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眉開口罵“下流”,豈知“下流”惡名由

概述

:中國文字總隨著時代跌進,而發生意義的演變。“下流”,美眉口中的斥語。從春秋戰國一直延續至今,一路來發生的嬗變,讀之讓人感慨萬千。

春秋要義

美眉開口罵“下流”,豈知“下流”惡名由

子貢

孔子門生子貢在《論語。子張》篇裡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

下流

,天下之惡歸焉。”這段話的意思,說紂王雖然為惡不善,但還不是大家以為的地步,他的壞名聲是一代代累積起來的,所以君子都不願意居於下流,猶如天下之惡都順水流到下游。子貢的解釋在歷史學家顧頡剛這裡得到印證,他在《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一文裡,羅列出殷紂王的七十條罪狀是從東周到西漢陸續加上去的。宋代晁補之在《八音歌二首答黃魯直》一詩裡,“革薄不可廓,士迫

下流

惡”,也是表達出宋代士人惡居於下流的價值理念。

“流”在孟子這裡的解說裡卻是這樣的:“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下游逆流而上謂之流,從上游順流而下謂之連。流連忘返一詞就是因此得來。

“下流”代指人倫

美眉開口罵“下流”,豈知“下流”惡名由

唐太宗

《三國志魏志樂陵王茂傳》: “今封 茂 為 聊城王 , 以慰太皇太后

下流

之念。” 這裡“下流”一詞,是指子孫, 後輩。在《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七年》: “太子宜勤學問, 親師友。 今入侍宮闈, 動踰旬朔, 師保天下, 接對甚希, 伏願少抑

下流

之愛, 弘遠大之規, 則海內幸甚!” 這裡有朝臣勸諭唐太宗要與太子減少見面,讓太子勤思好學,以弘遠觀之意。

“下流”形容身份

唐朝詩人韋應物在《趨府候曉呈兩縣僚友》詩: “可憐同官者, 應悟

下流

難。”這裡的“下流”指官階低微之臣。而漢蔡邕 《太尉楊賜碑》: “惟我

下流

二三小臣, 穢損清風, 愧於前人。”這裡的“下流”是蔡邕的自謙之詞。

美眉開口罵“下流”,豈知“下流”惡名由

蔡邕

“下流”的濫觴

“下流”

一詞在民間,自元代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從低微卑賤的身份甄別逐漸往人品人格這類虛化核心上轉變。

美眉開口罵“下流”,豈知“下流”惡名由

袁枚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二摺: “只要官人不惜廉恥, 權做

下流

, 將小人頭至下腳至上渾身衣服, 並這個查梨籃兒, 都借與官人, 打扮成賣查梨條的, 才入的那 承天寺 去。” 這段話裡,“下流”還是指低微卑賤的人。我們在《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 “你既非

下流

, 實是甚麼樣人?可將真姓名告我。”同樣看到如此之意。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某太史掌教 金陵 , 戒其門人曰:詩須學 韓、 蘇 大家, 一讀 溫 、 李 , 便終身入

下流

矣。 這裡的“下流”就有格調低下之意了。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你長成人了, 怎麼學出這般一個

下流

氣質。”這裡的下流就含有卑鄙, 齷齪之意。

我們而今所說“下流”,我以為是受明清通俗文學的影響,指向人品卑鄙、舉止齷齪。與上古之意相去甚遠,更別說三國魏晉。

清朝離逝不遠,詞義與今無異。沿襲之痕,晰晰可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守書愛書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