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單車的殘酷困局,與李剛艱難的60天

一家在年初還樂觀談論未來的公司,如今已陷入深深的困境。共享單車競爭的殘酷性可能在於週期變化的史無前例。小藍單車的故事留給人們什麼啟示?

小藍單車的殘酷困局,與李剛艱難的60天

共享單車資本洗牌的速度遠比人們預料得迅猛和洶湧。原野獸騎行團隊做的小藍單車,可能是目前市面上公認騎行感受最好的一家。但據36氪獲悉,這家公司正掙扎在資金斷裂和破產邊緣。

據報道,小藍單車宣佈解散,拖欠員工工資繼續拖欠至2018年2月10日。據內部員工透露,小藍單車昨天就已經解散了大部分員工了,可能會留一小部分產品技術,轉到別的公司。且小藍單車HR昨天開始已在朋友圈賣辦公傢俱,“95成新辦公傢俱,時尚簡約,出手轉讓。”

“事實上,小藍單車的市場團隊和運營團隊基本已經解散了。”一名知情人士對36氪說,認為它的未來並不樂觀。

小藍單車CEO李剛渡過了很艱難的兩個月。他直至目前仍在為小藍單車尋找買方。據36氪從小藍內部瞭解到,小藍單車前後接觸的公司名單中包括ofo、摩拜、萬達、永安行,甚至美團等公司。

希望燃起又破滅。最近兩個月伴隨在這家公司左右的訊息卻一直是資金鍊破裂、使用者押金無法提現、停止造車,甚至是破產和被出售。

“我正在盡全力去保證使用者供應商團隊投資人利益。”面對這些已經流傳開的不利訊息,就在上週,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對36氪迴應說。

焦灼的60天

從今年9月至今,李剛為小藍單車四處奔走,他希望能找來錢,甚至收購也可以。

據36氪瞭解到,ofo和摩拜都曾考慮過收購小藍單車。有小藍內部人士透露,兩家公司都曾和小藍有過接觸,今年10月底,“一家還派了盡調團隊進駐小藍做調查”。

“車子數量並不是ofo和摩拜的痛點,所以小藍的車輛沒有收購的價值,”但上述瞭解小藍的知情人士分析,“如果有一家公司最後會接盤,也是看中了小藍的供應鏈和它的技術團隊。”

36氪向一名接近ofo高層的知情人士詢問,對方認為ofo應該不會收購小藍單車。而摩拜對36氪表示不發表評論。

小藍此前賣身傳聞不斷,物件還包括永安行。

不久前,永安行試圖收購小藍單車,這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媒體Bianews曾報道稱,永安行已向小藍單車打款1000萬人民幣,以解決當下資金緊缺的問題。但隨後小藍單車和永安行都否認了這次收購傳聞。

李剛對36氪承認,“(確實有錢進來了)我們老股東借給了我們一筆錢”。36氪瞭解到,這筆錢除了給員工發放拖欠的工資外,也被用來解決押金提取等問題。

據36氪獨家瞭解,小藍單車和永安行確實從今年年中就開始接觸,起初是談融資,不過從今年9月份開始,小藍單車則把談判的重點放在了併購上。

這並不難理解:如果只是融資幾億人民幣,即使這些錢能讓小藍單車現有規模再擴大一倍,但是卻並不足以讓公司和ofo、摩拜相抗衡。“在人民幣的基礎上攢一個大局,優質資產之間的合併可以節省時間,也更加合理。”一名共享單車分析人士稱。

不過,最終結果不如人意——永安行在10月底宣佈收購hellobike,無樁業務的主體永安低碳科技完成和後者的合併,同時,hellobike CEO楊磊在內部公開信中宣佈,自己將出任新公司的CEO並全面負責各項業務。

小藍仍有一線希望,畢竟同一領域的三家公司合併也不是沒有先例。不過,這希望已經大不如李剛原來計劃的那樣,即便交易仍可達成,在hellobike領先入主的情況下,小藍的發展空間也受到限制。

看起來,情況在朝著不利的方向演進。

據成都商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小藍單車位於成都和廣州的共享辦公室工位已多天無人上班,成都三個維修點中的兩個已撤走,一個無人上班,空留下維修點數以百計的單車零部件。

而一名小藍內部人士說對36氪稱,不止成都和廣州,“全國多個城市都會停止運營”,且小藍此前欠車廠的款項有近千萬。

押金無法退還、投放減緩、拖欠員工工資,以及拖欠供應商造車款——這些迫在眉睫的債務更削弱了它在談判中的話語權。

資本迅速堆砌了共享單車市場,但也讓無法繼續獲得資本的那些玩家重重摔下。

兩個致命失誤

就在今年3月,小藍單車還對未來充滿希望,其高管接受36氪採訪時曾稱融資很容易獲得,“幾乎所有沒投資ofo和摩拜的機構都來找過小藍”,這家公司對自己的產品懷有信心,認為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未來小藍一定會進入這個市場的top 2的,和另一家去爭奪共享單車品牌第一名”。

但是競爭情勢在半年之內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證明這市場也“小”得也只容得下“top2”。其餘的公司們被推著往前走,像李剛一樣的創始人已經發現沒有返還餘地。小藍單車並沒有如預期那樣樂觀地獲得融資,事實上,它的上一輪融資還停留在今年1月。

在小藍還處於發展順利的階段時,創始團隊其實拒絕了不少投資——這被李剛總結為小藍髮展程序中最大的一次失誤。

“三四月份,我們有很多很好的機會,投資也好,併購也好,兩條線都在走。但是面對這些機會的時候,我們在對大局的判斷上失誤了,總覺得自己行,(現在看來)蠻傻的一個想法。”李剛說,“那次失誤對我們的傷害極大,直接導致我們之後戰略聯盟的路線變窄了”。

真正的top2——摩拜和ofo則在資本市場上毫不手軟地拿錢。在過去的4個月裡,這兩家公司分別完成了6億和7億美元的E輪融資,為接下來的戰鬥準備了充足彈藥,也把小藍單車這樣的選手遠遠甩在身後。

另一次失之交臂則發生在今年四五月份。據36氪瞭解,小藍單車曾和萬達集團接觸頻繁,公司內部曾傳言稱今年6月會拿到萬達一億美元的融資。“事實上,5月份的時候,小藍已經把盡調材料都發給萬達了,在我們看來,那次融資本來不會有意外。”一位內部人士對36氪說。

雙方接觸最多時,小藍單車還出現在萬達體育主辦的鐵人三項比賽現場。

不止是萬達,美團本來也可能成為小藍的投資方。36氪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雙方在今年5月份開始接觸,談的數額也是上億美元級別。不過當36氪向美團公關求證此事時,美團方表示不予置評。

除此之外,一名知情人士還透露說,“小藍同時在等一到兩筆政府基金”。不過我們無從獲悉為何這些機會都沒能成行。6月之後,因為一次市場活動的失誤,這幾筆資金都沒有下文了。

共享單車領域融資持續不斷,估值節節追高,後續跟進的投資人心態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ofo和摩拜兩家公司也還無從決出勝負。“很多公司上市前也才融到E輪,但是ofo和摩拜短期之內上市的可能性不大,甚至還沒有探索出有效的盈利模式。只能說短短的時間內,這兩家已經把風投的錢拿得差不多了,而且冷靜下來的投資人不太可能再去投資其他小玩家”。一名共享單車業內人士分析說。

在網際網路行業有一個通行的法則是,一個市場上只有前三名的玩家才有機會存活下來——甚至最終只有1家。ofo的早期投資人朱嘯虎,最近正在喊話,認為兩家頭部公司應該合併,這樣才能掙錢。

小的共享單車玩家要麼被聚集到一起形成合力,並以此尋找人民幣投資人的支援——這是李剛曾設想過的方向,要麼只能等待被清洗。

小藍的另一點認知和決策失誤在於,沒有意識到這一市場上的大玩家比拼的不是什麼產品騎行感受,而是大規模擴張的能力——ofo和摩拜手中都壟斷了不少產業上游生產資源。

6月是個分水嶺,36氪曾獨家報道了共享單車最新的造車情況,除了頭部品牌之外,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的產能都在大幅下降。“除了幾個固定和ofo以及摩拜合作的大廠之外,所有車廠現在都很少有共享單車的單子了,都在等著結賬,以及探索轉型”,共享單車採購方、千行騎遊創始人周初在今年8月底曾對36氪說,“最近幾個月車廠普遍都很難做,如果這時候再不趕緊討要欠款,接下來只會更難”。

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ofo和摩拜在共享單車領域,持續地擴大投放規模。有一段時間,李剛看到朋友發來的照片,ofo一卡車一卡車地往市場上投放新車,“我慫了,那段時間我是絕望的”。

在這個市場還在比規模、比資本的階段,小藍單車騎行感受和運營效率上的優勢,在這個階段並不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不甘心”

絕望的最後,往往是看破生死,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通常無法坦然地面對公司的死亡。橙黃交接的共享單車領域,在李剛眼裡,並非容不下一抹藍色。因為即使是現在,共享單車市場依舊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按照李剛的估計,“中國預測至少要3000到4000萬輛之間,全球應該還需要1000到2000萬輛”,“從人的本性來說,我覺得不甘心”。

李剛在今年8月末接受36氪採訪時透露,小藍依舊處於人民幣結構,“我們目前在做的三件事情包括,立足於現有的人民幣市場、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及做最有效率的共享出行”。

李剛似乎認為,在人民幣市場上,依然有機會找到錢。

多位內部員工對36氪說,最近幾個月小藍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資金,尋找的物件包括大的地產商、銀行的創投部,以及所有沒有投資過ofo和摩拜的風投機構。

從押金中搞到更多錢,也是辦法之一。

今年7月,小藍單車將新使用者的押金從99元上調到199元。百度貼吧小藍單車服務號在解答使用者疑問時透露,小藍正在搭建新的智慧信用評價系統,未來將會根據使用者信用分設定相應的押金檔位,包括0元檔,99檔,199檔以及299元檔。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今年年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小藍單車的押金一大部分是留存用於客戶的退款需求,在保證押金隨時退還的情況下,一部分押金會用於繼續生產車輛。

即便在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這家公司在做的仍舊是擴張,包括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以及出海。

今年8月,小藍宣佈,公司已經聯手澳大利亞當地合作伙伴,共同將小藍單車車輛及運營模式落地悉尼,成為當地首個共享單車服務商。今年,小藍單車還將進駐至其他10個國家30餘個城市,提供共享單車運營服務。

但出海究竟有什麼意義?是否意味著小藍可以在區域性地域,避開與ofo、摩拜的競爭,在部分地域佔據優勢。

如果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換來明顯的效果,那麼選擇被ofo、永安行,甚至是摩拜這樣的公司收購,也是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的一條出路。

小藍或許仍在等待接盤者,它的手上也不是全無籌碼。

從上線開始,小藍就一直標榜自己是最好騎的共享單車。事實上,無論從產品設計還是騎行的輕鬆程度,“小藍都沒有明顯的短板”,一位內部人士對36氪說。

李剛則認為,好騎這個特性,讓小藍的效率更高。“你看到停放的小藍貌似只有ofo、摩拜的八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那麼多,但是實際上是因為在途的小藍單車很多”。他曾觀察過,使用者騎行小藍單車的高峰時段,分別是早上的9點01分和中午的12點01分,“這是使用者剛走出家門、剛走出公司的時間”。他的意思是,當一大片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停放在面前的時候,人們總會首先去尋找小藍。

小藍如果就此倒下,可惜了。

小藍的一線希望也許只在於創始人能否力挽狂瀾。今年11月8日,李剛給36氪回覆微信時稱,小藍最近的進展不是很順利,他正在盡全力去保證使用者、供應商團隊以及投資人利益。“希望您能理解一個盡全力履行責任與義務的CEO。”

李剛曾談到的“今年10月份小藍單車會有重要事情宣佈”,如今尚無聲息。它和一群同伴,要如何渡過這凜冽寒冬?