,就已經向頑固派表明了心跡,但此時的袁世凱卻信誓旦旦的向譚嗣同表示,絕對效忠皇帝,拼了命也要救駕,譚嗣同沒有識破袁世凱的兩面派面孔,等譚嗣同離開後,袁世凱立即趕回天津向榮祿告密。

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率領王公大臣,將光緒皇帝囚禁到中南海的瀛臺,並宣佈廢除所有新政,由她重新開始垂簾聽政。

在變法遭到慈禧太后等人的反對而失敗後,慈禧下令秘密抓捕維新黨人。譚嗣同首先得到了訊息,他立即設法通知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

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康有為因為前一天到了上海,而躲過抓捕,後來,他逃到了香港;譚嗣同

得知訊息較早,

本來也可以躲過抓捕,但是,他拒絕了朋友勸他前往日本的建議,譚嗣同對朋友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隨後,他將自己所著的詩文交給了準備逃往日本的梁啟超,並決心一死。

譚嗣同放棄逃生,慷慨赴死,也許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可能出於男子漢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不願連累家人的考慮,如果他逃跑了,他的家人勢必要受到牽連,因為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當時是湖北巡撫。不過,在譚嗣同死後,其父還是受到連累,被免去了官職。另外,譚嗣同可能還對維新變法抱有一線希望,這從譚嗣同在坐等被捕時,仍在設法準備營救被囚禁的光緒皇帝的舉動上,也可以看出來。

譚嗣同明明可以逃跑,卻違背求生的本能留下來送死,有何意義呢?

9月28日,參與變法的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六人在菜市口被斬首,戊戌變法徹底失敗。譚嗣同在就義前感嘆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慷慨就義!譚嗣同時年三十三歲,和他一同就義的康廣仁也大笑道:

“中國富強之日就要到來了!”

也正是他們這種視死變法的決心和大無畏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