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不僅是陸戰之王,還打過一場四百年前的諾曼底登陸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他的戚家軍面對兇悍倭寇經常打出幾比幾百、幾千的誇張戰損比,是明朝中葉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而諾曼底登陸是二戰最大規模兩棲作戰,這兩者怎麼會扯在一起呢?

原來戚繼光也打過一場類似諾曼底的兩棲作戰,以海軍(水師)掩護陸軍(戚家軍)登陸,一舉殲滅盤鋸在海島上的倭寇,消除了倭寇對福建沿海地區的最大威脅。

戚繼光不僅是陸戰之王,還打過一場四百年前的諾曼底登陸

這場戰鬥發生在1562年即嘉靖四十一年,剛剛肅清浙江倭患的戚繼光奉命轉戰福建,被他打跑的倭寇現在蝟集福建,這道命令正合戚繼光的心意,宜將剩勇追窮寇,不達全勝不罷兵。

福建倭寇有兩個主要據點,其中最難對付的是橫嶼,為什麼是最難對付?因為這座橫嶼島易守難攻,島上有一千多戰鬥力很強的真倭(正牌日本浪人),他們又在島中央的石山上建有堅固營寨,光靠明朝水師很難攻克。

戚繼光不僅是陸戰之王,還打過一場四百年前的諾曼底登陸

明朝水師戰船雖然己經裝備了佛朗機、虎蹲炮等火炮,但射程不夠遠,根本打不到倭寇的營寨,也就無法支援上岸作戰的陸軍。更何況水師戰船數量少、體積小,運不了多少陸軍,即使送上島也不是真倭的對手,等於白送人頭。

不過,橫嶼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其與陸地若即若離,每天兩次落潮時,兩者之間的淺灘會露出海面兩、三個小時,這片長5裡的淺灘全是泥濘,最深處過膝。

陸軍士兵雖然能趁著落潮穿過泥灘,但已經筋疲力盡,無法保持正常的作戰能力,只要倭寇嚴陣以待,不讓他們及時上岸,等海水上漲,再多的兵力也會被衝到海里去。福建明軍曾組織過幾支敢死隊強闖橫嶼泥灘,卻都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8月初8那天的午時剛過,一年中最大的落潮來臨,橫嶼泥灘露出了水面,三千戚家軍開始向橫嶼島挺進。為了加快速度、減少體力消耗,戚家軍每人揹著一捆稻草,邊鋪邊走。

即使如此,戚家軍走到泥灘中間,仍然感到頗為疲憊。突然,身後的岸上響起沖天的戰鼓聲,這是戚繼光親自給將士們擂鼓助威,不僅僅是為了鼓舞士氣,還是一種指揮號令,鼓聲連續不停是要求保持行軍,停息便是讓眾人休息。行軍講究節奏,鼓聲正是掌握行軍節奏的手段。

這邊戚家軍越來越靠近橫嶼島,那邊倭寇也沒有閒著,已經在岸邊擺好了陣型。現在是白天,戚家軍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注視下,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正面對決,沒有任何取巧的地方。

倭寇們以逸待勞,又佔有地利,不需要打敗戚家軍,只要能拖到漲潮,戚家軍必將陷入滅頂之災。事實也確實如此,眼看潮水已漸漸升起,只要有時間,戚家軍一定能突破倭寇的防禦,但他們缺少的就是時間。

正當將士們心急如焚的時候,福建水師突然出現在海面上,提督張漢命令戰船冒著擱淺的危險,儘量抵近橫嶼和泥灘,然後用佛朗機、虎蹲炮和各種火箭轟擊岸上的倭寇。這場景非常類似諾曼底登陸時,盟軍用艦炮轟擊敵灘頭陣地,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受限於當時火器威力和射程的限制,雖然沒能大量殺傷倭寇,卻足以打亂他們的陣型,訓練有素的戚家軍趁機集中兵力,打開了突破的缺口,大隊人馬隨即由此處一擁而上,徹底瓦解了倭寇的抵抗。

這是戚繼光透過總結以往經驗,並根據實際戰場情況制訂的全新戰術,由水師戰船以火器配合陸軍突破敵灘頭陣地,一舉完成了這場特別的兩棲登陸。

從戰術角度來看,稻草墊泥灘應該說並不稀罕,古今中外都有人用過,戰鼓指揮兼激勵士氣也是古代軍中的常規操作,只有水陸配合兩棲登陸才算得上是神來之筆,完全符合戚繼光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一貫風格。

只要戚家軍站上了岸,戰鬥也就不再有懸念,最後一把火燒掉了倭寇營寨,還沒到天黑便全殲橫嶼之敵。戚家軍斬殺348名倭寇,生擒29名,被燒死、淹死的倭寇超過600,跳到海里被水師消滅的倭寇不計其數。此外還有被倭寇擄到島上的800多名百姓被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